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修身养性

 虹72 2020-11-19

修身养性是老子的《道德经》里阐述的主要内容,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士都离不开修身养性,这是有目共睹的。

  《道德经》里有关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贵生与养生。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又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在这里,他不但把人与道、天、地并称为宇宙中最值得称道的事物之一,而且还以疑问的语气启发人们,生命要比名利珍贵的多。到任何时候、在任何场合,都应当珍惜生命,淡泊名利,确保健康和安全,这才是最根本的大事。

   二、无为与有为。正因为老子如此珍视生命,他才在追名逐利与修身养性之间选择了后者,主张在名利场中“无为”,在修道上“无不为”。他认为,“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在一方面失去了,在另一方面就会有所收获;反之亦然。在物欲横流,心气浮躁今天,是无为还是有为是一个需要好好选择的人生课题。我们应该学会在正确的为与不为中收获更大的无为。

   三,有我与忘我。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是说,德性深厚的人象无知无欲的婴儿一样。又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也就是说,老子的无为,就是要求养身养性的人要像小孩子一样无分别念,不执著于自我,不过于计较利害得失。象孩子一样对养生有什么好处呢?老子曰:“小孩子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小孩子虽然筋骨柔弱,但握持得很牢固,有充沛的精力;即使一天到晚哭,也不会声嘶力竭,因为他平和无欲。

   我理解老子所提倡的无欲并不是让人们放弃一切欲望,而是除了必要的欲望外,要修养一下心身,也许这正是我清心寡欲、生活幸福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