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宇|与巫教授谈心学书

 tcfzhf的图书馆 2020-11-28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加关注   齊斎随筆

人文|情怀|半纸书|文化|掌故


       巫半文教授是新儒家代表人物龚鹏程先生的高足,今日备课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与其讨论如下:

        杜宇:巫教授,麻烦打听一下为什么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巫教授:因为宋代儒学一直在讲理学,那么理学书里面讲了一个叫天理,“存天理”的天理。那么这个天理呢,是在外找呢,还是在内呢?就是心外还是心内呢?所以就新理学的出现了,就标志着这个心学,他就把这个内外都已经完善了,应该是这样讲,相对来说是比较通吧。

       杜宇:我的观点:孔孟儒学只解决现实问题,没有形成终极关怀,而董仲舒新儒学借助笨拙的天命观试图完善,却极端简陋,在魏晋玄学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到了唐代韩柳试图复兴,真正的复兴是到了程朱理学对天理的探究了,但却没有完全解决探究理的途径问题,而王阳明的致良知的观点提出,完成了这个任务。
        不知道可以这样理解不?

       杜宇:但有明一朝,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被视为异端,结果导致明朝的学风,和社会风气过于虚浮,是追求一味的“存天理而灭人欲”,不再重视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所以才有了明朝灭亡之际的黄、顾、王,对经世致用的重视。是否可以说,这三个人既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也是对陆王心学的继承?特别是李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