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出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熟年人生 2020-12-01

(按)今天手机上安装了“申程出行”APP,这是上海市出租汽车的统一叫车服务平台。曾经轰动一时的“滴滴打车”等叫车软件,因为现在要普遍加价,无形中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成本。于是,想到了2009年曾经写的这篇文章。——

出行自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之一。出行是城市中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也是属于一种基本的消费行为。当社会物质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人类继基本需求后就要提出选择需求。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选择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选择让世界充满温暖和快乐。

一、  我们已经进入“选择出行”的时代

经济学家证实:当社会进展到人均GDP达到3000美金以上,人们的消费行为需求将跃升一个新的台阶。到2010年,上海人均GDP达到7500美金,人们出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将更进一步跳跃。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化、时尚化或者生态化,都将推进选择欲望的膨胀和蔓延。因此,“选择出行”就是当前中国大城市出行的鲜明特征。

我们所说的“选择出行”,一般具有三层含义:

1、 实体出行和虚拟出行的选择

当今信息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根据不同条件,人们出行可以选择实体出行,也可以选择虚拟出行。比如,明年世博会,我们可以买票去实地参观。也可以通过“网上世博会”,进行虚拟参观。同样,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网上购物风行,以及许多大商圈的网站开通,如徐家汇虚拟商圈等,这些都揭示:信息网络创新了人们居住、出行的基本生活方式。

2、 不同工具方式(包括不同组合出行方式)的选择

首先是,随着地铁的加速建设,人们出行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转换成现在的组合方式,如:步行(或骑自行车)+地铁+地面公交。其次,出行方式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08年,上海全市出行方式结构为:步行占28.3%,非机动车占26.9%,个体交通占20.9%,公共交通占23.9%,明显,机动与非机动,各占半壁江山。再次,由于经济条件不同,人们同乘一条公交线路,收入高的选择空调;收入低的,宁可再等车乘非空调车,两者票价相差一元。

3、不同出行享受的选择

由于不同身份、不同经济收入或者不同出行目的,人们对同一交通工具,也会按不同档次,不同品牌,提出不同的选择出行。如乘飞机,要选择头等舱;乘火车,则选择软卧;乘轮船,有的要选择豪华邮轮。乘出租车,则选择品牌响的如大众、强生等。对出行工具档次、品牌的选择,显示了出行人的经济实力、社会身份以及审美品位。

二、“选择出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 促进城市道路、车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选择出行”首先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物质基础。选择出行的需求刺激了可提供选择的城市道路、车辆等交通设施投资的不断增大。以上海为例,2000年,全市交通设施投资116.9亿,2008年则猛增到744.26亿,8年增长6倍。其中,城市道路由20.47亿,增到224.99,相当于10倍;桥、隧由7.54增到126.57,增16倍;公路由20.37,增到147.67,增长7倍;轨道交通由68.52,增到245,增3倍。交通生产总值由4771亿,上升到13698亿,增长近3倍。

2、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有利确立“公交优先”

随着,不同选择出行需求的发展,尤其是私家车的迅猛发展,为了顾及大多数出行人的利益,2004年3月6日,《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颁发,明文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比重达到30%以上)。这次发文明确而丰富了“公交优先”的内涵,即“人民大众优先”,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经济的出行方式。

所谓“公交优先”,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是在不同的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中,要以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二是在不同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划、建设中,要以公共交通优先规划和建设,要建立和强化交通影响评估,象环境影响评估一样重要,任何城市大型基建项目,必须要做交通影响评估。三是在不同的出行方式中,让市民乐意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要对市民具有吸引力。四是在同样的公共部门中,公交的职工首先要热爱本行业,要适当提高公交第一线员工的工资福利水平。五是城市政府要对公共交通优先实行倾斜的经济政策,包括投入和补贴等。

