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精解:先期、后期、多寡…………

 中医知识圈 2020-11-21

月经先期、后期、无定期、经水多少的辨证论治

(一)关于中医妇科经水病论之一:先期病症论治初识

妇科疾病,根据其生理特点,其病因,病理多属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饮食,房室所伤,从而损伤冲任二脉所致,应不使有伤正气,同时要防避六淫的侵袭(风寒湿暑燥火),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女子只要月经通畅,则可少生他病。故妇科以调经为首要。月经不调,原因很多,治以调畅气血为主。故调经之药,不可呆滞。

月经不调,由气滞血凝者,当先调气为主,活血为佐。由伤生冷者,当温通。

凡经水不通,少腹痛者,病在血海,当治血分。但血随气行,应少佐调气之品。若少腹痛,内有硬块,尿时阴道痛如刀刺,经期错乱,得之经水未净入房,治当通化下焦之瘀滞。用檀香,琥珀,牛膝,当归须,桃仁,茜草,乌贼骨等。

月经病,首重调经,调经之法,分为治本,治气,治血,调养脾胃等。如先有其它疾病,而致月经不调的,宜先治本病,病去则经自调。

如先出现月经不调的,然后发现其它疾病的,宜先调其经,经调则其它疾病亦愈。

调经理气,以行气开郁为主,用药不宜过于香燥,必须佐以益血之药,兼顾其补阴药,以免耗气耗血。

若气乱,气逆,气寒,气虚的,又当根据病情,采用调降,温补等法,辨证施治。

调养脾胃,在于养血之源,用药原则,与上相同。

女子无身热,口苦,腹胀等现象,而右手寸脉浮洪,是月经将来的征兆,或正值月经期。经行之时,用药亦当谨甚,一般用药不宜过寒过热,大辛大散,药量不宜过大。这是一般常规,但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女科常见疾病,如经闭,崩漏,带下,滑胎等,大都由肝肾虚弱,或冲任损伤所致。治疗常兼养肝肾,治肝肾即是治冲任二脉,养肝肾是治疗妇科的基本原则。若肝肾阴虚的,宜补其阴,法当滋养。若肝肾阳虚的,宜扶其阳,法当温养,使肝肾之气充足,则冲任之脉得养,诸疾然向愈。

月经病珍断要点:经期,色泽,经质,经量,气味,腹疼,腹胀来辨别虚实寒热。

【一】  月经先期病论:

经行先期多重于热(血热,虚热)亦有气虚所致的。是指月经每月超前来潮六七天以上者,甚至一月二至,脾气虚,血热居多。以清热为主。扶气补虚。

月经先期,多脾气亏虚,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或阳盛血热,肝郁化热,阴虚火旺,热扰冲任,血海不宁。

(1)如血热的宜凉血清热,用芩连四物汤加减。

(2)如内热较甚,经量过多的,用先期汤。

(3)如虚热的,宜养阴清热,用地骨皮饮。

(4)如阴虚较甚的,用两地汤。适先期、量少、阴虚、血热。

(1)脾虚先期:

症因:脾虚气弱,脾主统血,而失其统之司,面浮色神倦气短,四肢肿胀等。

治法:健脾补气,佐以运中。

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由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橘皮6克,制半夏9克,木香6克,砂仁3克,山药12克。

方解:党参白术补气健脾,茯苓益脾渗湿,甘草和中,橘皮木香调气运中,半夏和胃,砂仁行气调中,山药补脾益肾。此证健脾为主,和胃为辅,气旺可以统血,不致行经先期。

(2)气虚先期:

症因: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精神疲倦,心悸气短,小腹空坠感,舌质淡,苔薄而润,脉虚大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佐以固摄,升提。方剂:归脾汤。由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神,龙眼肉,远志,枣仁,木香,甘草。若气虚甚者去木香,经多不止加血余炭,棕炭以止涩,牡蛎,龙骨以固,升麻以升提。

(3)      实热先期:

症因:月经量多,色紫稠粘,心烦胸闷,舌苔薄黄,脉滑数有力。为实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

