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题(一)《语文月刊》2015年第12期发原创命题两则

 hhucxq 2020-11-23

文言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郑珏,唐宰相綮之诸孙也。其父徽,为河南尹张全义判官。珏少依全义居河南,举进士数不中,全义以珏属有司,乃得及第。昭宗时,为监察御史。梁太祖即位,拜左补阙。梁诸大臣以全义故数荐之,累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末帝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庄宗自郓州入汴,末帝闻唐兵且至,惶恐不知所为,与李振、敬翔等相持恸哭,因召珏问计安出,珏曰:“臣有一策,不知陛下能行否?”末帝问其策如何,珏曰:“愿得陛下传国宝驰入唐军,以缓其行,而待救兵之至。”帝曰:“事急矣,宝固不足惜,顾卿之行,能了事否?”珏俯首徐思曰:“但恐不易了。”于是左右皆大笑。

庄宗入汴,珏率百官迎谒道左。贬莱州司户参军,量移曹州司马。张全义为言于郭崇韬,复召为太子宾客。                          使                          

明宗幸汴州,六军家属自洛迁汴,而明宗又欲幸鄴都,军士愁怨,大臣颇以为言。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赵凤极言于安重诲,重诲惊惧,入见明宗切谏,乃诏罢其行。而珏又称赞之,以为宜罢。珏在相位既碌碌无所为,又病聋,孔循罢枢密使,珏不自安,亟以疾求去职。明宗数留之,珏章四上,乃拜左仆射致仕,赐郑州庄一区。卒,赠司空。

(《新五代①史·卷五十四 杂传第四十二》)

注:①五代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B.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C.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D.明宗即位/欲用任圜为相/而安重诲以圜新进/不欲独相之/以问枢密使孔循/循尝事梁/与珏善/因言珏故梁相/性谨慎而长者/乃拜珏平章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B.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叫做“幸”,臣子受到皇帝的宠信也叫“幸”,妃、嫔等宫女受皇帝宠爱也叫“得幸”。

C.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称死;后来,“卒”成为死亡的通称。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交还官职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表达这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郑珏的仕途之路与张全义有极大的关系。梁时他考取进士,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都因张全义的举荐帮助,到唐时“复召为太子宾客”、任平章事也是张全义举荐的。

B.郑钰是个政治小丑。唐军到来时,梁末帝束手无策,诏郑钰献策,郑钰说计策时表现得信心十足,然而面对皇帝有多大把握的追问,却说“但恐不易了”,说了等于白说,只能让人笑话而已。

C.在唐军到来时,梁末帝早已丧失人心。从“闻唐兵且至”时的“君臣恸哭”到郑钰说了“但恐不易了”后“左右皆笑”,可以看出左右大臣只不过“助哭”而已,并非为梁的江山社稷而哭。

D.郑钰是个不问是否曲折只知点头称是的“点头虫”。皇帝要幸鄴都,虽然大家反对,但他站在皇帝一边,说皇帝的做法好;但安重诲反对幸鄴都进谏成功后,他又说安重诲做得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珏少依全义居河南,举进士数不中,全义以珏属有司,乃得及第。

2)明宗不省,上下汹汹,转相动摇,独珏称赞,以为当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慕容彦超,吐谷浑部人,汉高祖同产弟也。尝冒姓阎氏,彦超黑色胡髯,号阎昆仓。少事唐明宗为军校,累迁刺史。唐、晋之间,历磁、单、濮、棣四州,坐濮州造麹受赇,法当死,汉高祖自太原上章论救,得减死,流于房州。契丹灭晋,汉高祖起太原,彦超自流所逃归汉,拜镇宁军节度使。杜重威反于魏,高祖以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都部署以讨之,以彦超为副。彦超与行周谋议多不协,行周用兵持重,兵至城下,久之不进。彦超欲速进战,而行周不许。行周有女嫁重威子,彦超扬言行周以女故,惜贼城而不攻,行周大怒。高祖闻二人不相得,惧有它变,由是遽亲征。                                                     解。