3、 提升了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品位和价值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达,尤其是地铁的迅速蔓延,包括桥梁、隧道等大量快速的建设,我国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加速了城市化步伐。上海随内环、中环以及外环三圈道路的建设,中心城市的版图扩大。以前提到的徐家汇等城市副中心,现在由闵行辛庄等替代。崇明桥隧的开通,迅速增大了人们到崇明的出行,使得崇明一下子应接不暇。地铁、地面交通等不同交通设施都额套齐全的区域,其商业、房产的价格就激增。由于出行方式的可供多种选择,并且转换方便,拉大了人们出行距离,从而也扩大了城市规模,提升了城市功能。

三、  让“选择出行”,使城市生活更美好

  “选择出行”实际上是大城市,尤其是超大型城市的人们出行多样化需求的特色。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确立公共政策,实施公共管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需求特点,并以其为基本考虑出发点。

       1、 鼓励“选择出行”的不同政策和法规需要配套

法规政策的制订,要立足行人、乘客、司机等不同需求的适应和满足基础上,结合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侧重倾向机动车、小汽车出行权的片面思维方式。特别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应制订科学的扶持公交优先的法规政策。如,目前上海拥有自行车1065.8万辆,助动车233万辆,但是,对于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政策和法规还比较缺乏。

上海现有各类注册机动车达到近235万,小汽车出行比重逐年上升,现在有近71万辆,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不堪重负。按照目前的私家车每年10万辆发展速度,到2020年,上海市的私家车拥有量将会近200万辆。因此,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加快在郊区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停车场,方便个体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引导小汽车的使用行为。另外,能否实行区域性小汽车牌照制度?另外,对小汽车进行控制发展,能否借鉴国外管理经验,实行小汽车牌照使用年限政策,10年使用期或20年年使用期,到期后,方得另行审领牌照。其中对高能耗的小汽车使用期限更为降低。

另外,还应积极实行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并举的发展政策。加大在主要公交走廊上建设公交专用道的力度,上海世博会前达到300公里,能否再增加一些?同时积极研究公交信号优先措施,实现公交专用道“时空”双重优先。结合新城镇发展规划,近期,可利用条件较好的高等级公路,如在浦东、松江等区域,开辟快速公交(BRT),实现市通郊的快速联系。

2、扶持低碳出行选择方式的设施和功能需要健全

曾经有人对出行来回40公里作了这样比较:开小汽车,按碳排放量需要种植620棵树;坐地铁,则种植50棵树;而坐地面公交,则是25棵树。如骑自行车或步行,则碳排放量几乎等于零。因此,根据建设低碳城市要求,政府应积极适应和满足不同出行方式的市民需求,鼓励市民上下班高峰时出行拚车,重视自行车道、人行道以及枢纽站的停车设施的建设和标准化管理,逐步撤除人行天桥,方便行人过马路,公交车站设置要实现“可视化”。一方面,应给自行车留下足够的行驶空间,另一方面,要对电动自行车的无序发展进行适当控制。 

      3、提供丰富多样选择出行的手段和方式需要创新

“选择出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关键是要让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能够选择,便于选择,享有选择。交通信息系统的逐渐完善,使得这个美好的愿望正在趋于实现。道路信息诱导系统的建立,使得行驶车辆根据路面情况,随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路线或上不同的隧道和高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小飞机、游艇以及高科技的微型电动车的出现,它们势必有一日进入基本的出行交通工具系列。我们应未雨绸缪,事先研究对这些新型出行交通工具的服务管理手段。

上海社区巴士在浦东、闵行、松江三区的率先开通,适应了乘地铁后到家“最后三公里”的出行基本需求,也是对“选择出行”的运输方式的创新,需要加快在全市其他区域的全面开通。同时,要研究如何与地铁运营部门的管理衔接。

        2009年11月13日

媒体刊登:

 选择出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上海商业》2009年第11期

“选择、快乐,让城市交通更便捷

  ——《上海城市发展》2010年第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