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怀明:话说中国第一熊孩子哪吒

 古代小说网 2020-11-29

说到中国第一熊孩子哪吒,不能不从最近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说起。

这是一部创造奇迹的电影,截止到笔者撰写这篇小文时(2019年9月1日),其票房已经达到46.778亿,将春节期间极为火爆的《流浪地球》(46.548亿)甩在身后,成为2019年当之无愧的年度票房冠军,也是中国电影史上令导演望而生畏的总票房亚军。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46亿

电影的红火引起了人们对哪吒的强烈关注,形成满城争说小哪吒的盛况,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连哪吒故里这个八卦味十足的话题竟然都成为各路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目前全国有五个地方在摩拳擦掌,竞争哪吒故里。

媒体有关哪吒故里的报道

光是四川就有两个地方在争,一个是宜宾,人家那里有陈塘关,有哪吒行宫、哪吒洞、金光洞,更为重要的,人家还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中国哪吒文化之乡。

宜宾“中国哪吒文化之乡”授牌仪式

另一个是江油,人家的理由也很充分,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哪吒故事及民俗,有乾元山金光洞、陈塘关,最为重要的,人家有哪吒肉身坟。

四川江油哪吒肉身坟

四川那里两个兄弟在家里还没有摆平,人家天津陈塘庄发话了,我们这里现在就叫陈塘,全国找不到第二家,哪吒形象就是根据杨柳青年画而来,你说理由充足不。

话音未落,河南人不干了,俺们南阳西峡县可是有两座哪吒庙哎,人家台湾信徒都过来参拜,说服力有没有?

河南西峡哪吒庙

最后捂着嘴偷笑的是浙江宁波,人家专家都说了,陈塘关分明就在这里。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这里靠海,哪吒出去闹个海,那是分分钟搞定的事情。在四川、河南,那就只能是哪吒闹河、哪吒闹江乃至哪吒闹水库、哪吒闹水塘了,怎么也闹不出个海来,连赶海都赶不起来。

作为吃瓜革命群众,我们就搬个小板凳,等着看大戏吧。

其实这种为作品虚构人物找故里的现象并非只有哪吒一例,类似的还有孙悟空故里、梁祝故里等。

如果各位吃瓜群众经常旅游,会发现现在光是卖门票才能进去的花果山都有一堆,水帘洞也有一群,连三顾茅庐的茅庐都有俩,一个在湖北,一个在河南,如果刘备在世,得连滚带爬的拉着两个不情愿的兄弟来回跑六趟,你说气人不。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不扯闲蛋啦,还是回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吧,这部电影为什么这么火?火到平均下来,全体中国人每人为这部电影贡献了三块钱多的票房。

一部电影能否火起来,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电影质量得过关,让观众看得下去,二是看运气,非人力所能决定,这事和买彩票差不多。小猪佩奇的广告做的好不好?好到人人都觉得今年春节档肯定大火,结果呢,被《流浪地球》抢走风头,这能怪谁,怪命不好,这就叫运气。

在笔者看来,这部电影火起来的可掌控的非运气因素大致有如下几个:

一是火在话题上,它触及到家长内心最为柔软的子女教育问题,特别是对熊孩子的教育。

家家都有熊孩子,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大人从里面看到李靖夫妇,孩子们看到自己。且不说作品还设定了一个人改变命运的励志主题。尽管靠看电影解决不了熊孩子的教育问题,到电影院里发泄发泄、放松放松也好。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海报

二是火在类型上。这是一部典型的成人动画电影,敲敲黑板,请注意我的关键词“成人”。如果只是孩子欢迎,即便是父母舍得花钱,这些熊孩子也贡献不了这么高的票房。

中国过去只有少儿动画片,没有成人动画片,似乎动画片天经地义就是专门拍孩子看的。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观众走进电影院看动画片,这是一种很新奇的感觉。

三是火在质量上。整部电影制作精良,极具观赏性,改变了人们对以往动画片粗制滥造的不良印象。

对不少成年人来说,以往的动画片不过是一个大道理加几幅随意涂抹的画面,专门哄孩子用的。但是,这部电影还有前两年上映的《大圣归来》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片的这种印象。

澳门哪吒庙

四是火在基础上。不少吃瓜群众可能不了解,哪吒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哪吒信仰和崇拜在华人世界相当盛行,在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各个国家都有大量的信徒和庙宇,比如台湾就有上百座哪吒庙,信徒众多,反倒是我们自己反封建反迷信,内陆见不到几座哪吒庙了。

不管怎样,哪吒这一形象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地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泰国哪吒太子庙

那么问题来了,哪吒的群众基础是怎么形成的?这个人物是怎么出现的?何以在海内外华人社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柬埔寨金边郊区哪吒三太子庙

这里要郑重推荐南开大学陈洪教授的大作《“魔童”哪吒的前世今生》,该文发在2019年8月19日的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上,阅读量过万。为了写这篇小文,笔者在知网上把相关论文都找来看了一遍,在谈哪吒形象源流演变的文章中,这篇写得最有分量。