是时,汉兵顿魏城下已久,重威守益坚,诸将皆知未可图,方伺其隙,而彦超独言可速攻,高祖以为然,因自督士卒急攻,死伤者万馀人,由是不敢复言攻。后重威出降,高祖以行周为天雄军节度使,行周辞不敢受,高祖遣苏逢吉谕之曰:“吾当为尔徙彦超。”行周乃受,而彦超徙镇泰宁。

隐帝已杀史弘肇等,又遣人之魏杀周太祖及王峻等,惧事不果,召诸将入卫京师。使者至兗,彦超方食,释匕箸而就道。周兵犯京师,开封尹侯益谓隐帝曰:“北兵之来,其家属皆在京师,宜闭门以挫其锐,遣其妻子登陴以招北兵,可使解甲。”彦超诮益曰:“益老矣!此懦夫之计也。”隐帝乃遣彦超副益,将兵于北郊。周兵至,益夜叛降于周。彦超力战于七里,隐帝出劳军,太后使人告彦超善卫帝,彦超大言报曰:“北兵何能为?当于阵上喝坐使归营。”又谓隐帝曰:“官家宫中无事,明日可出观臣战。”明日隐帝复出劳军,彦超战败奔兗州,隐帝遇弑于北郊。

 (节选自《新五代①史·卷五十三 杂传第四十一》)

注:①五代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超数以事凌辱行周/行周不能忍/见宰相涕泣/以屎塞口以自诉/高祖知曲在彦超/遣人慰劳/行周召彦超责之/又遣诣行周谢过/行周意稍解

B.彦超数以事凌辱行周/行周不能忍/见宰相涕泣/以屎塞口以自诉/高祖知曲在彦超/遣人慰劳行周/召彦超责之/又遣诣行周谢过/行周意稍解

C.彦超数以事凌辱行周/行周不能忍/见宰相/涕泣以屎/塞口以自诉/高祖知曲在彦超/遣人慰劳行周/召彦超责之/又遣诣行周谢过/行周意稍解

D.彦超数以事凌辱行周/行周不能忍/见宰相涕泣/以屎塞口以自诉/高祖知曲在彦超/遣人慰劳行周/召彦超责之/又遣诣行周/谢过行周/意稍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胡须不同部位有不同说法,如唇上唇下的胡子称为“髭”,下巴处的胡子称为“髯”。

B.“谕”指帝王不通过大臣传话给人民,而是用在城门口、闹市街区张贴文字的形式直接通告人民,后引申为告诉。

C.“同产”指同一个母亲所生,也指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人,相当于后代常说的同胞兄弟。

D.古有“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的说法,“官家”二字指皇帝,表明皇帝兼三、五之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高行周与慕容彦超作为军队的正副长官,在行军打仗上因为策略不同而矛盾重重,以致最后相互揭短互相诬陷,汉高祖只好亲征,去调解二者的关系。

B.慕容彦超在战术上主张“速攻”,但往往表现为冲动冒进,在攻魏城时,虽有汉高祖的支持,但面对重威的坚守,他的“急攻”还是让部队“死伤者万馀人”。

C.汉高祖是个明辨是非的人,在弟弟彦超与高行周发生冲突的时候,能排除私情的干扰,认识到是彦超的过错,并要求彦超向高行周陪不是,任命高行周为天雄军节度使时,有意把彦超调开。

D.慕容彦超不知反省,一意孤行,在京师保卫战中,他盲目自信,听不进侯益的计策,还讥诮侯益“懦夫”,致使侯益“叛降于周”,最后不仅使保卫战失败,而且隐帝也因而被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超与行周谋议多不协,行周用兵持重,兵至城下,久之不进。

2)彦超大言报曰:“北兵何能为?当于阵上喝坐使归营。”

参考答案(一)

