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和朴实说淄砚

 zqbxi 2020-11-18

淄砚又称淄石砚、淄州砚。它始于唐,盛于宋,光耀于明清,延续到当今。与端砚一样,淄砚也是中国名砚。

淄砚制作工艺传承人许立荣大师在雕刻砚台

淄砚产地宽阔,东起淄川太河的虞望山,一直延续到博山以西山区,其中精品集中在锦川河两岸的罗村、大窎桥、小窎桥、河东、洼子几个村庄。石料深埋在这些村的深井和矿洞中,最古老、最典型的是河东的洞子沟。

洞子沟又名仙岩洞,百姓称作貔虎洞。洞子在山沟里,大洞深几百米,洞中上下又有十几层小洞。最深的小洞有几千米。洞里传说有貔虎鬼怪,阴森深邃,神秘古老。

洪亮先生手书淄砚铭文

做淄砚的石料夹杂在厚重的山岩中,它是古生代寒武系形成的粉砂质泥岩。品种较多,色泽有黑青、绀黄、三彩、绀青等,不少石料上还带有石眼、冰纹、金线等纹彩。

谢长伟先生手书淄砚铭文

铭文:淄川名砚,玉润金声

款识:岁次戊戌荷月,孔子故里三宝堂长伟

淄砚的加工貌似随意,其实正是技艺高明所在。雕刻家根据石料的大小和形状,随形施艺,巧思妙构。产品多为“双龙戏珠”“龙凤呈祥”“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等传统样式,也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以刻龙居多。

淄砚斋 二龙戏珠砚

淄砚的出现,首先是它的平和朴实。

淄砚的大众性和实用性为大众的文化普及和发展提供了使用载体。

淄砚不像端砚、歙砚那样名贵珍稀,只有达官贵人和名士才能拥有,它是极普通的文具,是文人学子、账房柜台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它可以被收藏观赏,但更重要的是承担起天然的实用责任,透露着锦川河文化的气息,亲切随和。

童晏方先生淄砚铭文手稿

铭文:不雕不琢,质仍其朴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整个淄川及周围地区都一直使用着它,成为了普通百姓案头的生活用品。贫穷的孩子买不起笔墨纸砚,就用石板写字。

这石板也是利用砚台石材中的薄板磨制而成,多为十六开到八开纸大,两面平滑,青灰色,用筷子粗细的白石笔在上面写字。写满后擦掉再写,既省钱,又耐用。

在中国旧式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淄砚与学子们紧伴紧随,写诗作画,考取功名,它不可或缺,也不可替代。

明清朝代,淄川几大望族的众多子弟,不论是文功武治,还是著书立说,都离不开淄砚的助力,这一方砚台,在人们的书案上闪射着精神文化的祥光紫气。

张索先生手书淄砚铭文手稿

铭文:千载传淄砚,文翰出此间。素心称墨玉,滴水化云山。

款识:戊戌夏月,张索书。

在文人墨客创作艺术的过程中,淄砚同样气度不凡。

苏东坡、米芾都用过淄砚。从方寸大小的淄砚上,流淌出大江东去的滚滚诗词,挥洒出同日月共存的书画作品。

范仲淹亲自采用淄川石料加工砚台,这石料也就被称为“范公石”。他书写的“山高水长”四个大字被镌刻在博山赵家亭子的水池旁,至今仍熠熠生辉,焕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林公武先生手书淄砚铭文手稿

铭文:读经阅史,操翰著书。昕夕笔耕,赖斯淄研。

款识:林公武题。

淄川历来文人荟萃,明清时期尤其众多,为淄川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培旬的《乡园忆旧录》和高珩的《栖云阁诗集》等文学著作,都闪烁着淄川砚台的光彩。在王渔阳秋柳诗社里,淄川砚台也以特有的功效为诗情词韵增辉。

宋坑淄石太极砚

吴昌硕书法

铭文:金石同寿

款识:安吉吴昌硕时年八十

在文人墨客手里,砚台是工具,也是可以把玩的心情寄托,在艺术的创作中,笔墨砚台甚至与人互为一体,相互依托,成为了艺术生命力的一部分。

宋坑淄石如意砚

沙孟海书法

正因为淄砚蕴载了如此浓厚的文化意义,所以历来都被当做高雅礼品相互馈赠。

平民百姓之间,从幼童“抓周”到开蒙入学,砚台时常被送到孩子面前。

富豪官宦人家,每到科考及第,也都有精品砚台奉送。

淄砚甚至曾被纳入到馈赠极品之列。在米芾的《砚史》中有记载说:“熙宁中,尚淄砚,神宗亲择优佳者赐司马温公。”

司马光当时定然受宠若惊。他在写《资治通鉴》时或者舍不得用,奉若至宝收藏起来,或者心意大快,儒墨淋漓,奋腕疾书,洋洋洒洒推出文史巨制,以他本人和这部力作誓死捍卫着大宋王朝。

沈浩先生手书淄砚铭文手稿

铭文:细滴旋研筑书巢,难为灵液濡白毫。千年蕴玉琢为砚,齐鲁金星逾琼瑶。

款识:戊戌西泠沈浩。

淄砚以优良的品质承载了丰厚的人文价值,被载入史册。

宋朝苏易简《文房四谱·砚谱》录有淄砚,《砚林》《中国砚台全书》等都有赞誉和记载。清朝乾隆间,淄川县令盛百为淄川砚台写了专著《淄砚录》。

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评曰:“锋发墨、不伤砚、箧中砚、比第一。”

1978年秋,启功先生得一淄砚,十分喜欢,并为之铭曰:“锋发墨,不伤笔,箧中砚,此第一。得宝年,六十七,一片石,几两屐。”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在历史必然的演进中,许多文化元素消亡了,新的元素诞生了。文房四宝迅速地大面积淡出人们的生活。淄川砚台和其它的传统文具一样,退缩到书画的小天地里。如珍禽异兽被关闭在笼子里,只被少数收藏者钟爱,作远远的观赏。我们每天看到新生代人类生活在网络化状态里,学子们通宵浸泡在数字化器具面前,写字都变得陌生和别扭,看不到学人们激扬文字的豪情和优雅,也更看不到明代状元赵秉忠用文房四宝在考场上写作出状元卷的精美奇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