下面对陈老师的文章进行科普,再加点个人的理解体会。

陈洪教授文章

据陈老师的研究,哪吒一词来自佛经。在早期的佛经中,“哪吒”经常出现在咒语中,似乎还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

到了唐代,哪吒已明确成为护法的人格神,并与“天王”成为一家人,流行于中土,在密宗的经典中可以找到相关记载。

早期的哪吒为北方毗沙门天王之子,系佛教护法神,属夜叉神,形象凶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哪吒最初是位印度的大神,虽然是佛教护法,但威猛彪悍,令人生畏,与现在人们熟知的少年英雄形象有着较大的反差。

因没有当时的图像,建议吃瓜群众在脑海里恶补一下施瓦辛格、史泰龙这类猛男的形象吧。

澳门2013年哪吒信俗邮票

到了宋元时期,出现了哪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三头六臂等说法,北方毗沙门天王也演变为唐代的大将李靖,开始了本土化的转变。李靖既然是中国人,哪吒自然也获得了中国国籍。

这一时期有关哪吒的故事主要见于《景德传灯录》、《古尊宿语录》、《禅宗颂古联珠通集》、苏辙《栾城集》等典籍,但大都语焉不详 。比如苏辙的这首《那吒》诗:

北方天王有狂子,
只知拜佛不拜父。
佛知其愚难教语,
宝塔令父左手举。

根据相关资料,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宋元时期,哪吒形象开始本土化转变,其故事逐渐丰满,且在当时流传相当广泛。

《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

不过哪吒故事真正得到普及,广为流传,则是有赖于《封神演义》这部小说。

该书用了整整三回的篇幅来写哪吒故事,使这一故事最后定型,完成了哪吒形象的本土化。

人们熟知的孕育三年、生为肉球、哪吒闹海、剔骨还父、化身莲花、追杀父亲、三头六臂等核心情节皆已具备,哪吒也从佛教的护法神变为道教的神仙。

经过《封神演义》的一番精心包装,哪吒从一位人见人怕的印度猛男变成了一位萌萌哒的中国少年形象。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中国人向来就有改造外来文化的老子化胡神功,观音原来不也是一个印度的中年胡子哥吗,到了中国,还不是老老实实被改造成一位貌美婀娜的女菩萨。

《封神演义·乾元山哪吒下世》插图

在《封神演义》里,哪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不断惹是生非,弄得老爸李靖一再崩溃。

闹海是他主动挑起的,在水里玩乾坤圈、混天绫,弄得龙宫成为危房,无法正常办公,人家肯定不愿意,结果夜叉被打死,敖丙被抽筋,龙王去告状还被痛扁一顿,人家不抓狂那才怪。

拿起弓箭玩射击游戏,结果把人家正在干活的童子射死,石矶娘娘要讨个说法,结果被哪吒师徒一窝端。

如果这还不是熊孩子,那天底下就没有熊孩子了,所以哪吒可以称为中国第一熊孩子。

在《封神演义》的哪吒故事里,写了两种冲突:一个是哪吒与龙王、石矶娘娘等神仙的冲突,另一个是哪吒与李靖的父子冲突。

《封神演义·哪吒献莲花化身》插图

前者和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是神界新生代与神界僵化体制的冲突,很遗憾的是这个冲突并没有充分展开,很快就转化为哪吒和老爸李靖的父子冲突。

这后一个父子之间的冲突非同小可,与古代社会提倡的孝道思想可是格格不入。

古代小说写父子关系的不少,多是父命子从,像《封神演义》这样让儿子在朗朗乾坤之下明目张胆、招摇过市的追杀父亲,则仅此一例。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老爸贾政也有冲突,但就是把贾府全家大小的胆子都借给贾宝玉,他也不敢拿着火尖枪在大观园追杀贾政。

更有意思的是,《封神演义》的作者竟然还拉偏架,立场站在儿子哪吒这一边。还有那个太乙真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竟然和孩子一起合伙对抗家长。

确实,哪吒是个熊孩子,是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但作为老爸,一方面固然可以像《红楼梦》里的贾政那样把儿子痛扁一顿,进行说服或棍棒教育,但另一方面,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又不是抱养的,还是得疼爱关心。

清光绪九年扫叶山房刻本《封神演义》李天王像

但是这位老爸人情味先天不足,不仅没有护着孩子,反而变本加厉,把孩子的庙给拆了,让孩子肉身没有着落。

这下已经剔骨还父、断绝父子关系的哪吒不干了,师父太乙真人也不干了,师徒俩合伙报仇,虽然他们不懂佛洛依德大师的弑父理论,照样上演了一场让人目瞪口呆的追杀父亲大戏,其精彩程度远远超过了电子科技大学那几个熊学生的合伙设计诬陷任课老师。

