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桓公曾逃亡莒国,为当国君和公子纠比拼速度?我们都忽略了齐国人自己的态度

 畅读历史 2020-11-23

齐桓公姜小白是如何登上国君之位的?有点历史基础的人,都会知道,

齐襄公被公子无知所弑,公子无知僭位后,又被弑,齐国大乱,

齐襄公有两个弟弟,长的叫公子纠,次的就是公子小白,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公子无知僭位后,管仲就辅佐着公子纠逃亡到鲁国,而鲍叔牙就辅佐着公子小白逃亡到了莒国,

公子无知死后,齐国大乱,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谁先回到齐国,谁就是齐国国君,

于是,兄弟俩开始了速度的比拼,

结果呢,管仲射了小白一箭,小白应声倒下,公子纠因此而放慢了回齐的步伐,

当然,管仲的这一箭正中小白的腰间玉佩,小白灵机一动,躺下装死,并因此比公子纠早一步回国,当上了齐国的国君。

上面的“复述”,我最早是从《东周列国志》看到的,后来翻看各种历史书籍时都如是描写,差异不会太大,

当了国君的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后来齐桓公没有杀管仲,而是重用了他,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时期最“霸”的霸主。

在这类描述中,都缺失了一个重要的声音:齐国本国人更希望谁当国君?

这个声音重要吗?当然重要,

齐襄公之死,就是公子无知干的,如果没有国人的支持,无知不一定能干成,

公子无知之死,就是“国人”自己干的,

所以,谁来当这个国君,齐国人自己是最有发言权的,

传统的描述中为了凸显齐桓公的机智和既往不咎的气度,特意隐去了齐国本国人的态度,仿佛这些态度并不重要,

事实上,齐、鲁之间,本来没有好感,齐人听说鲁国国君要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曾经派兵挡驾。同时齐的巨室国、高二氏暗中差人去迎接小白。

这就是齐国人的态度,他们本身是希望小白回来即位的!

试想,如果小白被管仲一箭射死了,或者在这场速度竞赛中输了,公子纠能顺利回到齐国吗?

恐怕不能,因为齐国已经派兵挡驾了,

即使回去,也难保公子纠不会像其两届前任一样,被国人弑之!

为什么之前读书时考虑不到齐国国人的态度呢?

就好像齐国的大众们都在傻傻的等着,国君的位置先到先得!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导致我们有这种思维空白:

1、从小被洗脑了,书上说的都是对的,你无需怀疑;

2、被故事主线引导了,齐桓公是自己机智(装死)才回的国,是自己大度(重用一箭之仇的管仲)才称霸了天下!

多想想,别再被只言片语的“史书”欺骗了,

总之,共勉之!


上一篇:周王朝对待庶子的态度,竟是如此影响民族的命运?

推荐:不应妄评历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