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城市里的壶你一定玩过,极品茶你却未必喝过!

 响品有约 2020-11-19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阳羡有三绝,一者壶,一者泉,一者茶。

其中这壶便是“紫砂壶”。

如今大家熟悉的紫砂壶产地是宜兴,这宜兴就是旧时的阳羡。“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可见不管名为“阳羡”还是“宜兴”,这一丸紫砂都是茶人、茶壶爱好者眼中不可多得的好物。

壶的发展,离不开茶的兴盛。或许作为宜兴,壶名更盛。而说起阳羡,便少不得提起卢仝的“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众所周知,茶事兴于唐。盛唐虽好酒风,茶却依然以其清雅的口感、提神养生的功效,被誉为“君子之饮”,备受贵族文士的喜爱。上有所好,名茶上贡顺理成章,因此便有了官方贡茶院。公元770年,唐大历五年,顾渚紫笋茶和阳羡茶开启了官方贡茶的历史,一举红遍大唐。说起来,这贡茶开端依然源于茶圣陆羽。

当年,陆羽为写《茶经》而遍访各地名茶。行至今长兴和宜兴时,他发现这两地的茶冠绝各地,便进言说此地茶“可向皇上推荐”。唐朝自此有了茶的民贡。当天子渐渐离不了这一口甘醇的茶饮,官方贡茶院设立也就顺理成章。

宜兴的茶名虽盛于唐朝,但茶业在汉代就已相当繁盛。关于宜兴茶的开端,还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当年汉王刘秀投身绿林,兵败后逃至宜兴山南休养生息,在此“课童艺茶”,种下了宜兴的第一棵茶树。“茶仙”卢仝更是在此以洞为府,学着汉王“艺茶”。正是这方被茶香熏染的天地,让卢仝抛却名利,一心事茶。

更具传奇色彩的,是相传唐代有位高僧名唤稠锡禅师,在云游天下时行至宜兴,见山灵水秀,难遏还俗入世之心,便在西氿边娶妻生子。某日一早,稠锡起身问丫鬟可还有早饭,丫鬟答曰“羹尽”,稠锡便知尘缘已尽,复上山取回袈裟,招猛虎敲开南山寺门。

自此,寺中和尚方知稠锡竟是伏虎罗汉转世,这般入世原为历劫。如今劫难既渡,便回寺中破腹洗肠,涤尽凡尘回归佛门。

过了些时日,稠锡思念凡俗之茶,便有白蛇衔来茶籽。稠锡将茶籽遍种庙宇四周,采下的茶叶清香甘醇,称为“蛇种茶”,或云“南山茶”。好茶应有好水煎,稠锡以禅杖戳地生泉,一股甘美清泉骤然涌出,这泉即为“卓锡泉”,后世称“珍珠泉”。

品饮一番家乡茶,了却了禅师心愿,也为阳羡留下了盛名远播的“阳羡茶泉。”这便是宜兴第三绝。

这般说来,宜兴正是以其灵山秀水,以及千年文化底蕴,将茶、泉、壶三绝尽收囊中,也确立了宜兴茶文化名城的地位。

点击商品    抱走好物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