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坚持最后5分钟 2020-11-20

今天是一个叫黄仁宇的人诞辰102周年。

尽管《万历十五年》整整影响了几代学者且风靡整个东西方,但依然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黄仁宇。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而在此之前,从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写历史:他选中1587年,“中国历史上无关紧要的一年”,然后将大历史“切成薄片”,明代官吏丝袍上的绣金线,大理石桥及半月形大门,喇嘛寺上方盘旋的白鹤,庙里的钟声,司礼官低沉的唱名……他将一个年代的色声香味铺陈纸上,将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有序地联系起来,于风调雨顺的升平景象里,找寻日后天翻地覆的历史诱因。


按说,此等人物,此等声望,理当被他所在的美国学界重视,奉为行业权威才对。

可蹊跷的是,他在美不但不受礼敬,实际长期过着形同“盲流”一般的屈辱生活。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黄仁宇19岁时

至于他为何会被解雇,而且何以会找不到工作,其因这些年也有好多说法。比如,西方学术界向来对中国人有偏见;比如,黄仁宇因为政治见解,受到迫害;比如,黄仁宇先生太优秀,引起同行嫉妒,遭受排挤;诸如此等。

以我的阅读认知,这些零零总总的看法,有些固入情入理,有些可能真的过度解读了。实际上,可能只因为,在彼时的美国学术界,乃至汉学圈内,黄仁宇始终都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万历十五年》初版本

只能说,唯一且最终能理解他、欣赏他的,确实还是我们中国读者。


黄仁宇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的学术生涯,起步极其晚,开始于50岁知天命之年。他弄学术、搞史学,纯粹属于半路出家,甚至是误打误撞才走上这条路的。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青年时期的黄仁宇

黄仁宇原籍湖南,1918出生于长沙,杨开慧还是他远亲。他年轻时军校毕业,本是军人出身,且隶属国民党阵营。他亲身参与过许多战役,一度晋升到中层军官职务,官衔为上尉。1940年代初期的赴缅远征,他是亲历者。荣功过,并且受伤过,被日寇狙击兵射中大腿。

在无人地带的雨林中,他度过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光。他人生中出的第一本书,其实是一部新闻纪实录,是战场中冒死写出来的,题为《缅北之战》。残酷的战争,促使这位青年人,开始有了“历史学家”的意识,“眼见人类如此大规模的相互争斗与杀戮,使我有心思考人类社会的运转规则与走向”。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1979年,在纽普兹家中,与外籍妻子格尔共同校正书稿

退伍入学后,就这样,他坚持半工半读,在白天中餐馆洗刷刷打工、晚上回窟学习的苦熬中,10多年后,他终于拿到了史学博士学位。而彼时的他,已经近50岁了,一般学术圈中人都快退休了,他才正式获得“出道许可证”。他老来感慨,“整个人生的生命又何尝不像一团梦”,语气当是哀凉的。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1956年黄仁宇与其弟黄竞存的合影

好些年前,我读《黄河青山》,最感慨的,就是此书附录照片所显示的黄仁宇书桌——那真是名副其实“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硬功夫呀。可以说,为了迎头赶上,黄仁宇是极端的刻苦。


1967年,经亦师亦友的余潜山推介,黄仁宇得以入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担任教职。此前一年,48岁的他,也终于结婚,并有了一个儿子,日子渐趋稳定。岁月,真有苦尽甘来迹象了。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可是,生活真正善待这位苦命人的时光,不过数年光景而已。仅仅10年后,在1979年3月27日的某天上午,一个电话响起,他拿起话筒,耳边接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他被无情告知,这次学校裁员,名单上有他,并且已是定局。

对当代美国“中国学”亦或“汉学”状况有所了解的朋友,大概都不难明白,1949以后,美政商两界会大慷其慨对大学汉学系等投入大量资金,网罗人才,致力于研究中国问题,最直接动因不过冷战需要。而到了1970年代,伴随中美关系缓和,这种意识形态色彩高强度的研究投入,必要性大大降低。投资逐渐全面缩减,裁员则势在必行。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至于有北大韩毓海教授者,在他那本“奇书”《五百年来谁著史》中,说黄仁宇遭落职是因他“说了毛先生的好话”,又没啥材料佐证,委实是没有根据的突发奇想吧。以黄的理念,怎么可能呢!


可怜的是,在被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解职之后,已渐入暮年的黄仁宇先生,从此流离在美国汉学界的边缘,生活也更加困顿起来。

按理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不就是暂时失业么!尚精力十足的他,完全可以改换门庭,再到其他大学继续任教,何至于要落魄到领救济金与低保过活呢?他没办法、没能力做到如此,也从无大学抛出橄榄枝,的确还有一层最重要的隐情在于,他始终都是学界小人物,写的书也得不到承认。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黄河青山》内页

黄仁宇先生一生,勤奋过人,著述等身,可是他的尴尬在于:委实没有一部过硬的、有分量的学术著作,能够在美国汉学界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学术能力、研究水准、作品价值一直饱受质疑,甚至是冷嘲热讽。

他在专业化的汉学圈,头衔是“明史专家”,主攻方向是明史,再具体而论,是中国明代的财政税收制度。在这个研究领域,他虽有出过一本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著作”,大体只有一份《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评价又太一般。其余,往后令他在大陆名噪一时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书,彼时至今都没被认为是“学术”。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一部巨著概括三千年中国史,不可不看

就根而言,这是现代学术机制、及美国汉学圈规则决定的。他的同行史景迁,弄得东西是跟他差不多,可是大家当都清楚,史本身就是极偶然的例外,况且其名声在美如此浩大,黄先生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有一本书畅销了二十多年,研究文学和历史的人不能绕开这本书,很多人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就会陷进去不能自拔,非得一口气读完不可。这本书是《万历十五年》,主要是讲历史的。通过“大历史观”来看待社会现象。

这本书与历史课本不一样,有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和历史书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仅仅是在叙述历史,它不是在讲历史课本上看到的那些史实。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这本书更能反观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同,领悟出来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众多学校、政府机关都曾对这本书有过公开的讲解,他们想把这种“大历史观”带给更多的人。

而今,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吕思勉的《极简中国史》两本巨著现在只要65元,只要一件T恤的价格就可以买到伟人呕心沥血所著史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