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与“立命之学”

 方略书院 2020-11-30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和善之方

谦德之效

【袁了凡简介】袁了凡先生,江苏省吴江县人,本名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著名的善书作者。他博学多才,天文、象数、水利、兵政、堪舆、星命等无所不通。他的《了凡四训》融会道教哲学与儒家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了凡四训》与“立命之学”

许平

明代袁了凡所著《了凡四训》,是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本劝善书。其书顾名思义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和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篇文章来自袁了凡不同的著作,其中“立命之学”是袁晚年总结人生经验训诫儿子的《立命篇》。拜读之余,受益匪浅。

“立命”是什么?立命就是自己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束缚。“立命之学”一文中,袁了凡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现身说法,以论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了凡首先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童年弃文学医,因偶遇异人预言他能够通达仕途,于是重燃读书考取功名的想法,之后他的人生境遇与所测算的命运毫厘不差,由此他更加坚信命由天定,终日消极懈怠。后来机缘巧合,他拜访了云谷禅师,领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学,乃知宿命论的错误,从此开始积功累德,自求福报,而且颇有灵验。

当初,袁了凡由于父亲去世早,母亲让他学医,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后由高人指点,告诉他读书为官之路径,便弃医求学,一心科举,且一路顺达,高中进士。按理说,这样的人生已可谓是一帆风顺,让很多同时代的人羡慕,然而袁了凡却认为这是按部就班,听天由命的人生,没有多大价值,甚至感觉到心如死灰,了无生趣。直到遇上云谷禅师而彻底改变。从此他破执养心、戒妄向真、探内守性、惕厉敬畏、居安思危、自省精进,弃恶向善、修炼自我,广种福田。终成一代大家。他那至真至诚的人生之理,可谓玄奥精深,值得我们后人深刻体会,勉励践行。

01

扫相破执,明心见性

《金刚经》教人要扫相破执,《六祖坛经》中南宗禅的思想是明心见性。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禅宗哲学是引导人去全面整体地把握事物的本质,而非停留在表面。所以佛家让人要无分别心,不起心动念分别,直视事物的本来面目,将生命回归本源。

人生在世,唯有死生之事最重要。人生很短,应做个觉者。何必总是苦于“富、贵、功、名、福、禄、寿”那么多“执”,学会“舍得”、“放下”,一切回归本心,回归自然,便可轻松前行。

02

戒妄向真,超凡脱俗

妄即妄念。戒妄即没有妄念,就是常怀真诚之心、清净之心、恭敬之心。《楞伽经》中说:“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又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意思是人心念的妄想实在是作茧自缚,辗转成无量无边烦恼,反而使得原本清净的心性陷入命运的流转,为命运所拘。可以说,所谓“死生由命,富贵在天”的思想是宿命的生命虚无论。

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会被生命定数拘束而无法超越,只好听天由命。唯没有妄念之人堪称英雄豪杰,他们是能够超越命运的。这样的人古今中外大有人在。

03

探内守性,自求福田

福田,即能生福德之田。六祖慧能早就告诉人们求道德仁义,求功名富贵,求学问的方法。他说:“一切行善修德的福田,都离不开自己的方寸之心;如果从自己的内心去寻觅,所有的感官没有不相通的。求取由我做主的东西,却不只是道德与仁义,也可以得到功名与富贵;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价值都能兼而得之,这样的求,是有益于获得的探求。”

他还说:“自心是佛,外无一物而能建立”,“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追本溯源,“境由心造,福从心生”。譬如读书,古人说“读书多节慨,养气在吟哦”,我们读书为学也不是为了他人或为了世俗功利,最本质和关键的还是提升自我修养,助益道德人生,以此有益社会众生。

04

惕厉敬畏,行善修心

惕厉:谨慎戒惕,心存危惧。即时时处处约束自己的言行,对人,对事,对社会,对自然心存敬畏,即使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心中也不起恶念。书中所言,凡是佛教所讲的施舍与放生之事袁了凡均一一照做。他在宝坻县知县任上,准备了一本册子,题名为《治心篇》,这是一本时刻检点自己内心善恶、起心动念的记录本。

每天早晨升堂,家人便将这本册子交给衙役,置于袁的案头之上,每天所行之善,所犯之恶,一丝一毫都记录在案。每天晚上还要效仿宋代的赵阅道,在自家庭院中设立香案,将一天所做的事情向天帝、鬼神禀报,不敢有丝毫隐瞒。

作为唯物论者,我不相信封建迷信。但了凡修心之精诚,着实让人感动。常言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如此这般坚持多年,了凡的“福田”还真的有了精进。看来,一个人若时时警惕,事事主敬,除恶向善,自然会心生莲花,祥云环绕。

05

处上思下,居安思危

袁了凡讲:“一个人,即使是命中注定荣华富贵,自己也应做好潦倒、落寞的准备;即使时来运转、一帆风顺,也应做好迎接挫折的准备;即使眼前丰衣足食,也要常有安于穷困的准备;即使时下受人爱戴与尊敬,也要保持谦虚谨慎、如履薄冰的畏惧之心;即使家庭地位高,也应该时常把自己放在低下的位置上;即使能力较强,学问优秀,也要时常把自己看作庸碌、浅陋之人。”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应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白别人为什么敬你,你便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便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孝经.诸侯章》中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06

自省精进,勉励践行

袁了凡讲:“一定要每天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每天都要改正这些地方;一天不知道错误,就会在这一天里安心于自以为是的状态;一天没有过失可以改正,就一天没有进步可言,天下聪明伶俐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德行未修,事业不广,就在于“因循”两个字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自省是精进的前提。毛泽东同志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天下之大,钟灵毓秀、俊彦星驰。聪慧杰出者代不乏人,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即使是天赋异禀之人,如在人生道路上不去修养德性、拓展学问,得过且过,那么终究会为时代和社会所抛弃。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身”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如云谷禅师所说:“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人的一生,要能成就“千金之身”一定要积德、包容、和谐友爱,一定要爱惜精神。我觉得,这个精神就是不懈修炼品行,延展格局,提升境界。正如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所讲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END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