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少阴经经筋之循行路线主病及治疗方法》

 野之老 2020-11-24

关于足少阴经经筋之循行路线,经文曰:“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即足少阴经经筋之循行路线如下:足少阴经的经筋,起始于足小趾的下方,然后由此进入足心,行于足的内侧,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再斜行向上,至内踝之下,结聚于足跟;并向下与足太阳经筋相合,向上结聚于内辅骨下方;在此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向上沿大腿根部内侧结聚于阴器;再沿着脊柱旁肌肉上行至项部,结聚于头后部的枕骨,与足太阳经筋相合。

关于足少阴经经筋之主病,经文曰:“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瘼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翻译过来即,足少阴经的经筋发病,临床可见足心发生转筋,且其经筋所经过和所结聚的部位,都有疼痛和转筋的证候出现。另外,足少阴经筋发生的主要病证还有痫证、抽搐和项背反张等。病在背侧的不能前俯,病在胸腹侧的不能后仰。背为阳,腹为阴。阳病项背部筋急,所以腰部向后反折,身体就不能前俯;阴病腹部筋急,故使身体向前曲,就不能后仰。

最后关于足少阴经经筋病之治疗,经文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日仲秋痹也。”临床对于足少阴经经筋病之治疗,即应采用燔针,用速刺急出之法;针刺的次数以病愈为度,以痛处为针刺的穴位。病在胸腹内不宜针刺的,可熨贴患处,加以按摩导引以舒筋脉,并饮用汤药以养血。若本经的经筋反折纠结,且发作次数频繁,病情很重的,往往是不治之证。这种病称做仲秋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