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读过诗歌的朋友,唐代诗人中描写的公孙大娘一定印象非常深刻。杜甫写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单从诗歌中就可以想象出公孙大娘的风采,剑舞从小就在杜甫心中留下了深刻影响。 除了公孙大娘,裴旻的剑舞也是当时的一绝。剑舞在唐代以前就有,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盛极一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我们如今仍能在文献记载或是诗歌中窥见一二。 1 剑舞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 唐代剑舞骨力劲峭、英姿俊逸。剑舞以男性表演为多,能体现出男子的阳刚健气。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裴旻。《独异志》记载:“左向右转,把剑扔进云里。身高十丈。如果电光射下来,握着鞘,剑就会从空中掉下去。成千上万的人在观看,无一不在惊叹剑舞表演的精彩绝伦。 2 发展成就:名家众多,表演精彩 唐代剑舞骨力劲峭、英姿俊逸。剑舞以男性表演为多,能体现出男子的阳刚健气。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裴旻。《独异志》记载:“左向右转,把剑扔进云里。身高十丈。如果电光射下来,握着鞘,剑就会从空中掉下去。成千上万的人在观看,无一不在惊叹剑舞表演的精彩绝伦。 3 剑舞兴盛原因:物质与精神的双层需求 唐代许多文人墨客不吝惜笔墨,对当时人们在舞剑这种动人心魄的健身表演活动情形进行十分生动形象的描述。例如唐初著名诗人李贺在提到“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李白写道“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这些都是对唐代人们在舞剑活动时候的情形具体形象描述,从而构成了唐代诗歌中关于剑舞活动所展现的特有视觉形象。 唐代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都较为开明,文化更是出现儒道释并存的状况,从而表现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少有的宽松气氛,整个社会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为人们从事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直接推动了剑舞的发展。 而且唐代的剑舞几乎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欢剑舞,在各种社会场合中都不乏剑舞的身影。 因此,剑舞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体现出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特征。将其化成舞蹈,更是寄托了舞者的人生理想与追求,蕴含了唐代人们的激情与昂扬的时代风采。我们也希望这种剑舞文化在新的时代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孔子家语》 司马迁《史记》 《独异志》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