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6《易经残卷·损》中古神农时代(草稿)

 遥想呼应 2020-11-19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文言:(原缺)   

损:失去。《序卦》曰:“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缓者,指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些事情是根本就无法解决的。那所谓的已经得到解决,不过是表象,那矛盾其实一直都在。由于谁也不让谁,使得事情无法解决,但是又不能就这样拖下去,那样谁都受不了,例如战乱。或为了和平,或为了不再遭那份儿罪,亦或是出于其它的什么目的,所以当事者最终做出了让步,放弃了一些东西,以换取和平。因有所失去,故曰“损”。《杂卦》曰:“《损》、《益》,盛衰之始也。”神农时代是一个变化迅速的过渡期,在执政与民众的对峙中,民众们选择了让步,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原来的民主制渐渐演变为后世的君主制,故曰“盛衰之始也”。

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由于农耕和商品交易都是刚刚兴起,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新的制度正在形成之中,青黄不接,大家乱成一锅粥,愤恨者多有,贪欲之人多有,于是社会动荡。贤者为了让民众们能够和平相处,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剥夺了民众们的参政权,此谓“损下益上”。他让民众们去一边呆着,别在这里瞎参合。啥事都他执政给办。故曰“其道上行”,勤也。以其勤民,是以虽然强行折损了民众们的参政权,可民众们却支持他。由于有人支持,所以才会“元吉,无咎,可贞”。君主制的形成是时代的需要,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当时有许多人借机谋取权利,他们说的好听,却没有做到哪里,故曰“利有攸往”!这是十足十足的大骗子!

曷之用二簋?可用亨:曷,为什么。簋,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依据《序卦》,这里的这个“损”字,是指紧张局势得到缓解,不是说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那些矛盾依旧还在,因此人们才用“二簋”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二簋”,指所用的器具虽然相同,但是里面盛放的东西不一样,或有多有少,或有好有坏。这是因为有人在暗中较劲儿,在搞冷战,因此不肯把自己的东西同对方分享。即使对方都穷得不行,急需帮助,那也不给。有仇也!对于这种“和平”,不要也罢。“曷之用二簋?可用亨”,这是先哲在感叹世人心胸狭窄,不能放下仇怨。要是大家都再往后退一步,都放下佗们心中的仇怨,彼此像兄弟姐妹一般和和睦睦,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会聚!

惩忿窒欲:忿者,恨也。忿而为乱,必事出有因,这类人多半出自精英及志士仁人之流,这类人往往会得到人们的同情。欲者,贪也。贪者必有阴谋。这类人那里都有,贤者在则贪欲之人少,无贤者则贪欲之人多。这些贪欲之人往往会得到人们的痛恨。“惩忿窒欲”,是说神农之世佗不太平,乱也。唉!那个时代,又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二簋应有时:这里的一个“应”字,道明了人们的这种“二簋”行为做得过分。“二簋应有时”,是说搞这种冷战不是不对,仁而不武弗能达也,但做得过分佗就不对了。

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彼此发生争执,执政让民众们退步,民众让执政退步,通常情况下,当为执政是对的,民众们须让步。事实上,当时的那些执政们,他们的贤能度不够,动不动就出错,需要被斧正,因此“损刚益柔”的事件时有发生。当时的贤者审时度势,佗们或强行进行折损,或帮助改过自新,他们或才华横溢,或表现得才疏学浅深埋于民。贤者们林林总总的这些表现,都是依据当时的特定情形而做出的。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文言:(原缺)   

已事:已经过去的争吵,或者说战争。

遄往:遄,快,迅速。“遄往”,这里指彼此不记仇,打完了马上就和好。对过错不会念念不忘,故“无咎”也,不是真的没有过错。

酌损之:依据当时特定的背景,彼此都做出相应的让步。结果契合双方的心意,所以这些事请才会很快地被翻过去,日子复归于平静。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文言:(原缺)   

贞者,正也。“中以为志也”。这位老兄追求中正,前来斧正佗的人因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能把他怎么样。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文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一人行,三则疑:行,意思为“在这样做”,不是指走路。这里仅仅是在举例子,“四个人讲道,一伙三人,一伙一人”。如果多数人都不像这位贤者这样做,人们就会怀疑贤者是不是搞错了。如果仅仅他一个人这样做,大家都似贤者那样,那么他就会毫不怀疑地听从贤者的话。这是以众人之心为己心,因众以宁所闻。人云亦云不辨真假也。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这两句话,笔者目前还说不清楚,待达者补。 “男女”,这里的“男女”二字,不是指男人和女人,说的是阴与阳。“构”,其语境类似于现在的盖房子。房子是死的,而佗们弄出来的那个则是生命体。 “万物化生”, 是指生命的轮回。比如我们尘归尘土归土之后,这些物质又被草木吸收,并转化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当这些植物被人吃下后,这部分物质又被转化成人体的一部分,这就是生命的轮回。说白了,即“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为虫,……”

言致一也:一者,是指佗头脑中的这些知识与客观世界所显现出来的那些东西彼此一致,互为镜像,是故谓之“一”。 “言致一也”,是说向人传播真理,以消解佗们心中的那些迷信思想,以折损对方的无知。

通过本节《文言》所述,我们能够知晓:有一部分先民对我们身外的这个世界有着客观的认识,绝非迷信之流。不独东方,西方世界的先民也是一样,据《太阳之歌——世界各地创世神话·桑乔尼阿松之书》讲,最初人们对这世界的了解还是很客观的,例如佗们知道打雷下雨是怎么回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知识都放弃了,转而认为:之所以干旱,那是神的意志。三人成虎也,请参看《易经残卷·谦》。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文言:(原缺)   

无咎:如果强行斧正对方言行的话,必须立竿见影。佗的这种改变马上就能获得效益,佗才会认为你对。

亦可喜也:进步虽微,但也能够算得上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文言:(原缺)   

龟:先民最初把文字刻在龟甲上,这种文字史称甲骨文。这里的龟指书册。

本节与《六三》成对比,前者是人云亦云的顺风倒,这个是我行我素的犟种。一个人说不听,两个人说也不听,三个人说还不听。于是贤者找到十来个人的书册让他看,以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确实没有瞎说。可他依旧不听,虽然他没有听从劝谏,却没有因此而怪罪前来劝谏的人,因为有书册证明这是前人的意思,跟前来劝谏的贤者没多大关系。人能够假,可以说佗胡诌八咧,但这书是死物,它假不了,是以不好降罪于人,故曰“自上祐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文言:(原缺)

弗损益之:最初,人们之所以推举他为君上,是因为他肯于勤民,志于为百姓谋福,可是等到把他推上君位之后,这东西就不干活了,以前他说过的话,都不算数了,这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是君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让他的手下来办。他本人啥也不干,自然可以无过无错悠然自得地在那里当他的官儿。这君上也不惹事,啥事都有人办,谁闲着没事去损益他干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得臣无家:泛爱万物,不独亲其亲也。没有这样的好手下,虞舜之流不能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