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l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十七期

 廿氏春秋 2020-11-25

我们现在已经把货币这个东西,引入因果关系中(causalnexus),这还是创举。货币数量之变动,如何影响经济体系,现在我们也已得瞥。不过,如果我们由此推论,认为货币是一种饮料,可以刺激经济体系,促其活动,则我们必须记得,在此饮料发生作用之前,还有儿童难关。设其他情形不变,则增加货币数量固可减低利率,但设公众之灵活偏好比货币数量增加得更快,则利率不会减低。设其他情形不变,则减低利率固可增加投资量,但设资本之边际效率表比利率下降得更快,则投资量不会增加。设其他情形不变,则增加投资量固可增加就业量,但设消费倾向也下降,则就业量未必增加。

最后,若就业量增加,则物价将上涨;其上涨程度,一部分定于生产函数之形状,一部分须看工资单位(以货币计算)是否上涨,产量既增,物价既涨,则又转而影响灵活偏好,故如欲维持一特定利率,则必须再增加货币。

灵活偏好之起于投机动机者,固相当于我“货币论”中所谓“空头状态”(state of bearishness),但二者并非一物。盖彼处所谓“空头状态”,并非利率(或债票价格)与货币数量之间之函数关系,乃是资产及债票二者之价格,与货币数量之间之函数关系。然而那种办法,乃是把两种结果混为一谈:其一是利率变动所产生之后果,其二是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变动所产生之后果。我希望这里避免了这种毛病。

贮钱(hoarding)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灵活偏好这个概念之第一接近值。假使我们用“贮钱倾向”(proponsity to hoard)替代“贮钱”,则二者几乎是一物。不过,假使我们所谓“贮钱”,乃指增加现款持有额,则贮钱是一个不完全的观念;假使我们因此以为“贮钱”与“不贮钱”是两种简单选择,则更容易引起误解。盖在决定贮钱与否时,不能不权衡放弃周转灵活性能够得到的好处,故贮钱与否,乃是把各种好处权衡轻重以后之结果,故我们必须得知道,另一面有什么好处。又设所谓“贮钱”,乃指实际持有现款,则贮钱之实际数量,并不因公众之决定而有改变。盖贮钱量必等于货币量,或——须看定义如何——等于货币总量,减去为满足交易动机所需之货币量,而货币数量并不由公众决定。公众之贮钱倾向所能为力者,只是决定一个利率,使得公众愿贮之数恰等于现有现款。利率与贮钱之关系历来向被忽视,这也许是部分解释,为什么利息常被看作是不消费之报酬,而事实上利息却是不贮钱之报酬。

第十四章 经典学派之利率论

什么是经典学派之利率论?我们都是在此中薰陶出来的,而且一直到最近,我们都没有多大保留地接受这个学说。然而我觉得很难把它说得很精确;在现代经典学派之重要著作中,也很难找出对此学说之明白说明。①有一点可以说是很清楚:经典学派向来把利率看作是使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二者趋于均衡之因素。所谓投资, 即对可投资资源(investibleresources)之需求,储蓄即此种资源之供给,利率乃使此种资源之供需趋于相等之价格。商品之价格必定定在一点,使得该商品之供需相等;同样,市场势力也一定使利率定在一点,使得在该利率下之投资量恰等于在该利率下之储蓄量。

在马歇尔《原理》中,找不出以上那样直截了当的说法。然而他的学说似乎就是如此;人家如此教我,我亦如此教人教了好几年。例如《原理》中有以下一段:“利息既为市场上使用资本所付之代价,故利息常趋于一均衡点,使得该市场在该利率下对资本之总需求量,恰等于在该利率下资本之总供给量”。②又如卡赛尔(Cassel)教授在所著《利息之性质与必然性》一书中说,投资构成“等待之需求”,储蓄构成“等待之供给”。言外之意,利息乃是使此二者趋于相等之“价格”;然而这里我也找不出原文来引证。卡佛(Carver)教授于所著《财富之分配》第六章,却清清楚楚把利息看作是使等待之边际负效用与资本之边际生产力二者趋于相等之因素。

①夫禄克斯(Sir Alfred Flux)(《经济原理》第95 页)说“⋯⋯储蓄与利用资本之机会,必会自动调整⋯⋯只要净利率大于零⋯⋯储蓄不会没有用处”。陶希格(Taussig)教授(《原理》,第二卷,第20 页)先说:“利率会定于一点,使得资本之边际生产力适足引起储蓄之边际增量”;然后(第29 页)画一条储蓄之供给曲线,又画一条需求曲线,后者表示,当资本之数量增加时,资本之边际生产力渐减。②华尔拉斯(Walras)在彼《纯经济学》附录I.(III)中,讨论“储蓄与新资本之交换”时,明白表示:在每一个可能利率之下,各人愿意储蓄之数加在一起,得一总数,又把各人愿意投资——投资于新资本资产——之数加在一起,得一总数,二者趋于相等;利率者,即使此二者恰恰相等之变数也。故均衡利率必然定于一点,使得储蓄量——即新资本之供给——等于储蓄之需求量。华尔拉斯氏之说,完全未出经典学派传统。的确,普通人——银行家,公务员或政治家——之受过经典学派理论之薰染者,以及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都有一种观念,认为每当个人有一储蓄行为时,利率自会下降;利率既降,自会刺激资本之生产。利率所须下降之程度,乃在使资本之增产量,适等于储蓄之增加量。而且,这种调整过程是自动的,不必由金融机关来干涉或当心。同样,时至今日,仍有一个更普遍的信念:即投资每增加一次,则除非储蓄意愿起了变化,与之抵消,否则利率一定会提高。

① 此处所讨论者,即我在《货币论》中所谓两种看法以及“多头空头”(bullbear)者是也。

② 也许有人以为:根据同样理由,设有人相信投资之未来收益较市场所预期者 为低,则彼亦有充分理由愿

意持有现款。但实则不然。他固然有充分理由愿意持有现金或债票,而下愿持有股票,但除非他相信未来

利率会比现在市场所想象者为高,否则持有债票又比持有现金为有利。

① 几能找到者,我都节录下来,放在本章附录中。

② 在以下附录第一节中,我们还要讨论这一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