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战友】我的战友马和枝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1-25

这张是新兵连的留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与我一起参军的铁道兵战友马和枝去世离开我们有五年了,在时下这个清明时节祭奠的日子里,怀恋战友之情如此强烈,眼前往事历历在目......                  
 马和枝,1963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一个农民家庭,1981年10月应征入伍,服役于铁道兵8师36团6连,战士,1983年6月在参加引滦入津工程一次隧道塌方中被埋,造成高位截瘫,兵改工前转业到山西太原荣军疗养院,2013年从疗养院转回原籍高平,2015年5月不幸去世。

这张是天津八里台师后基地的留影。

我和马和枝来自一个乡镇,一起踏上北去的闷罐车,来到了新兵集训地,河北省新城县(现已改为高碑店市),经过四个月新兵紧张的新训后,又一起分到天津八里台师后基地一连(原36团16连),连队主要担负着为师后基地修建大楼,礼堂等工作任务,马和枝和三个老乡分到二排抹灰班,我分到了三排木工班,我们五个老乡同在一个连队,互相学习鼓励帮助。我们朝夕相处,亲如兄弟。

在我印象中马和枝虽然只有1米65的个子,但长的很壮实,很有力气。记得有一次,连队来了几车水泥,在卸水泥时,每个战友都是一人一次扛一袋(每袋重50公斤)而他是用胳膊一边抱一袋,两袋就是200斤,而且还比别人跑的趟数多,当时连长看他年岁小(当时19岁)怕累着他,让他扛一袋,他说没事儿,我有的是力气,在家时经常这样干,当时连长夸他,真是个小老虎。并在全连大会上表扬了他。

1982年7月,我连队服从上级的命令,为充实引滦入津工程一线的战斗力,马和枝分到36团2营6连,我被分到5连,我们二营各连的营房都一块,同在开挖隧道十一号支洞上班,但不在一个工作面,每天下班后我们几个老乡能在一起聊天,吹牛,谈人生,理想和美好的未来。

就在我们立志干好工程为天津人民做贡献时,谁料,天有不测风云。记得那是83年6月的一天,我当时是上的下午16点班(三倒班)在我下班(24点)出洞时,正好碰到马和枝上班进洞,我俩打了个招呼。凌晨三时,正当我进入梦乡睡的正甜时,刺耳的警报声把我从梦中惊醒,听老兵说洞里塌方出事了,有一个战友被砸成重伤,生死未卜,已拉到团卫生队了,是个山西82年兵,我一下子蒙了,莫非真是他?因为二营山西兵只有我们三个人,当时只有他在洞里。天还未亮,我马上叫了七连一个老乡跑到卫生队手术室确认一下,果然是马和枝,他已昏迷,正在抢救

这张是转业时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前的留影。

此时,天色已放亮,由于他伤势严重,卫生队技术和设备受限,必须转到师医院救治,当时36团刘达明团长从手术室出来了,亲切地叫我们,小老乡(刘团长也是我们山西人)你们回去吧!这里的事有我们呢,部队会尽最大的努力抢救,你们在这也没用,还是回连队安心上班吧。我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卫生队。

一个月后,在师医院及专家的努力下,由于伤到了腰锥,命是保住了,但是,心脏以下失去知觉,造成高位截瘫,终身要在轮骑上度过的后果。两个月后,我和老乡去师医院看他时,一进病房,三个人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他哽咽地说:我再也站不起来了,我才19岁呀,我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穿着军装探次家,见见亲人朋友和父老乡亲………

1983年底,铁道兵转工前,他被部队转业到山西省太原荣军疗养院,在离开部队时,专门安排医护人员用轮椅推着他,穿着军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留了几个影,也算是了却了他的一个心愿。马和枝战友为了天津人民早日喝上滦河水,把最美好的青春芳华献给了军营,献给了人民,虽然他已离开我们好多年了,但他的那种精神永在。他为家乡人民争了光,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忘记他,我们更不会忘记这位生死与共的好战友,好兄弟。

这是当时我们工作的十一号支洞。

清明将近,为了怀念马和枝战友,特作此文,以示祭奠!

2020.3.24于高平

责任编辑    日月如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