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wsyqn 2020-11-26

历史证明,承平日久,哪怕是偏安一隅,也会慢慢消磨斗志,忘记身边环伺的危险的。

南宋画院初期,李唐画出了《采薇图》、刘松年画出了《中兴四将》,还有一些画家画了《文姬归汉》、《胡笳十八拍》等作品,以表达对丧失的国土和沦陷的亲友的痛心与担心。

但时间一久,到了南宋四家中马远这一辈人的时候,就很少出现这样的题材了。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为河中(今山西永济),靖康之变时马家南迁,跟随南宋朝廷来到了钱塘(今浙江杭州)。

马家怎么就在寸土寸金的新首都混了个户籍呢?

这是因为马家是个丹青世家呀!

马远曾祖马贲善画花鸟及小景,入宫廷画院为待诏。其祖父马兴祖也是南宋画院待诏,其叔马公显,父马世荣都是山水、人物、花鸟兼长的画家,都被征入画院。他儿子马麟也做了画院祗侯。——这一家子一连五代都入了画院,堪称宋朝皇家画院钉子户啊!

当然,能成为钉子户都是有能耐的,尤其是马远。

马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但继承家学,还发展了李唐的画风。

他也擅用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形态画树。

例如他的《踏歌图》就在这些方面有典型的表现。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踏歌图》

《踏歌图》为绢本设色,纵191.8厘米,横104.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画描绘了峭拔山峰下的农田小径上,四位老农踏歌欢庆丰年的景象。

山石采用了水墨淋漓的大斧劈皴,描绘出岩石的块面,清爽利索。画柳枝松干也采用顿挫分明的线条,形成了自己的样式。

当然,最具神采的是四位老农,他们一边歌唱,一边用脚踏地打着节拍,形象朴实生动,具有幽默感。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光看这幅画,给人一种“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的感觉。

实际上,马远所在的年代是南宋光宗、宁宗在位之时,外有金国虎视眈眈,内有韩侂胄、史弥远等奸臣夺权。1208年,南宋还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要缴纳的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还额外赔偿三百万军费。

这样的情况下,广大的农民真的还能这么欢快地踏歌跳舞吗?

所以,《踏歌图》很明显就是起着粉饰太平的作用。

说回美术本身,马远在绘画艺术上的创新之处是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濛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在这一点上,他的代表作是《寒江独钓图》。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寒江独钓图》

《寒江独钓图》画面上有大片的留白,只在黄金分割点上画了一叶扁舟,一人在船头垂钓。

船很小,而背景却很宽阔,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也加深了画面“独”的意境。

这种以大面积的“留白”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的手法,是一种极高明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美学家认为,“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宗白华《美学散步》),此画正合乎“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标准。因此,《寒江独钓图》被后世称为神作,马远也由此得到了“马一角”的外号。

以前的美术欣赏指引文章说马远的这种手法是画家为了表达对山河残破的愤懑之情——这就有点ZZ挂帅了,以现代人的思想去度古人之腹。马远情商很高的(画《踏歌图》就是证明),人家在官场上混得很开。在这连皇帝都不想提收复失土的情况下,他怎么会跳出来冒这个头表这个态呢?

马远把精力集中专心钻研绘画技巧上。

很多人知道世界美术史中最知名的关于“水”的作品,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作品《神奈川冲浪里》,但葛饰北斋水的画法来源于哪里呢?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看看这幅画中的波浪,跟《神奈川冲浪里》是不是很相似?

这幅画出自马远的《十二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马远《十二水图》部分

也就是说,早于葛饰北斋 700 多年,马远就对水的形态做了细致分析,精确而生动地概括出了江河湖海等12种不同状态的水势,并用高超的表现技巧画了出来。

完全可以说:在历代描绘水的动态方面,马远是集大成者。

明代的鉴赏家李东阳认为:马远传达出了水的特性,抓住了对象的本质。

除了山水,马远还擅长人物、花鸟、杂画等。

他重要传世作品还有《华灯侍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山径春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西园雅集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梅石溪凫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松下闲吟图》(上海博物馆藏)等。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华灯侍宴图》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山径春行图》

马远的儿子马麟画风跟他爹差不多,传世的《静听松风图》、《秉烛夜游图》、《芳春雨霁图》等都具有优美诱人的艺术魅力。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静听松风图》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秉烛夜游图》

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宋王朝早已忘记北还中原的使命,满足于半壁江山中的苟且偷安。但这种偏安能有多久呢?数十年后,南宋被元所灭。(《静听松风图》作于丙午即1246年,1278年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

呜呼,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赏名画知兴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