方剂1:用清经汤:由丹皮,地骨皮,白芍,生地,青蒿,茯苓,黄柏。

方剂2:先期汤:(证治准绳)由生地15克,当归6克,白芍9克,川芎3克,黄柏6克,知母6克,黄芩6克,黄连3克,阿胶9克(化冲)艾叶3克,香附(炒)9克,炙草2克,水煎服。适内热较甚,经量过多。

(4)      虚热先期:

症因:月经量少,色红稠粘,两颧发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剂1:两地汤:(傅青主女科)由生地30克,地骨皮9克,元参30克,白芍15克,麦冬15克,阿胶9克。适阴虚较甚。

方剂2:地骨皮饮:(局方)由当归6克,生地15克,川芎3克,白芍9克,地骨皮9克,丹皮6克,水煎服。

(5)      肝郁化热证:

症因:血色鲜红或紫红,量或多或少,或挟瘀块,乳房,胸胁,小腹有胀痛感,烦躁易怒,脉象弦数。

治法:宜解郁清热。挟有瘀血者佐以和血。

方剂:用丹栀逍遥散(女科摄要)由当归6克,白芍9克,柴胡6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1。5克,丹皮6克,山栀6克,煨姜3片,薄荷叶1。5克。如经量少有血块,加泽兰,益母草,红花等;潮热去柴胡加青蒿,鳖甲。

(6)又:血热先期之一:

症因:肠胃积热,冲脉属阳明,冲为血海,血海受热而妄行。

治法:清热凉血。

方剂:玉女煎加减。由生石膏30克,生地30克,知母9克,丹皮9克,瓜蒌12克,茅根30克,灯芯3克。

方解:石膏清阳明火,生地清热凉血,知母瓜蒌泻火润肠,丹皮茅根清血热,灯芯清热利水。故血热得清,血海安宁,而不致妄行。

(7)又:血热先期之二:

治法:清热养血。

方剂:四物汤加芩连:(医宗金鉴)由当归18克,生地9克,白芍9克,川芎3克,黄芩9克,黄连3克。

方解:当归入心脾,熟地入肾,白芍人肝脾敛阴分,川芎能通行血中气,最治血家百种病。血药主方。调经随症加减。

附经水与月经病关系:

1经色淡红的,多是血虚;

2经色深红或鲜红的,多是血热;紫色属热,淡色属痰,治痰治热,须以脉参。洪数为热,滑大为痰。

3经色暗黑的,多是虚寒;

4经色黑而亮的,多是血瘀;

5经质凝块而色暗黑的,多虚寒;经凝作痛,新旧相搏,血室停寒,宜温经药。

6经量多的,多属血热或气虚;

7经量少的,多属血瘀或血寒。

8气味臭的多是血热;

9气味腥的的是虚寒;

10经期下腹部冷痛喜按喜热者,多属虚寒;

11经期下腹部实而痛,或扪之有块状物,按之更痛者,多属血瘀;

12平时下腹疼痛,经前经后加重者,多属热瘀。

13经期下腹胀满不舒者,多属气滞。

临床运用阴阳八纲,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附方:

1四物汤:当归6-12克,熟地9-15克,芍药6-9克,川芎3-6克。作用:补血调血。若治产后暴下血,多亡阳发热,加炮姜,肉桂服。若加荆芥可止血。

2八珍汤: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5克,熟地15克,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栆2枚。作用:平补气血。

3温经汤:桂枝,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生姜,丹皮,麦冬,半夏,党参,甘草。阿胶。作用:温经散寒,养血去瘀。

4胶艾汤:胶艾汤传自古今,四物加甘共七味,当归水酒一同煎,专治下血与淋漓。治劳伤血气,月经过多,淋漓不已,腹中疼痛。

5桃仁散:桃仁散桂半参丹,四物蒲甘膝泽兰,经断复来来复断,腹疼血滞服之安。治月水不调,或淋漓不断,断而复来,血滞作痛。

逍遥散:逍遥白术芍归苓,薄荷柴甘七味灵,室女童男潮晡热,调经除热最为神。治血虚烦热,及潮热往来,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加味用山栀丹皮。

