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现代主义:“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四大定位

 止观观止 2020-11-18
原创荻苑物语2020-11-10 20:10:00

在论述核心论点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和“现代主义”相对而言的。“现代主义”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现代主义”是一种文艺倾向,它主张现代文艺与传统文艺的对立,具有一定的革命性和改良性。“后现代主义”仍然起源于欧洲,思想内涵大大拓宽了“现代主义”的范围,在文艺的基础上,主张在科技、教育等领域全面革新。“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征是“建设性”,提倡开放、平等,主张倾听、学习、宽容、尊重他人的美德。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知识发展”的年代。很多人都愿意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这是笼统地随声附和,描述的是知识翻新的速度而不是发展年代。准确地说,知识发展的年代分为四个阶段:蒸汽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后现代主义”思想体系的完善是和“知识年代”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同样,“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主张也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教育的革命与发展。

建构“后现代主义”的各个大师在谈及现代教育理念下师生关系问题时,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们一致认为,在科技感召下,知识传输的方式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把控的唯一源头,其地位尽管不能用电脑取而代之,但教师作用的方向和重点已经不是传统意义的教师了。“后现代主义”鼓励“智能时代”下师生应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持续变化━━━是“节目主持人”,而绝不是“教授”了。

后现代主义:“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四大定位

对教师在“智能时代”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四位“后现代主义”大师的看法略有不同:

1 ◆ 开发智慧说。在遗传差异和家境出身角度,“后现代主义”的倡导者、美国著名的社会批评家和批判教育学的创始理论家之一亨利·A·吉鲁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义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帮助学生认识已有知识“图示”,创造前所未有的新的知识“图示”,借以培养创造能力,进而解放社会生产力。

后现代主义:“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四大定位

2 ◆ 学习引导说。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后现代主义”学者威廉姆·多尔对教师在“智能时代”下的作用有其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毫无疑问是学生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学生学习团体里平等的一员,而且是“平等成员里的首席成员”。但是威廉姆·多尔也认为,这并不是否定教师的职能角色,而是要教师们重新构建角色内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专治独裁者”。

后现代主义:“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四大定位

3 ◆ 信息提供说。“后现代主义”教育项目积极推进者、美国著名的教育生态哲学家包华士认为,教学过程是个圈定过程。在一个个课时里,教师把学生圈定在固定的教室里,教室则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观念的“生态圈”,也是一个支配的“生态圈”。教师在这个特定的生态圈里对学生的学习不仅要实施管理,更主要的是给学生学习提供及时更新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个个学习问题,练就一项项学习本领。

后现代主义:“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的四大定位

4 ◆ 点燃激情说。作为激进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理查德·罗蒂在教育理论中反复强调,教师的角色应该扮演“纵火者”。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想象力,要能促使学生产生“思维对话”,要能通过效仿各个领域里的“知识英雄”来构建自己的知识“图示”和灵魂“图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让学生自我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因此,“后现代主义”在大声疾呼:“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但不是宣布教师作用的终结,反而能让教师“大有作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