1、【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整体阅读文段,知道大概意思后再断句。文段讲明宗即位后想让任圜当宰相,但安重诲不愿他单独做宰相,于是征求孔循的意见,孔循因与郑钰在梁时关系好,并且说他生性谨慎且又年长,于是推荐郑钰。在此基础上断句就有把握了。A错在把安重诲的意思弄反了,变成了“不欲”是任圜的特点,“独相之”是安重诲的看法。B错在把孔循说的郑钰“性谨慎而长者”这两个特点分开了,只余“性谨慎”这一特点,“而长者”成为“乃拜郑钰平章事”的主语。C项同时犯了AB两项的错误。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项错误在于对“大夫”与“士”死的称谓搞反了,应是“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A项错在郑钰在后唐为平章事,是因为郑钰与枢密使孔循关系好,由他推荐而得到的这一职位,非张全义的举荐。

4、【答案】

1)郑钰年轻时依附张全义住在河南,多次考进士不中,张全义把郑钰嘱托给有关部门,才得以考中。(关键词:依、举、属、有司,全句大意)

2)唐明宗并不醒悟,上下议论纷纷,相互动摇,惟独郑钰称赞,认为应当去。(关键词:不省、凶凶、转相、当行,全句大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中“依”是依附的意思,“举进士”是参加科举考试,“属”是嘱托,“有司”是相关部门。第(2)题“不省”是不醒悟,“汹汹”指议论纷纷,“转相”是相互,“当行”指可以实行,认为应当去。

参考译文:

郑钰,唐代宰相郑綮的孙子。父亲郑徽,任河南尹张全义的判官。郑钰年轻时依附张全义住在河南,多次考进士不中,张全义把郑钰嘱托给有关部门,才得以考中。唐昭宗时,任监察御史。梁太祖登位,拜为左补阙。梁众大臣因张全义的缘故多次推荐他,几次升迁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梁末帝时,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唐庄宗从郓州进入汴州,梁末帝听说唐兵快到了,惊惶恐惧不知所措,和李振、敬翔等人相抱痛哭,因而召郑钰询问有什么计策,郑钰说:“我有一个计策,不知陛下能否实行?”梁末帝问他计策怎么样,郑钰说:“希望得到陛下的传国宝驰马进入唐军,以便延缓他们的行军速度,而等待救兵到来。”皇帝说:“事情危急了,传国宝固然不值得吝惜,只是你这一去,能不能了结这事?”郑钰低头慢慢考虑说:“只怕不容易了结这事。”于是旁边的人都大笑起来。

唐庄宗进入汴州,郑钰率领百官在路旁谒见。贬为莱州司户参军,酌情调任曹州司马。张全义在郭崇韬面前替他说话,又召为太子宾客。唐明宗登位,想任用任圜做宰相,而安重诲因任圜刚刚进用,不愿让他单独做宰相,拿这事询问枢密使孔循。孔循曾在梁做官,和郑钰关系好,因而说郑钰是过去梁的宰相,性格谨慎而又年长,于是拜郑钰为平章事。

唐明宗进入汴州,六军家属从洛阳迁到汴州,而唐明宗又想去邺都,士兵们愁闷埋怨,大臣们不断谏阻。唐明宗并不醒悟,上下议论纷纷,相互动摇,惟独郑钰称赞,认为应当去。赵凤向安重诲极力谏阻,安重诲震惊害怕,入见唐明宗急切谏阻,才下诏不去。而郑钰又加以称赞,认为应当不去。

郑钰身居相位既碌碌无为,又耳聋,孔循罢枢密使,郑钰心里不安,急忙籍生病请求离任。唐明宗多次挽留他,郑钰四次上书,于是拜为左仆射辞官居家,赏赐郑州的庄园一处。去世,赠司空。

参考答案(二)

1、【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要先了解本段内容。本段讲行周与彦超带兵打仗,一为正一为副,但二人行事风格不同,所以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最后白热化了,然后高祖对这一矛盾进行调解,高祖的调解重在指责自己的弟弟,安抚行周。A项错在把“遣人慰劳”的宾语“行周”做了下一句的主语,高祖“召彦超责之”变成了“行周召彦超责之”。C项错在把“见宰相涕泣”这一完整的句子割裂了,同时“泣涕以屎”“塞口以自诉”有违生活常识。D项错在“意稍解”的主语不明,彦超“诣行周”的要任务是“谢过”,达到的结果是“行周意稍解”。