(二)关于中医妇科经水病论之二:后期病症论治初识:

妇科疾病,根据其生理特点,其病因,病理多属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饮食,房室所伤,从而损伤冲任二脉所致,应不使有伤正气,同时要防避六淫的侵袭(风寒湿暑燥火),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女子只要月经通畅,则可少生他病。故妇科以调经为首要。月经不调,原因很多,治以调畅气血为主。故调经之药,不可呆滞。

月经病,首重调经,调经之法,分为治本,治气,治血,调养脾胃等。

如先有其它疾病,而致月经不调的,宜先治本病,病去则经自调。

如先出现月经不调的,然后发现其它疾病的,宜先调其经,经调则其它疾病亦愈。

调经理气,以行气开郁为主,用药不宜过于香燥,必须佐以益血之药,兼顾其补阴药,以免耗气耗血。

若气乱,气逆,气寒,气虚的,又当根据病情,采用调降,温补等法,辨证施治。

调养脾胃,在于养血之源,用药原则,与上相同。

女子无身热,口苦,腹胀等现象,而右手寸脉浮洪,是月经将来的征兆,或正值月经期。经行之时,用药亦当谨甚,一般用药不宜过寒过热,大辛大散,药量不宜过大。这是一般常规,但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女科常见疾病,如经闭,崩漏,带下,滑胎等,大都由肝肾虚弱,或冲任损伤所致。治疗常兼养肝肾,治肝肾即是治冲任二脉,养肝肾是治疗妇科的基本原则。若肝肾阴虚的,宜补其阴,法当滋养。若肝肾阳虚的,宜扶其阳,法当温养,使肝肾之气充足,则冲任之脉得养,诸疾然向愈。

月经病珍断要点:经期,色泽,经质,经量,气味,腹疼,腹胀来辨别虚实寒热。

【二】月经后期病论:

经行后期,以虚与寒为主。治宜温补为主,行气活血,亦不可少。亦有血瘀痰阻的不同。是指月经经常延后,五六天以上来潮,称月经后期。并有量,色,质不正常症状。原因以血虚,气郁居多。月经后期,多因营血亏损,肾精不足,或阳气虚衰,无以化血,或气滞血瘀,或寒凝血瘀,痰湿阻滞,冲任不畅。

(1)血虚后期之一:

症因: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少寐,筋骨痠痛,小腹空痛,经色淡红量少,舌质淡红,无苔,脉象虚细,营血亏损,血海不足,未能如期而致。有过期为虚之说。

治法:补气养血。

方剂:圣愈汤加减。由党参15克,黄芪12克,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柏子仁12克,丹参10克,牛膝9克。

方解:党参黄芪补气生血,熟地补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滋肝,柏子仁补心脾,滋肝肾,丹参补心去瘀生新,牛膝补肝肾。

按语:营血不足,故用补气生血法,气旺血自生,气血充足,冲任得滋,月经自能按期而至。(2)血虚后期之二:

治法:补血为主,佐以扶气。

方药:用人参养营汤:由人参,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桂心,陈皮,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甘草,生姜,大栆。

(3)血寒后期:

症因:面色青白,肢冷畏寒,经色暗红量少,小腹绞疼,得热稍减,舌正常苔薄白,脉沉,脉沉紧者为实寒。如经色淡量少,小腹隐疼,喜暖喜按腰酸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虚寒。

治法:实寒,宜温经行滞;

方药:用温经汤,由人参,牛膝,当归,川芎,白芍,桂心,莪术,丹皮,甘草。如腹疼拒按,时下黯红血块,加蒲黄,五灵脂;体弱者去牛膝莪术,加艾叶。

治法:虚寒,宜补血,温经,扶阳。

方药:用大营煎,由当归,熟地,拘杞,炙甘草,杜中,牛膝,肉桂。

(4)后期之一气郁症:

症因:精神抑郁,胸闷胁胀,下腹胀痛,胀甚于痛,经色暗而量少,舌苔薄黄,脉象沉弦。情志不遂,肝脾郁结,气失调达,气滞则血亦滞,以致月经衍期。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方剂:逍遥散加减,由柴胡6克,当归9克,白芍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薄荷3克,制香附6克,郁金6克,川芎3克,延胡索6克。

