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章:更多感受,更少伤害

 囡囡axyewoke22 2020-11-20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258 篇文章

文内图片皆由华章拍摄。

人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

最近经历了很多打破又重整的过程。有时候觉得,这个过程很难表达,但有时候又特别想表达出来,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我作为一个理工男,一直是对理工男这个标签引以为荣的。这后面代表着逻辑与理性,冷静与系统思考,似乎有一种掌控全局的能力,又可以遇事不慌。我曾经滔滔不绝地给别人讲道理,却没有意识到,对方正在表达情感和心情。我觉得给别人讲的道理都挺有道理的,却没有发现,来和我谈心交朋友,倾诉心声的人越来越少。当同事向我反馈,一听到我说体系化就头大的时候,我却浑然不觉。回想起来,那都是因为我的理性脑占了上风。

(这篇小文章到现在为止,可能给你的感觉还都是说理。意识到自己理性过了头之后,我是特别希望调整文风的,不过可能还需要有个过程。)

小时候的这些烙印

其实人生来是非常感性的,小孩子特别真实,他们随时随地都在感受这个世界。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总是活在当下,特别真实。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收到周围的很多反馈,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重复次数多了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于是慢慢学会了很多社会规则,逐渐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了一套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如果一个人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寄人篱下,他就往往比较会看眼色,谨小慎微,这就是受到周围长期反馈的结果。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比较匮乏,自由时间也比较多,那时候对什么都好奇。我还发明了一个玩蜡烛的游戏,把圆珠笔头里面的小钢珠用一根针顶出来,然后对着火焰吹,可以让蓝色的火焰转向,把木桌子都烧了几块,现在想想很是后怕。也会读诗词歌赋,《红楼梦》和各种小说,设想自己是那些古人,多愁善感一番。回想起来,我那时是在同时探索理性的世界和感性的世界。作为一个理工男,理性的世界就是数理化的世界,环环相扣的逻辑大厦越垒越高,沉浸其中有一种单纯的快乐。然而感性的世界于我更多的是情绪的波动起伏,和对世界和未来的困惑与思考。

沉浸在理性世界,其实一个主要目的是逃避现实。因为家庭的原因,很早就开始面对激烈的情感和矛盾冲突。从记事的时候起,记忆中就是父母吵架,他们都是家里老大,性格又都很硬,那时候生活也不富足,吵架的原因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很多年一直非常痛苦,自己躲在屋里,什么也不想干。那时候还意识不到,在这场家庭战争里面,没有赢家。爸爸体型很大,吵起来估计对面楼上都能听到,因为对面楼上吵架的时候我也能听到。我那时,痛苦又敏感,就像每一个小男孩那样,同情妈妈,敌视爸爸。那时候只有两个期待,一个期待就是,上大学的时候一定要离开家,走得远远儿的,另外一个期待就是,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家庭和爱情,如果我未来有了自己的家,一定不想家里再有争吵 。

小时候的这些烙印,往往会影响我们一生。在对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探索过程中,如果让我反思自己的经历,感觉是对感性世界的探索太过痛苦,同时,对理性世界的探索让我发现,居然理性脑构建的逻辑,可以让我减少痛苦。其实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例如在失恋的时候,可以选择设想对方的不好,或者迅速找个备胎,都是需要通过某种逻辑或者外部的因素来减轻痛苦。但所有这些方法都不如一招管用,那就是,

我认为自己不应该/不会/不值得痛苦。

因为是“我认为”,这个理由是内在的,所以很强大。但就像令狐冲学习吸星大法,强大的东西用不好就会反过来伤害自身。我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了用更多的理性,去告诉自己,你可以不生气/不痛苦,然后呢,就逐渐失去了感知能力。这个转化的底层,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感受得越真切,就会越痛苦,而那种痛苦让我不想再感受。