2、【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项错误在于“髯”指“两颊上的长须”而不是“下巴处的胡子”。

3、【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A项错在“以致最后相互揭短互相诬陷”,慕容彦超扬言高行周因为女儿的关系不攻城,这是对高行周的诬谄,高行周只是“大怒”,并没有诬谄慕容彦超。

4、【答案】

1)慕容彦超和高行周的谋略多不一致,高行周用兵稳重,兵临城下后,很久不进攻。(关键词:不协、持重、久之、不进,全句大意)

2)慕容彦超口气很大地回答说:“北兵能做什么?我在战阵上大喝一声,可坐着不动就使他们回军营去。”(关键词:大言、何能为、喝、坐,全句大意)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中的“不协”是不一致;“持重”是稳重;“久之”即过了很久;“不进”就是不进攻。第(2)句中的“大言”指口气很大;“何能为”是“能为何”的倒装,并表反问语气;“喝”是大喝一声;“坐”是坐着不动。

参考译文:

慕容彦超,吐谷浑部人,汉高祖的同母弟弟。曾冒姓阎,慕容彦超长着黑色的长须,号称阎昆仑。年轻时事奉唐明宗为军校,多次升迁做到刺史。唐、晋之际,历任磁、单、濮、棣四州刺史,因在濮州私造酒曲接受贿赂被治罪,依法应当处死,汉高祖从太原上书为其辩解,得以免死,流放到房州。

契丹消灭晋,汉高祖在太原起兵,慕容彦超从流放地逃跑投奔汉,拜为镇宁军节度使。杜重威在魏州反叛,汉高祖任命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都部署来讨伐他,任命慕容彦超为高行周副手。慕容彦超和高行周的谋略多不一致,高行周用兵稳重,兵临城下后,很久不进攻。慕容彦超想速战速决,而高行周不同意。高行周有个女儿嫁给杜重威的儿子,慕容彦超扬言说高行周因为女儿的缘故,怜惜贼城而不进攻,高行周大怒。汉高祖听说两人相处不好,怕有别的变故,因此就亲自出征。慕容彦超多次藉故凌辱高行周,高行周不能忍受,见到宰相哭泣,用屎塞嘴诉苦。汉高祖知道慕容彦超理亏,派人慰劳高行周,召来慕容彦超加以斥责,又让他去向高行周谢罪,高行周怒气才渐渐消了。

这时,汉兵在魏州城下已停留很久,杜重威的防守更加坚固,将领们都知道不能攻取,正在等待机会,而慕容彦超独自说可以迅速进攻,汉高祖认为不错,因此亲自督促士兵急攻,死伤一万多人,于是彦超不敢再谈进攻。后来杜重威出城投降,汉高祖任命高行周为天雄节度使,高行周推辞不敢接受,汉高祖派苏逢吉告诉他说:“我会为你调走慕容彦超的。”高行周才接受任命,而慕容彦超调任镇守泰宁。

汉隐帝杀掉史弘肇等人后,又派人到魏州杀周太祖和王峻等人,怕不能成事,召集将领们前来保卫京城。使臣到达兖州,慕容彦超正在吃饭,放下勺筷就上路。周兵侵犯京师,开封尹侯益对汉隐帝说:“北兵这次前来,他们的家属都要京师,应当关闭城门挫败他们的锐气,让他们的妻子儿女登上矮墙招降北兵,可以使他们放下武器。”慕容彦超讥诮侯益说:“侯益老了!这是懦夫的计策。”汉隐帝于是派慕容彦超作侯益的副手,率兵到北郊。周兵到后,侯益在晚上反叛向周投降。慕容颜超在七里奋战,汉隐帝出来犒赏军队,太后派人告诉慕容彦超好好保卫皇帝,慕容彦超口气很大地回答说:“北兵能做什么?我在战阵上大喝一声,可坐着不动就使他们回军营去。”又对汉隐帝说:“陛下要是宫中无事,明天可以出来看我打仗。”第二天汉隐帝又出来慰劳军队,慕容彦超战败后逃向兖州,汉隐帝在北郊被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