方解:柴胡解郁调经,当归白芍养血,茯苓甘草和中,薄荷清热解郁,香附郁金调气解郁,川芎养血行气,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

按语:因肝郁气滞,故疏肝解郁为主,养血调经为辅,凡血中气滞,用血分气药,效力较速,可直达病所,如香附郁金川芎延胡索等,都是入血分的气分药。四物加参(人参或党参)芪(黄芪),略加桃(桃仁)红(红花),引用相宜。

(5)后期之二气滞症:

症因:忧思忿怒则伤气,致气机郁结。血为气滞,故经量少,小腹胀甚为痛。精神郁闷,胸痞不舒,舌苔正常或薄黄,脉弦涩。

治法:开郁行气。

方药:用七制香附丸:由香附,当归,莪术,丹皮,艾叶,乌药,川芎,延胡,三掕,柴胡,红花,乌梅。

附经水与月经病关系:

1经色淡红的,多是血虚;

2经色深红或鲜红的,多是血热;紫色属热,淡色属痰,治痰治热,须以脉参。洪数为热,滑大为痰。

3经色暗黑的,多是虚寒;

4经色黑而亮的,多是血瘀;

5经质凝块而色暗黑的,多虚寒;经凝作痛,新旧相搏,血室停寒,宜温经药。

6经量多的,多属血热或气虚;

7经量少的,多属血瘀或血寒。

8气味臭的多是血热;

9气味腥的的是虚寒;

10经期下腹部冷痛喜按喜热者,多属虚寒;

11经期下腹部实而痛,或扪之有块状物,按之更痛者,多属血瘀;

12平时下腹疼痛,经前经后加重者,多属热瘀。

13经期下腹胀满不舒者,多属气滞。

临床运用阴阳八纲,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附方:

1四物汤:当归6-12克,熟地9-15克,芍药6-9克,川芎3-6克。作用:补血调血。若治产后暴下血,多亡阳发热,加炮姜,肉桂服。若加荆芥可止血。

2八珍汤: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5克,熟地15克,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栆2枚。作用:平补气血。

3温经汤:桂枝,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生姜,丹皮,麦冬,半夏,党参,甘草。阿胶。作用:温经散寒,养血去瘀。

4胶艾汤:胶艾汤传自古今,四物加甘共七味,当归水酒一同煎,专治下血与淋漓。治劳伤血气,月经过多,淋漓不已,腹中疼痛。

5桃仁散:桃仁散桂半参丹,四物蒲甘膝泽兰,经断复来来复断,腹疼血滞服之安。治月水不调,或淋漓不断,断而复来,血滞作痛。

逍遥散:逍遥白术芍归苓,薄荷柴甘七味灵,室女童男潮晡热,调经除热最为神。治血虚烦热,及潮热往来,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加味用山栀丹皮。

(三)妇科经水病论之三:前后不定期病症论治初识:

妇科疾病,根据其生理特点,其病因,病理多属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饮食,房室所伤,从而损伤冲任二脉所致,应不使有伤正气,同时要防避六淫的侵袭(风寒湿暑燥火),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女子只要月经通畅,则可少生他病。故妇科以调经为首要。月经不调,原因很多,治以调畅气血为主。故调经之药,不可呆滞。

月经病,首重调经,调经之法,分为治本,治气,治血,调养脾胃等。

如先有其它疾病,而致月经不调的,宜先治本病,病去则经自调。

如先出现月经不调的,然后发现其它疾病的,宜先调其经,经调则其它疾病亦愈。

调经理气,以行气开郁为主,用药不宜过于香燥,必须佐以益血之药,兼顾其补阴药,以免耗气耗血。

若气乱,气逆,气寒,气虚的,又当根据病情,采用调降,温补等法,辨证施治。

调养脾胃,在于养血之源,用药原则,与上相同。

女子无身热,口苦,腹胀等现象,而右手寸脉浮洪,是月经将来的征兆,或正值月经期。经行之时,用药亦当谨甚,一般用药不宜过寒过热,大辛大散,药量不宜过大。这是一般常规,但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女科常见疾病,如经闭,崩漏,带下,滑胎等,大都由肝肾虚弱,或冲任损伤所致。治疗常兼养肝肾,治肝肾即是治冲任二脉,养肝肾是治疗妇科的基本原则。若肝肾阴虚的,宜补其阴,法当滋养。若肝肾阳虚的,宜扶其阳,法当温养,使肝肾之气充足,则冲任之脉得养,诸疾然向愈。

