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江口海战,唐朝军队为何能够以少胜多完胜日军?

 哥哥豆 2020-11-23

白江口战役发生于唐朝高宗年间663年8月27~28日。参战双方兵力悬殊,唐军1.3万人,战船170艘;倭军4.2万人,战船1000余艘,战斗在韩国锦江入海口处的白江口展开。此战中,唐朝名将刘仁轨指挥唐朝与新罗联军,围困倭军战船,用火烧赤壁之法将敌船全部焚毁,倭寇被烧死淹死者甚众,倭军大败。此役成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在中国对日的战争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中国海上力量历来比较弱,为何能胜海上强国日本?

让我们来捋一捋。

隋朝初年,朝鲜半岛像我们的三国一样,也分裂为三个国家:高句(gōu)丽(lí)、百济和新罗。高句丽当时还是比较牛气的,它的国土一度横跨今天的中国及韩国、朝鲜,其极盛时期甚至控制了松花江流域。因为觉得自己很牛,所以虽然表面上对隋朝俯首帖耳,背地里却不怎么服气,搞得隋炀帝杨广相当没尊严。

一怒之下,隋炀帝出兵110万想要教训一下这熊孩子,却功败垂成,兵败辽东城(今辽宁辽阳)。虽然后来又搞了两次征讨,但连年征战让百姓苦不堪言,农民起义已经遍及全国,后院起火的隋炀帝只好与高句丽议和;其后,隋朝由盛转衰,直至灭亡。可以说,征讨高句丽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路线图)

高句丽看到隋朝搞不了它还把自己搞死了,开始有点飘,联合百济要敲掉亲唐的新罗——百济国王用脚后跟也能想到,灭后了新罗,下一个就是自己,但不服从好像又不行。

眼看要亡国的新罗只好向唐朝救助。

在安慰了使者之后,太宗李世民马上派人出使高句丽,命令其停战。

已经忘乎所以的高句丽显然还沉浸在统一半岛的美梦之中,断然拒绝了唐太宗的要求。

还是小平老人家说的好: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喽!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朝军队十多万分水陆两路向平壤进军。

从后来的战斗进程来看,唐军和高句丽军的实力差距不是一点点,有多大呢?作一个比喻,有点像抗日时期的日本鬼子与国军,唐军战斗力远高于高句丽军,以少胜多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一方面是战斗力的差异,再就是唐太宗文经武略,将领们指挥有方,也让战斗多了许多的胜算。

如唐军围攻辽东城,高句丽兵步骑4万驰援,唐将李道宗只率4000骑兵迎战,在李世勣( jì)的协助下,大败高句丽军。

攻打安市城时,高句丽军15万来救,太宗命李世勣率军1.5万迎敌,又让长孙无忌率精兵1.1万袭击敌军后方,太宗又亲率4000人协同作战。此一役,高句丽军大败,两万余人战死。

唐朝名将薛仁贵就是这个时期成名的。

(薛仁贵影视剧照)

虽然后来因为粮草及气候的原因未能灭掉高句丽,但从开战到班师回朝,唐军斩敌4万余人,自己只战死约2000人,战马死亡约8000匹,收获却要大得多——攻下了高句丽十几座城池,居民7万余人归到中国,缴获战马5万匹,牛5万头,装甲及其他物资无数。

纵观历朝皇帝中,唐太宗是比较会打仗的一个。不仅会打仗,还非常体贴下属,大将李思摩被弓弩射中,太宗亲自为其伤口吸吮脓血,让将士们感动的眼泪哗哗地。太宗班师后,又持续派军队骚扰高句丽,前后发生了一百余场大小战役,收效很大。

在唐军和高句丽军打仗时,百济在干什么呢?

仗着有高句丽作后盾,以及唐朝与高句丽在打仗没工夫理会它,百济频繁骚扰新罗。公元660年,新罗人又跑去向唐高宗哭诉,希望老大能为它撑腰。

唐高宗在军事方面颇得了他老爹的真传,会用人也会打仗。他派大将军苏定方率水陆军队十余万进击百济,百济举全国之兵抵抗却也无济于事。兵败后,百济国王及太子投降。在作死的路上,百济终于走到了尽头。

(唐太宗影视剧照)

此时,唐军与高句丽的战事正酣。

失去了盟国百济,高句丽独木难支,一场场战斗下来,国力兵力大减。

但百济残部有个叫鬼室福信的家伙贼心不死,联络上了一些妄图复国的遗民来对抗唐军,同时向日本求援。多说一句,在白江口战役之前,日本还不叫日本,叫倭国。他们之所以决定改名,主要原因是觉得国名不太好听——确实不好听,总感觉“倭”字是矮小、猥琐和阴险的代名词。

百济人怎么说动日本出动军队的我们不知道,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此时的倭国要比高句丽膨胀得多,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海上挺厉害,很想试试自己的拳头有多硬。虽然从隋朝就开始派遣使者去学习,却一直没机会与中国试一试拳脚,说不定能把唐朝打趴下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白江口战役时期日本皇太子,大化革新改革者中大兄)

不幸的是,日本低估了他老师的实力。

关于战斗的过程,日本正史《日本书纪》中这样记载:“日本水师舍身突入唐阵,唐军从容左右迎击,纵火焚日船......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甚众......”

可能有朋友疑惑,日本海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这就是造船技术的差异了。唐朝时期的造船技术要比岛国日本高明,起码更适于白江口的那场战斗。

从后世复原的日本战船来看,能明显地发现他们把划船的桨夫和掌的舵手都放在甲板上,也就是说,如果唐军朝日本战船一通箭雨的话,负责战船方向和动力的那些人,基本都会像诸葛亮草船借箭时的草人一般。动力没了,士兵又怎么战斗?这种情况下,一堆船挤在一起,不乱才怪。

(唐朝时期日本遣唐使船)

还有一点,日本的战船体很大,长度大约在30米左右。为了让船体平稳,他们把船设计的比较矮;还是为了稳,吃水又比较深。这一奇怪的设计,使日本战船很容易搁浅。而白江口的水况复杂,潮汐频发,战斗时日本船只恰恰因此搁浅很多。

唐朝的船只就不一样了。

唐代用于水战的叫海鹘船,体型较日本战船要小很多。头低尾高,前大后小,船舷下左右有浮板平衡船体,防止侧翻。因为体型小,吃水浅,所以在战斗中非常灵活。通过“左右夹船绕战”,并结合火攻的办法击败了日军。

(唐朝海鹘船)

白江口战役之后,百济彻底完活,高句丽也在668元被唐朝灭亡。唐朝帮助新罗实现了半岛的统一。

此后数百年,日本未再敢染指半岛,并向唐朝派遣大批遣唐使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走到现在,日本人还非常崇拜当时的唐朝。

日本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你强大时,它对你唯唯诺诺,处处以你为榜样,恨不得把全国女人送过来怀上你的孩子来改良他们的后代;你虚弱时,他马上露出狰狞的面孔,不择手段地毁灭你、征服你。

所以说,一个人在你强大时对你有多谦卑,在你虚弱时就会对你多凶狠。

对那些在你面前低到尘埃里的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中国航母辽宁舰)

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唐朝能够完胜日本,并不代表着中国有着很强的海上力量。明朝禁海,清朝闭关锁国,让中国在科技与经济上再也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一个让日本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强国,又一度被其踩入泥里,差点亡国灭种。

所幸的是,这些年我们在大力发展海上力量,也许某一天,我们又可以像唐朝那样睥睨四野。

但环顾世界,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