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在力量的喷发——读黄亚洲朗诵诗《大运河放歌》随感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11-30

内在力量的喷发

——读黄亚洲朗诵诗《大运河放歌》随感

《日出东方》这部电视连续剧,我多年前就看过。剧中许多情节令我心血沸腾,剧作家黄亚洲这个名字也从此被我牢牢记在了心中。最近,拜读到他的《大运河放歌》,同样令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同时就想,如果能请朗诵艺术家一舟先生朗诵出来,就更有感染力了。

一舟先生是我好友,他浑厚的声音与驾轻就熟的专业技巧非常适合这首诗歌的朗诵,于是,我头天与黄亚洲先生沟通后,第二天就把文本传给了一舟先生。一舟先生阅后当然也连连叫好。

于是,一舟朗诵版的《大运河放歌》应运而生。

读《大运河放歌》,首先令我想到的是,该怎么去读,怎么去看一个诗人的高度?

关于这个问题,我思索良久。

我想,如果说江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管,山峰、桥梁和道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骨架,那么,把这一切装在一位诗人的内心,诗人的内心世界必然有最广阔的疆域,他内心的疆域与国家的疆土面积应该是一致的;诗人的精神高度,与国家的高度、民族的高度,也应该是一致的。

因此,《大运河放歌》,便是诗人内在强大力量的强力喷发。这种喷发就像火山口蓄积了千年的力量,在一个恰当的时间点,带洪荒之力喷薄而出,而这种喷发的岩浆必会感染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我在读《大运河放歌》之刻,就深深感到诗人的血管与大运河是互通的,他的血液与大运河的水是互通的。诗人把自我与民族意志神性地融合,使血管与河道无缝地对接。诗人的民族魂弥漫于整个民族的骨架内外:

“……朋友,你我现在就走上桥面

让古老石板的缝隙发出声响,这是

朝廷与朝廷在磨合,是

历史与历史在交换骨骼

这是一个民族的骨架,在春天发出的

拔节的声响

这是虚与实的结合,是内心与自然,与历史的融合。如此纵横捭阖的表达,是诗歌宽度、广度、深度和厚度的强力展示。

然而,这一切,都源于诗人那种稳坐泰山和喜马拉雅的底气,在天地间自由挥发:

“欢呼大运河,欢呼一个皇帝与一个皇帝的接力

百万人民与百万人民的挽手

就是现在,让我们欢呼吧,把你我的臂膀

摇成桥下热烈的波浪

这种鲜活的语境,在看似平凡又极度的不凡中,彰显出了神奇的艺术魅力。直抵读者心脏的,正是“一个皇帝与一个皇帝的接力/百万人民与百万人民的挽手”,正是“把你我的臂膀/摇成桥下热烈的波浪”。

我读过黄亚洲的许多诗。我觉得,他的诗基本上每一首都像是狙击手在狙击,每每打出一枪都能直击要害。他常常能在深刻的哲理中,运筹帷幄,一针见血地“道破天机”,如:

“大运河,我甚至要把你比喻成“心脏搭桥”

我这不是一个坏比喻

国家的滋润,就在于血脉的通畅

因此我要说,我古老的大运河,你

不仅仅是河,你是一座桥

你的桥面,有一千八百公里之长

自从搭了这座桥,半个中国

满面红光

这就是诗人!如此大胆而夸张的说法,却表现得游刃有余。一句“我这不是一个坏比喻”的过渡,使“半个中国/满面红光”得到了传神的表达。

索尔仁尼琴在《为人类的艺术》中说到“艺术家之有别于常人的,仅仅在于其感觉敏锐;他较易觉察世界上的美与丑,并予以生动描绘”,以此推论诗人黄亚洲的诗,便会更加理解他的艺术坚守,他善于把光点放在刀刃上。

诗人黄亚洲是中国当代诗坛善于驾驭大题材,善于驾驭政治诗和历史诗的少数杰出代表性诗人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诗作。他竭力钩沉历史的记忆。历史的复活与今天的回眸在他深邃的思考中,交汇出了诗歌的光芒。

纵观《大运河放歌》,一种内在的、隐藏的气势磅礴,始终冲击着读者的心绪,展现出了诗人强大的气场和能量:

“这是一种榜样:

黄皮肤的中国人,敢于在自己的版图上

用清澈的水纹与滚圆的桥洞

制造了成千上万个月亮与太阳

现在,让我想象隋炀帝最初的那支朱笔

它在地图上滴下的,一定不是水

是血

让我想象,中国农民肩头最初的那双土筐

挑走的,一定不是血泡

是希望

诗人那种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愫,在每个字、每句话的掷地有声里体现,撼动着人们的灵魂。

无论是发自内心的拷问,还是铿锵有力的回答,诗人都在艺术的终极目标里,抛出了巨大的能量:

“朋友,如果我现在流下眼泪

请你证明,你在我脸颊上看见的

是大运河的晶莹的排浪

朋友,如果我现在放声歌唱

请你证实,我的每一粒音符,都是船舶

都是风帆,都在日夜穿越桥洞

而桥洞的回音壁里,则是

国歌的回荡

当然,桥面青石板的那些缝隙,也仍然在

发出轻微的一千八百年的

迷人的声响

不消说,《大运河放歌》真是一曲回肠荡气的民族之歌,一曲无限深情的民族之歌,一曲感人肺腑的民族之歌!

诗人这一曲深沉的歌吟,是“眼泪”化作的“排浪”滚滚,是“音符”托起的“船舶”与“风帆”串串,当然,诗人概括得好,“桥洞的回音壁里”,更是“国歌的回荡”之声!

掩卷深思,仍是余音不息。

评论作者简介: 寒,《中国散文诗》年选主编,当代诗人、报刊专栏作家。先后在国内外100多家主流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及评论600多篇(首),主编、选编各种出版物100多种;散文诗入选《中国散文诗100年大系》《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以及各种散文诗、诗歌年度选本60多种(次);诗歌与评论,入选各种选本80多种;为作家撰写序言、评论130多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