月经病珍断要点:经期,色泽,经质,经量,气味,腹疼,腹胀来辨别虚实寒热。

【三】月经前后不定期病论:

经行前后无定期,是以肝郁脾虚为多,而肝肾亏损,亦常见。是月经时先时后,前后差错七天以上,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多气血紊乱,冲任损伤,肝郁或肾虚。治宜着重调养肝脾,又要兼顾肝肾。

(1)      气血紊乱:

症因:头晕目眩,下腹胀痛,心烦易怒,纳少便溏,经行时多时少,舌苔黄腻有刺,脉象细弦。肝脾受伤,藏血与统血失职,遂致月经时先时后。

治法:补肝脾,调气血。

方药:八珍汤合抑气散加减:由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制香附6克,橘皮6克。

方解:党参白术茯苓补脾,生地当归白芍补肝,香附橘皮调气,甘草和中。

按语:肝脾受伤,致气血紊乱,故补肝脾,调气血,经复正常。将行作痛,郁滞不通,四物延(延胡索)牡(牡蛎),青附桃红。行后作痛,血虚宜补,八物汤中,延胡人剂。八珍汤名即八珍,就是四物配参苓,术焦草炙同相用,气血兼疗最有灵。

(2)      冲任损伤:

症因:头晕耳鸣,腰背痠痛,带下绵绵,月经量多,舌苔中剥,脉象细软。因多产或流产,致冲任受伤,非调节经血,血海未满先溢,或血海无余而不下。

治法:补肝肾,滋冲任。

方药:左归饮加减:由熟地12克,萸肉6克,山药12克,拘杞子9克,菟丝子9克,龟板胶9克,鹿角胶9克,当归9克,白芍9克。

方解:熟地萸肉滋养肝肾,山药补脾肾,拘杞子补肝肾,菟丝子温补肝肾,龟板胶入任补阴,鹿角胶入督补阳,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养血敛肝。

按语:肝肾两虚,冲任失滋,故补肝肾,滋冲任,肝肾强冲任亦强。

注:无龟板胶可改用龟板15克,无鹿角胶可改用鹿角霜9克。

附经水与月经病关系:

1经色淡红的,多是血虚;

2经色深红或鲜红的,多是血热;紫色属热,淡色属痰,治痰治热,须以脉参。洪数为热,滑大为痰。

3经色暗黑的,多是虚寒;

4经色黑而亮的,多是血瘀;

5经质凝块而色暗黑的,多虚寒;经凝作痛,新旧相搏,血室停寒,宜温经药。

6经量多的,多属血热或气虚;

7经量少的,多属血瘀或血寒。

8气味臭的多是血热;

9气味腥的的是虚寒;

10经期下腹部冷痛喜按喜热者,多属虚寒;

11经期下腹部实而痛,或扪之有块状物,按之更痛者,多属血瘀;

12平时下腹疼痛,经前经后加重者,多属热瘀。

13经期下腹胀满不舒者,多属气滞。

临床运用阴阳八纲,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附方:

1四物汤:当归6-12克,熟地9-15克,芍药6-9克,川芎3-6克。作用:补血调血。若治产后暴下血,多亡阳发热,加炮姜,肉桂服。若加荆芥可止血。

2八珍汤: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5克,熟地15克,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栆2枚。作用:平补气血。

3温经汤:桂枝,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生姜,丹皮,麦冬,半夏,党参,甘草。阿胶。作用:温经散寒,养血去瘀。

