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简繁并立、词汇异化,正深刻伤害中华文明大一统

 城市帝国 2020-11-18

秦始皇最大的贡献是将“统一”思想植入中华文化,在他诸多维护统一的措施中,最有效、影响最深远的是“统一文字”。

语言文字是一个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撕扯之下也会分崩离析、分道扬镳。法国、德国、奥地利、荷兰、丹麦、挪威、瑞典都曾是日耳曼人,曾经说着一样的语言,为何没能形成统一的日耳曼民族和国家认同?一千多年前日耳曼先民在向南迁徙的过程中,其语言被周边更先进的文明同化了,引入了大量外来词,日耳曼语分裂成了法语、德语、英语、丹麦语等不同语言,互相之间无法交流,于是日耳曼人分裂成了法国、德国、荷兰、丹麦等不同的民族和国家认同。如果罗马帝国击败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统一欧洲大陆,并统一语言文字,只要维几百年,那今天的欧洲也会像中国一样是一个统一的文明。

语言文字之所以会分裂,最大的原因是国家分裂后,新词不再同步。新事物、新现象、新理论出现后,不同的“分裂体”,会创造不同的新词来定义它,或引入外来词汇。日积月累,当这些新词汇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同一种语言文字就会产生分裂,最终变成两种无法沟通的语言文字。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遇到过多次国家大分裂的情况,好在当时汉文明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词汇量多,需要引入的外来词少,外来文明无法对汉字体系造成太大影响,故中文在古代能保持相对统一,让中国的大一统和中华文明的整体性得以延续。

现在,中文的统一性正遭受巨大威胁,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对中华文明的“大一统”造成巨大伤害!

一、繁简汉字的对立

古人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对汉字来说,亦是如此。文字的统一性是国家统一、文明统一的核心,也是中华文明大一统得以维持的基础。

中文正处于创立以来最糟糕的局面:繁体汉字和简体汉字并立、对立。这不仅是中文的分裂,更是身份认同的分裂,短短几十年就对中华文明的大一统思想造成了不可弥合的伤害。

无论如何,中国都必须尽快统一汉字,要么都使用繁体,要么都使用简体,繁简并立是最糟糕的选择。不能再拖了,拖下去对中华民族的伤害会更大!

我个人赞同使用简体字,简单易学,易写易认,有利于中文推广普及。中文要想成为国际语言,使用简体字是必然选择。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都在使用简体字。

中国应该联合全球所有使用汉字的国家,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共同成立“汉字规范学会”,维护汉字的统一性,做到同一个汉字,各国写法相同。统一的汉字,未来会是东亚走向一体化的文化基础。

二、中文词汇的分裂

中华文明在古代是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但现在今非昔比,新事物、新发现、新理论往往不是发源于中国,而是西方,我们处于被影响、被文化输出的一方。如果中文世界是完全统一的、一体的,创造一个新词,统一使用即可,哪怕是音译词,使用久了也就融入了汉字体系。如“克隆”、“歇斯底里”、“拷贝”、“埋单”、“咖啡“、”吉他“、”模特“、”冰激凌“、”沙发“、”高尔夫“、”爵士“、芭蕾”等外来音译词,现在已经完全融入汉字语境,中国人在使用中丝毫感觉不到这是外来词。

但现实是中文世界正处在分裂之中,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在接受新事物时,会创造不同的词汇来定义它,这就造成了中文语境和词汇的分裂,破坏了中文的统一性。

这种差异,在短时间内并不影响两岸三地的沟通交流,但如果100年后呢?两岸中文语境可能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造成沟通交流障碍,如果时间再久一些,可能就会像日耳曼人那样在语言文字上分道扬镳!

语言文字关乎文明走向,不可不慎!对中文的分裂现象,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实现中文读写的统一,否则后患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