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小板计数过山车?拟合曲线、浮动界标:我的任性你不懂…

 文进玲玉 2020-11-23

众所周知,血小板计数最常用的方法是电阻抗法,而具体来说,又包含拟合曲线、浮动界标和固定界标等计数方式。

拟合曲线的PLT计数范围在0-20fl,浮动界标的计数范围是2-30fl,高界标线取值范围广(12-30fl),而且江湖传闻,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或“任性”。真的假的?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认识一下。

患某,地中海贫血,拟行干细胞移植术,术前检查发现PLT为320×10^9/L,而患者有明显的出血表现,与临床不符。查看原始曲线图1,PLT直方图发现高界标线取到了最大范围,而且尾部抬高与RBC直方图融合无法找到明显的分界低点,显然该结果是假性增高。

图1 第一次地贫样本PLT高干扰原始图

做一个大胆的假设,高界标线取值落在图1-1的黄色虚线、红色虚线处是否可以呢?这两个位置其实都是一个谷值,有何不可?不信我们接着往下看。

图1-1 高界标线的其他可能位置

取该标本复查PLT-F为11×10^9/L,确定确实为低值血小板,从PLT-F的散点图可以看到红色框(框内为正常体积红细胞)下方有一群蓝色的散点,此即红细胞碎片或小红细胞,且与血小板散点图有融合。见图2。从镜检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红细胞碎片和小红细胞,见图2-1。

图2 第二次检测结果原始图

图2-1 镜检结果可见红细胞碎片和小红细胞

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了,PLT直方图,也就是电阻抗法的结果,高界标线取值接近30fl了,PLT的电阻抗法(PLT-I)结果绝对不可能低,于是调出研究参数,发现PLT-I果然为229×10^9/L,详细可见图2-2。

图2-2 血小板电阻抗法和荧光法结果

但故事还远没有结束,3分钟后,取该标本再次复查电阻抗法,发现血小板结果PLT-I仅为13×10^9/L,确实发现高界标线取值仅比10fl的位置稍高,因而结果自然低了很多。同一样本,前后仅相差3分钟,结果截然不同,除了偶然性,似乎没有太好的解释了。

图3 第三次检测结果原始图

而在拟合曲线这边厢,实际上只能计数到20fl范围内的细胞,因此排除了大量的红细胞碎片和小红细胞,得到的PLT为23×10^9/L,相对来说更准确,但实际上比真实的结果(PLT-F=11×10^9/L)还是高出一倍有余。因此,大量红细胞碎片和小红细胞干扰的结果,电阻抗法受干扰是明显的,无论是拟合曲线还是浮动界标。

图4 第四次检测结果原始图

最后,综合比较一下,四次PLT的结果直观地展示在同一个图片上。第1次和第2次的PLT高界标线相对接近或达到最高的30fl,而第3次的高界标线仅比10fl稍高,这个位置似乎也没有明显的谷值。但它的结果是最接近真实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拟合曲线是贝克曼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方法,在0-20fl的范围内计数,拟合范围在0-70fl之间,如果不出现拟合曲线时,只计数20fl以内的细胞为血小板。

浮动界标是希森美康血液分析仪的血小板计数方法,包含有低界标线和高界标线,计数范围在2-30fl之间,其中高界标线的浮动范围比较宽,在12-30fl之间,而且定位高界标线的位置,取决于PLT图形下降到最低值与RBC图形开始上升的点之间的最低交界。

从上述两种计数原理来看,我们可以窥见两种特殊现象的不同特点。①红细胞碎片及小红细胞,在浮动界标更容易得到偏高的结果,因为浮动的高界标范围比拟合曲线多了10fl,从这个角度而言,拟合曲线相对准确;②巨大血小板,在拟合曲线更容易得到偏低的结果,而浮动界标多出来的这10fl恰好可能是巨大血小板,从这个角度而言,浮动界标相对准确。注意是相对!

无论采用哪种原理方法,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全面把握仪器的原理特点,针对不同的样本及其结果参数和直方图、散点图提示,注重手工复检,确保报告准确的计数结果,这才是重中之重!

来源:凝血6因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