4胶艾汤:胶艾汤传自古今,四物加甘共七味,当归水酒一同煎,专治下血与淋漓。治劳伤血气,月经过多,淋漓不已,腹中疼痛。

5桃仁散:桃仁散桂半参丹,四物蒲甘膝泽兰,经断复来来复断,腹疼血滞服之安。治月水不调,或淋漓不断,断而复来,血滞作痛。

逍遥散:逍遥白术芍归苓,薄荷柴甘七味灵,室女童男潮晡热,调经除热最为神。治血虚烦热,及潮热往来,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加味用山栀丹皮。

(四)妇科经水病论之四:经水多、少病症论治初识

妇科疾病,根据其生理特点,其病因,病理多属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饮食,房室所伤,从而损伤冲任二脉所致,应不使有伤正气,同时要防避六淫的侵袭(风寒湿暑燥火),以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

女子只要月经通畅,则可少生他病。故妇科以调经为首要。月经不调,原因很多,治以调畅气血为主。故调经之药,不可呆滞。

月经病,首重调经,调经之法,分为治本,治气,治血,调养脾胃等。

如先有其它疾病,而致月经不调的,宜先治本病,病去则经自调。

如先出现月经不调的,然后发现其它疾病的,宜先调其经,经调则其它疾病亦愈。

调经理气,以行气开郁为主,用药不宜过于香燥,必须佐以益血之药,兼顾其补阴药,以免耗气耗血。

若气乱,气逆,气寒,气虚的,又当根据病情,采用调降,温补等法,辨证施治。

调养脾胃,在于养血之源,用药原则,与上相同。

女子无身热,口苦,腹胀等现象,而右手寸脉浮洪,是月经将来的征兆,或正值月经期。经行之时,用药亦当谨甚,一般用药不宜过寒过热,大辛大散,药量不宜过大。这是一般常规,但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运用。

女科常见疾病,如经闭,崩漏,带下,滑胎等,大都由肝肾虚弱,或冲任损伤所致。治疗常兼养肝肾,治肝肾即是治冲任二脉,养肝肾是治疗妇科的基本原则。若肝肾阴虚的,宜补其阴,法当滋养。若肝肾阳虚的,宜扶其阳,法当温养,使肝肾之气充足,则冲任之脉得养,诸疾然向愈。

月经病珍断要点:经期,色泽,经质,经量,气味,腹疼,腹胀来辨别虚实寒热。

【四】月经量多:是指月经来时,超过正常的血量,但周期仍一月一次。月经量多的原因,皆见于气虚,血热两类。治法补养气血,亦当行血祛瘀,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则经病自愈。月经量多,多血热内扰,迫血妄行,或气虚,冲任不固,经血失约。

妇女经水不调皆是气逆:用四物汤调之

医家朱丹溪,论经水之大义是:经水者阴血也。血为气之配,因气而行。经水来而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经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色淡者,多痰亦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之甚也。凡经候不调者,悉以四物汤为主。

(1)气虚月经量多

症因:面色浮晄,气短神倦,四肢肿胀,下腹气坠,经血色淡量多,舌苔薄白,脉象沉软。多因过劳伤气,气虚不摄血,故月经量多。

治法:补中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由党参15克,黄芪12克,白术9克,柴胡3克,升麻3克,甘草6克,橘皮6克,赤石脂15克。

方解:党参黄芪补气,白术健脾,柴胡升麻升提下陷之气,橘皮甘草调气和中,赤石脂重坠固下。

按语:补中气,健脾胃,升清阳之法,使中气旺,脾胃健,则气不下陷,经血自能控制。

(2)血热月经量多

症因:肠胃积热,下注冲脉,血海受热,则经行量多。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玉女煎加减::由生石膏30克,鲜生地30克,知母9克,丹皮9克,瓜譨15克,茅根30克,灯芯3克,藕节15克。

