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雪后,别光顾着保暖,99%的人都忘了防这 2 件事!

 圣山溆水 2020-11-24
小雪过后,气温越来越低,加重了人体适应力的压力,很多人都出现了受寒受湿又燥热所致的不适反应。


此时最容易犯的养生忌讳是骤然大补。正确的保健方式“应顺从气候的变换,适当调整,以促进身体和大自然的合拍”。

因此,小雪以后的保养关键主要是:外防湿冷,内防燥热,避寒就温的同时,不要过度燥补。

防湿:泡个脚,睡懒觉,通阻滞,化危机

人体项背、四肢的经络尤为丰富:

是人体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
的太阳膀胱经则主一身之表。

所以足部、背部容易成为外邪入侵的地方,从而引发疾病,怎么重点保护呢?有两招:

1

泡脚:通阻滞

注重背部保暖,就能有效防止寒邪损伤阳气。除了添衣加被,坚持每晚泡脚也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达到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暖身、防病保健的作用。

建议每晚可用温水泡脚,或用一些中药煎煮后浸泡,比如花椒粉、生姜。


但是请注意:这6种人千万不能泡脚!

1、糖尿病的患者: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对痛觉和水温的感觉失灵,会出现烫伤而不自知,严重者可致截肢。

2、闭塞性的动脉硬化:患有这类病的人,脚处于缺血的这种情况下,泡洗可能会加重脚的缺血程度。

3、饱腹的人:刚吃完饭,血液全部都聚集在肚子这个地方。这时候泡脚,容易造成头晕等症状。

4、脚上有伤:局部有炎症、有红肿的人也最好不要泡脚,这样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

5、患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的人:热水泡脚会导致下肢动脉扩张,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加重病情。

6、患闭塞性血管炎的人:因血管疾病引发的手足冰冷,用热水泡、暖水袋烤、电热毯暖等,都是在加速肢体坏死。

2

睡懒觉:化危机


有心脑血管病或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寒邪刺激,诱发新的疾病或加重原有疾病。

冬天就要睡懒觉,像长寿的乌龟一样,睡在被子里,不要早起,睡到9点再起床出去锻炼,胜过一切补药。

防燥:吃肉保暖+清火防燥,保血管安全

由于小雪正值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时节,大家都会下意识把门窗关紧,室内开好暖气,再吃得热乎点……

殊不知这样“全副武装”会让室内空气变得干燥,人体内热发散不畅而上火,干燥不光是造成口腔溃疡等小问题,最可怕的是:干燥这一点能让体内失水,血液变粘稠,让人晕晕乎乎缺氧、排便费力,从而引发心血管风险。

这里建议大家在家里吃热菜时可多搭配些清火滋润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菠菜、黑木耳、豆腐等。


另外,小雪时节还要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木耳等,不仅可以补养肾气、抵抗寒冷,还能够润肺生津,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等。

小雪后,9件必做的事

1、多运动

小雪过后进入了寒冷的冬季,此时天气异常寒冷,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乐。其时节改变情绪,调摄身心的基本方法就是运动,散步、打太极都不错。

2、要防寒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巾,这样往往容易遭受风寒,因此,一定要注意防寒。

3、要防病

在冬天,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保暖。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多喝水

小雪节气多喝水也可防内热产生,缓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蜂蜜水可润燥,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

5、多睡觉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

6、多喝粥

小雪过后,多食热粥有益健康,如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7、吃黑豆

预防感冒是贯穿冬季养生的主题,而多吃黑色食物不仅能迅速补充热量、防感冒,还能滋补肝肾、清泻内火、保养肌肤。其中黑豆还有降低人体胆固醇的作用。

8、晒太阳

多晒太阳不仅能“晒干”抑郁,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冬日晒太阳最好选择红色的衣服,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

9、喝鱼汤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的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汤补可谓是“食补之首”。鱼汤含有全面而优质的蛋白质,还可缓解压力、睡眠不足等因素导致的皱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