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解读传统 ] 碗为什么是圆的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0-11-21

碗为什么是圆的

文/ 许石林

传统的中国人有一种可称之为“碗筷崇拜”的习惯:比如过年,讲究给家里添加碗筷,寓意增人进口,祈祷家道兴旺。比如碗碟磕破不能用,不会简单丢弃,而是裹上红纸或缠上红布条,再放在外面,一是表达对器皿的感激敬畏;二是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拣去经补锔之后再使用——锔碗是一门手艺,应该是非遗项目,现在不常用,那些将紫砂壶装上豆子,浇水发芽后使其自然胀裂再经精工锔补,镶以别材的有意之作,就是发挥这个手艺。有一出非常好看的评剧《锔碗丁》,演的就是老北京齐化门外以锔碗为生的丁家的故事。

每年临近重阳节,我都精心购买一些造型美观大方的碗,作为礼物送给上了老年人作为礼物。老人们接到礼物,往往很惊讶:为什么送的是个碗。回答:祝福老人永远有饭吃。老人们闻言往往笑得合不拢嘴。

那年到陕西的一个老窑参观,便计划要定制一百个“福”字老碗,但是,我们陕西人做生意不灵敏,一直没有接我这个单。

我喜欢传统的碗盘碟盏。造型无不是圆型的,变化只在色彩、高低、深浅、花色等等上做文章,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北京的老式餐厅的那种受了宫廷影响的餐具就很好看,耐看。

碗盘碟盏,以圆型为正,无论容量、制作、使用等等角度,都是法天象地,得乎其正。

我很不习惯甚至说很鄙视当今时尚餐厅的时尚餐具,造型非常怪异,什么怪样的都有,把不是餐具的其他东西制作成瓷器便成了餐具,总之就是不愿意用规规矩矩的圆型。有的菜上来,菜没多少,盛菜的器皿倒占了近半个桌。往往菜没点几个,但很快台面就放不下了。怪异求变,以正圆为耻,以奇崛为尚,正是本末倒置,反客为主,以下犯上,恶紫夺朱,浮糜伪矫甚矣。

在这个望规矩则厌,见奇异则喜的风气里,这当然是对消费者的迎合,也是刺激。我经常担心,这种怪模怪样的器皿一是不好清洗;二是不好存放;三是不好运输。

器皿是世道人心的物化表现。上古为何以鼎鼐制度规划礼仪、制定封建?原因正在此。

器具的确太重要了,现在常见的瓷器餐具,仿古则必标乾隆年制,其心诈伪,其器多不可用。而上述新式时尚瓷器,设计乖张怪悖,违理逆情之作比比皆是,浅薄丑陋不说,也多不好用,人反以为时尚。其实还不如农村从前的土旧制式,虽粗糙不精细,但得人情、顺人心。

由此可知俗云:美食不如美器。其说颇有意味,但能理解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器具是世风人心的物化,又反过来塑造人情流俗。

再想想日本人福泽喻吉说的改造社会须三改造曰:人心(教育)、器物、政治。是有道理的。

古人从风水、气运角度,反对用奇怪的东西,非正则非礼,非礼则逆天悖理。古人认为,应寓教化于日用伦常当中,对人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弃邪归正、删杂归一。而尚好怪俗、追逐奇异,必然对人心起到相应的影响,容易启迪其不靖之志、挑动其非分妄念。而人心思异,必言语纷乱,尽呈无根浮词,尚好争辩却无向学慕道之心。

由此可见,作为餐厅做生意,使用奇怪餐具、不伦不类,自己承担经营成本;但作为居家过日子,不使用正经餐具,追逐怪异,很难说于家道有益。

本帖内容来自_许石林_新浪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