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做一个有仁德,有节操的好人

 书语人间 2020-11-23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上一篇,我们读完了《论语》的「八侑(yi4声)·第三」。

它包括了26个章节,主要内容涉及「礼」,主张维护礼在制度、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体现了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主张。


读到这里,你或许已经发现,《论语》虽然从面上来看,讲的是如何与别人相处的学问,但是内核是「修身」之学,强调的是处在不同位置的人,对自我言行举止的约束。

更多内容,请戳:

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孔子谈升官之道:说话慢半拍,事前多想想,少犯错,少后悔
会说不代表会沟通,能把话说对,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才是。
孔子评管子、帝舜、武王:「以仁治天下,以德定乾坤」的仁爱观
孔子谈上下级相处,这样与人才共事,事业才能越做越大。
最高的情商是真诚,最好的话术是走心
能快速成长的人,都在坚持做这一件事
越有大智慧的人,越懂这两个做人的道理
孔子谈礼乐:比仪式更重要的,是走心

接下来,我们继续读第四篇「里仁·第四」。


01.

世风败坏,责任在谁?

责任在我自己。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

里,是一种计量单位,过去二十五家为一里,今天很多街道地名还在用这个里字,比如,灵遥小时候住过的「祥和里」。邻里关系,就是这个「里」。


里仁为美,就是有「仁厚之风」的里弄最美。

仁厚之里,在家庭,父子相亲、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在邻里,出入相依,患难相助;对来访者,热情招呼,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读到这里,灵遥不禁回想起了儿时的生活,

我虽然成长在大城市里,但因为住一个院子里的都是父母同事的小孩,大家彼此都很熟悉,白天的时候一起去学校里念书,放学回家后又一起做作业,玩游戏。


然而,现在社会里的人情却很淡薄,我们虽然依旧住在大城市里,但却连邻居是谁,长成什么样都不知道,更别提相互关照了。

怎么办呢?从自己开始,自己先做一个仁厚的人。

大声对电梯间里的同路人说「你好」,大声地对小区里打扫卫生的阿姨,与岗亭里站岗的保安说「早安、午安、晚上好、谢谢你」。


若是每个人都觉得「我要做点什么」,世风就会蒸蒸日日上了。


02.
做个仁人志士,就是要做个好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论语》

这句话,朱熹的注解是,一个人若是能立志于仁,那就不会去做恶事。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人如果以「仁」来要求自己,做为自己的行事准则,就不会做出上天害理的恶行。


举个例子,夫妻之间难免会有矛盾、有冲突、有争执。

不同的是,有的人会因为愤怒,对自己的另一半大打出手,或是在婚外寻求补偿;有的人会选择以冷处理,或是出去散心的方式,让两人的冲突淡化。


换言之,一个人会在委屈、愤怒之下,做出什么行为,还是取决于Ta心中的信念,心中的信念越是高尚,Ta表现出来的行为越是守礼。

因此,有个「仁人志士」的成语,它的原意并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就是做一个仁者,一个有仁德,有节操,对自己有要求的人。

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能够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影响都是有限的,立志做个好人,不让国家、让社会、让周围人为自己操心,就是最大的善意。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我们将继续《论语》里「里仁·第四」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