分享

儿时的美食

 淮阴语文 2020-11-18


面疙瘩

刘水芹

喜欢美食,擅于做美食的人更热爱生活。

小时候,饼都是在家自己做的。烙发酵后的活面饼,做薄的饼,叫“打单饼”;炕两面黄的玉米面焦饼。麦口,新麦下来,磨面糊子在锅里烙饼,叫“糊塌子”。

摊油饼,一般是早上,大人干活累,比如推土,挖地,逮猪等,才会有机会吃。锅热后,油絮在锅里一旋一擦,面糊在锅里“滋滋”直冒热气,我们扒在锅台边等候。高潮时候,打个鸡蛋在底下,均匀地往四周摊,葱花一撒,香气氤氲满院,门旁二面的都知道哪家摊油饼吃了。

但最难忘的还是父亲抹的面疙瘩,称为“没眼鱼”。把小麦面放在盆里搅拌成面糊状,锅里水开,把搅拌好的面糊舀在碗里,满满的一碗,用筷子往锅里抹,不同于现在的刀削面。等“没眼鱼”漂上来再冲玉米面,变成稀饭。之所以称为“没眼鱼”,估计是因为大锅稀饭多,如河水,疙瘩形如鱼,但又没有眼睛。我们都抢着吃,有时候把自己碗里盛满满的,才发现抹面疙瘩的父亲碗里只有少许。

面疙瘩也有用玉米面做的,我们这里称它为“水饼”。有的是等水开后,把和好的玉米面用双手团拍,圆成一块一块的,下锅时两手合着稍微挤压,然后下到“咕咕咕”直冒泡的开水里;也有提前把玉米面拍成一大块,水开,用刀削成一小块一小块,称为“刀打水饼”。

中国新时代红馆在宿迁泗阳来安,原八集前荡村,收藏展示红色物件,红色旋律,红色记忆,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它配套的有一红馆食堂,做忆苦思甜饭。抹面疙瘩是它的一大特色,凡是去参观的人,无论中午晚上都来一“抹面疙瘩”,吃后大家争相感叹:小时候的味道又来了。

前年与闺女逛街,累得很。华灯初上,看到路边一家小吃店,商量一下,吃过回家,顺便歇歇脚。进屋问闺女吃啥,她看到菜单有“面须汤”,毫不犹豫的说:“妈妈,我吃面须汤。”

当店家端给她时 ,她惊讶地说:“原来面须汤是妈妈在家做的小疙瘩呀。”,以前也经常在家做给她吃,叫法不同我们称它为:疙瘩汤。小麦面放在盆里,然后水往面里滴,一边滴一边搅拌,也可以直接打鸡蛋在面里搅拌。小时候看到大人用刷把蘸水往面里淋,现在刷把少,我一般用筷子,细水滴在面里,筷子迅速搅拌,细碎的面疙瘩备用。葱花油盐,蔬菜放在锅里爆炒,加水适量,水开,把拌的疙瘩倒在锅里,锅中间“咕嘟咕嘟”地冒泡,也就是“锅开了”,才可以用铲子或勺子搅拌。“生搅饺子熟搅面”。面,当然包括小疙瘩啦。

一般朋友聚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最后都喜欢点面须汤。面须汤内容丰富:疙瘩为主料,可以放青菜、鸡蛋、西红柿、豆芽……还有牛羊肉、草虾、猪肝、鳝鱼系列。但怎么都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

刘水芹,女,1973年生,江苏省泗阳县人。喜欢每一片绿叶,耕耘在黑土地的园丁,爱与儿童在一起,喜欢读书,文章散见各类报刊。散文《车来车往》暗合2017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后被拍摄成视频散文,腾讯视频发布。 

                   

识别

二维码

关注

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