方解:生石膏泻火,生地凉血清热,瓜知母清肠胃蕴热,丹皮茅根清血中伏火,灯芯清心利水,藕节清热止血。

按语:方以泻火凉血为主,使血海安宁,则经血不致妄行。

【五】月经量少。

是指月经周期正常,而经量减少,时间仅一二天即净,其原因多见于血虚,血瘀阻两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在体为筋,爪甲为筋之余,筋失血养,则肢体麻木,手足振颤,肌肉膶动,爪甲不荣。肝血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故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1)血虚月经量少:

症因:面色无华,肌肤干糙,头晕目眩,心悸少寐,经色淡红量少,舌苔淡黄,质淡脉象细软。营血不足,冲任失滋,血海空虚,故经血量少。

治法:补气养血,以滋冲任。

方药:滋血汤加减。由党参12克,黄芪12克,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3克,鸡血藤12克,丹参9克。

方解:党参黄芪补气生血,熟地白芍养血,当归养血和血,川芎养血行气,鸡血藤养血活血,丹参补心去瘀生新。

按语:因血虚,故补气养血为主,使气血渐充,冲任得滋,月经渐复正常。

(2)      瘀阻月经量少。

症因:面色黄滞,下腹作痛拒按,经行尤甚,经色紫黑有块量少,舌边质紫,或尖有瘀点,脉象沉迟。因行经感寒,经血停留,积而为瘀,瘀阻于内,经行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1】:牛膝散加减,由生牛膝9克,桂心3克,赤芍9克,桃仁9克,延胡6克,当归9克,制香附6克,生蒲黄6克,五灵脂12克。

方解:生牛膝破血行瘀,桂心通阳活血,赤芍泻肝散瘀,桃仁破血行瘀,延胡行血中气滞,当归养血活血,香附调气,蒲黄行血化瘀,五灵脂行血止痛。

按语:因瘀阻,故以活血化血为主,温经调气为辅,使血行瘀化,则经血自能通畅。

方药2】四物歌诀:四物芎归芍地黄,女科诸症最为良,调经养血医虚损,胎产无如用此方。

四物汤《和剂局方》:当归6-12克,熟地9-15克,芍药6-9克,川芎3-6克。

功能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目眩耳鸣,心悸头晕,面色萎黄,唇甲无华,妇人月经量少,或闭经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或细涩。

附经水与月经病关系:

1经色淡红的,多是血虚;

2经色深红或鲜红的,多是血热;紫色属热,淡色属痰,治痰治热,须以脉参。洪数为热,滑大为痰。

3经色暗黑的,多是虚寒;

4经色黑而亮的,多是血瘀;

5经质凝块而色暗黑的,多虚寒;经凝作痛,新旧相搏,血室停寒,宜温经药。

6经量多的,多属血热或气虚;

7经量少的,多属血瘀或血寒。

8气味臭的多是血热;

9气味腥的的是虚寒;

10经期下腹部冷痛喜按喜热者,多属虚寒;

11经期下腹部实而痛,或扪之有块状物,按之更痛者,多属血瘀;

12平时下腹疼痛,经前经后加重者,多属热瘀。

13经期下腹胀满不舒者,多属气滞。

临床运用阴阳八纲,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诊断。

附方:

1四物汤:当归6-12克,熟地9-15克,芍药6-9克,川芎3-6克。作用:补血调血。若治产后暴下血,多亡阳发热,加炮姜,肉桂服。若加荆芥可止血。

2八珍汤: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5克,熟地15克,人参3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栆2枚。作用:平补气血。

3温经汤:桂枝,吴茱萸,川芎,当归,白芍,生姜,丹皮,麦冬,半夏,党参,甘草。阿胶。作用:温经散寒,养血去瘀。

4胶艾汤:胶艾汤传自古今,四物加甘共七味,当归水酒一同煎,专治下血与淋漓。治劳伤血气,月经过多,淋漓不已,腹中疼痛。

5桃仁散:桃仁散桂半参丹,四物蒲甘膝泽兰,经断复来来复断,腹疼血滞服之安。治月水不调,或淋漓不断,断而复来,血滞作痛。

逍遥散:逍遥白术芍归苓,薄荷柴甘七味灵,室女童男潮晡热,调经除热最为神。治血虚烦热,及潮热往来,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加味用山栀丹皮。

本文来自:江天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