更多感受,更少痛苦

这个思考逻辑延续了很多年,一直到一年多以前,我学到了一句话,颠覆了我的认知。

更多感受,更少痛苦(Feel more, but hurt less)

这句话太精妙,以至于我觉得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但我逐渐发现,这真的是可以做到的。现在看到校园里的孩子们会感动,看到花花草草会感动,看电影的时候也更容易流泪。

当我们感受的时候,感受的是当下,当下我们的情感和身体的感觉。而我们思考的时候,思考的往往是过去或者未来。面对过去的人和事,我们往往会去做一些评判,而面对未来,我们会发动所有的想象力,去构建一个还不存在的世界。这些评判,对自己对别人往往都是伤害,而面对未来的想象和期盼,又可能会让我们觉得目标无法实现而更加痛苦。

我们现在接收的信息量太大,大脑总在高速运转,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思考的时间越来越长。既然思考会带来评判、伤害、和痛苦,那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去减少思考的时间比例?第一可以尝试全然去感受,尽量不要思考,你会感觉进入另一个世界。感受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呼吸,自己身体的感觉,脚踩在地上的感觉,微风吹过脸颊,手指尖的触觉,眼前的风景。然后需要我们放下评判心,放下对自己的评判心,和对别人的评判心。其实评判来自于思考,是理性脑的产物。如果全然去感受,就没有思考和随后而来的评判,就会有一种慈悲心,是可以达到感受更多,同时伤害更少的。因为产生伤害的是各种各样的评判,有些伤了别人,有些伤了自己,如果没了评判,就自然没了伤害与被伤害。

总结一下:

  • 思考带来评判,评判导致伤害和痛苦

  • 我们平时往往对感受和思考不做区分,感受夹杂着思考,因此仍然会有伤害

  • 如果可以全然感受,会自然生出慈悲心,并且可以有更少的伤害和痛苦

学习更多感受,很多人可能觉得很难,确实很难,我脑子里事情很多压力大的时候也不容易做到。可以试试从冥想开始,不用拘泥于形式,任何场合,任何姿势,任何时长,都可以尝试冥想的,我就经常躺在床上,或者在出租车里面,都可以试图进入冥想状态。冥想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声音特别重要,可以试试一诺在诺言社区带的冥想,她的声音我感觉特别容易使人进入状态。

欢迎告诉我你的感受和反馈,这个系列我会继续写的。

写在后面:

很久没有写文章,真的是因为最近这一年有点重构操作系统的感觉,一直在变化,一直有顿悟,一直有推倒重建,所以就一直不敢写,写点东西也很混乱。

但最近为什么又写了呢?当然还是因为有输出欲望,但也有个外部原因,就是奴隶社会的编辑部有点缺人手。大家知道我们这些年一直没有接广告,所以编辑部也一直是很小的规模,两位小编非常努力,但也确实非常消耗。所以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最近连更新频率都下降了。因此我们很希望能招到新的编辑,当然也希望奴隶社会能有一些突破,毕竟七年之痒了嘛。

奴隶社会从一个单纯的个人号到今天,我们感觉是承担了一些社会责任的。但我们想,在坚持做一个有质量有个性的独立媒体之外,还是希望多回归一些初心,回到我们开始的地方,有更多个性更鲜明的内容给大家。自媒体现在没有短视频风光,但认真的媒体永远有它们存在的意义,因为我们就不是为大众存在的,是为你们这帮有趣有梦的小众做的。

对奴隶社会提一点个人的小期望吧,特别希望奴隶社会可以成为我们之间的纽带,从文章联系到大家,帮助人和人之间建立深度连接。在任何时候,深度关系才是有意义的关系,是深度关系帮助我们抵御孤独和无意义感。

如果你想加入我们,从做编辑开始,为这个目标一起努力,请发邮件到 nlsh88@163.com 备注“应聘”,详细信息看文章《你想加入奴隶社会吗?》。

期待我们大家,都可以感受更多,伤害更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