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金壁:以鼓为缶,指鹿为马——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误会

 古代小说网 2020-11-29

直到现在,还有人念念不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08名鼓手一边“击缶”,一边吟诗的盛状,使我感到谬种流传弊病之烈,而不可不言了。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

犹忆当年开幕式的解说者称,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可是观众看到的,却是一面面方形的鼓。击者先是用手拍击鼓面,后来就干脆用鼓槌敲打——明明是在打鼓,解说者却口口声声说是在击缶;鼓声彭彭,解说者却说是“缶声震天”!

据说,事后还把这些“缶”向社会各界拍卖,以作纪念。

奥运缶

缶,实际是古代盛酒浆或食物的瓦制盆罐。《尔雅·释器》:“盎谓之缶。”郭璞注:“盆也。”

也有专门用为拍击乐器的缶:以手拍,以伴歌舞,所谓“打拍子”,叫做“拊缶”,也叫击缶。周代陈国(今河南淮阳)一带,就有击缶歌舞的风气。《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所说的“缶”就是这种专门伴歌舞的打击乐器。

而古代秦地风俗,缶并不用作专门乐器,通常只是几案上盛酒浆用的器皿;秦地人喝酒喝高兴了,唱起歌来,往往顺手抄起缶来,拍打以助兴。《汉书·杨恽传》记杨恽给朋友孙会宗写信,说自己“家本秦也,能爲秦声,……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颜师古引汉人应劭注:“缶,瓦器也;秦人击之以节歌。”

春秋时期青铜绳纹夔龙耳缶

《说文·缶部》也说缶是“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看来,秦人的这种民俗,当时已经天下皆知。就是这种酒酣击缶的秦地土风,被两千多年前战国赵的名士蔺相如所利用,大大地羞辱了秦昭王一番。

话说当年秦强赵弱,秦王邀请赵王在渑池相会,欲伺机羞辱赵王。赵王不得不去,上大夫蔺相如陪赵惠文王赴会。喝酒兴浓,秦王建议赵王表演弹瑟。左右送上瑟来,赵王弹奏一曲,秦御史马上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相会饮酒,命令赵王演奏了瑟。”

古代青瓷缶

蔺相如马上从几案上拿起一个缶,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善于表演秦地音乐,请允许我把盆缶献给秦王,来互相娱乐。”秦王明知,击缶是秦地土风,不登大雅之堂,人家弹瑟我击缶,这不是明摆着让我出丑吗?他当然拒绝。

于是蔺相如上前献缶,就势跪下,举着缶请秦王拍击,秦王怎么也不肯。蔺相如说:“在五步之内,我蔺相如要把脖颈上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秦王的卫士们想要上来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叱骂他们,这些人都吓瘫了。

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传》(局部)

于是秦王满心不乐意,但也无可奈何地勉强敲了一下缶。蔺相如马上叫赵国的御史记下:“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君臣十分狼狈。这是历史上击缶的典型事例,中学文言文有《廉颇蔺相如列传》,叙之甚详。

可是,张艺谋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却不明就里,以鼓为缶,滑天下之大稽,惑天下之人。大概为保密,图开幕式上一鸣惊人,既不请教专家,策划、排练又秘不示人,因而铸成大错。不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或是谁人给他出这个主意,说缶就是鼓吧?

邮票蔺相如

张艺谋本人不论,那2008个鼓手恐怕也都没学好中学语文,无人质疑,所以出了这个指鹿为马的笑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