这场父子冲突以神界对熊孩子的残酷镇压而结束,燃灯道人代表神界出面,没有说服,没有教育,直接用暴力手段迫使哪吒屈服,从此李靖多了一个防身道具,那就是金塔。

托塔天王,手里拿着镇压儿子的宝贝二十四小时不离身,被人喊来喊去,靠着暴力强迫儿子叫自己爸爸,这是要向世人炫耀自己教育儿子的成功还是失败呢?这是可以显摆的荣耀还是丢人现眼的耻辱呢?吃瓜群众自己会有结论的。

邮票孙悟空战哪吒

哪吒形象还出现在小说《西游记》中。在这部作品里,哪吒作为天庭体制的守护者出现,先是参与镇压造反的孙悟空,后是作为取经的支持力量,出场次数不多,是个不显眼的配角人物,和小妖奔波儿灞、灞波儿奔差不多,没有鲜活丰满的性格。

值得注意的是其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在这一回里,作者简要介绍了哪吒出世的情况,故事轮廓与《封神演义》大体相同,但具体情节则有颇大差异。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哪吒画像

哪吒故事,到底是《西游记》在前,还是《封神演义》在前,学界还有不同的意见。就笔者个人的初步印象,《西游记》里的哪吒故事当早于《封神演义》,他们应该都受到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书的影响。

当然,哪吒故事写得最为完整、最为精彩的,还是《封神演义》。

其后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上映的动画片《哪吒闹海》。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

动画片《哪吒闹海》中哪吒形象

这部动画片将哪吒闹海简化成一场善恶斗争的故事,比如哪吒之所以打死夜叉、敖丙,是因为他们要抢童男童女,回避了哪吒身上的熊孩子因素,也回避了父子冲突,塑造了一个善恶分明、受人喜爱、乖巧伶俐的少年英雄形象。很多成年人脑海中的哪吒形象主要来自这部动画片。

这是一部专门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制作精良,画面优美,产生了很大影响。笔者至今还记得当时观看这部动画片时欣喜和激动的心情。

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则画风突变,导演用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演绎了一遍哪吒闹海的故事。

这部电影大体上沿袭了《封神演义》的故事,比如保留了哪吒惹是生非的特点,保留了父子之间的矛盾,并加以强化和渲染。

但是电影也增加了新的元素,一是增加了哪吒与社会的冲突,哪吒不仅和父母有矛盾,而且和街坊邻居也有冲突,二是增加了人类与龙族的冲突,此前只是哪吒个人与龙族的冲突,这里则上升为两个族群之间的冲突。

同时也改动了一些情节,比如改变了父子冲突的性质,将原来你死我活的较量改为爱心父亲与叛逆儿子之间的冲突,李靖用自己性命换取哪吒性命的情节是其中的一个关键,也是哪吒被感化的重要因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再比如将灵珠改成了魔珠,哪吒一出生就注定是个不可救药的熊孩子,而灵珠则转生为本为邪恶龙族的新生代敖丙,魔性与灵性阴差阳错地发生了戏剧性的乾坤大挪移。

这样一来,较之《封神演义》,电影里故事的冲突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冲突的焦点就变为:一个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与社会发生的误解与冲突。这个冲突被放在人类与龙族善恶冲突的大背景下,最后演变为人性与命运的冲突,由此理直气壮的提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   

当然,这部具有一定颠覆性的电影也让一些成年人感到不适应,由此产生了争议,有些老师和家长觉得不适合孩子们观看,因为这样会让那些熊孩子找到榜样,行为更为猖狂。

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哪吒的魔性或痞性是必须的,对其夸张是艺术表达的需要,这是作品的一个基本前提设定,那就是哪吒是魔珠转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

这样设计不过是为了强化哪吒与家庭、社会的冲突,强调其命运改变之艰难,命中注定哪吒是个坏孩子,街坊邻居也都认定哪吒是个坏孩子,哪吒似乎没有成为好孩子的理由,只能顺从命运破罐子破摔坏下去。但是,他最终完成反转,拯救了人类,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一逆转实际上是有励志性的,没必要上升到道德层面去苛求,毕竟这是一部成人动画片,没必要刻意强调教化的一面。

有《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作品做对比,这部电影可说的话题还有很多,这就是名著改编的魅力。

总的来看,这部电影在情节和内涵上,有传承,有创新,抛弃了以往动画片的僵化套路和粗制滥造,人物似乎还是那个人物,姓名不变,但形象、性格改变了,故事的内涵也改变了,让观众产生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由此引发了新的思考。

民国石印本《封神演义》哪吒画像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改编是成功的,不断刷新纪录的票房很能说明问题。要知道,大家去影院买票那可都是拿的真金白银,这不是单位包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必须相信这一点。

这部电影走红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进步,仅从动画片这种类型的影片来看,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带给观众一个又一个惊喜,这代表着中国动画片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让我们为它们喝彩,为越来越有出息的中国电影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