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不知羞”的一首诗作,醉酒失态做了一个动作,却成千古名作

 文化点心铺 2019-11-02

在宋代诗坛,大诗人苏轼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好玩”的文人,近千年来圈粉无数。他生性旷达,潇洒不羁,言行举止总是出人意料。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我们总能够看到他亲切的背影,听到他吟诵“大江东去”的声音。

年届不惑,他被贬黄州,却自力更生,开辟出一片山地,不仅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还成就了许多伟大诗篇;黄州猪肉贱,满大街跑的都是没人要的流浪猪,苏轼脑袋一拍,发明出了一道东坡肉,流传至今。

临近晚年,他又被贬到遥远的“岭南”,似乎要葬身此地。可好玩的苏轼,却在穷山恶水之地过得悠哉悠哉,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说这位苏先生好玩不好玩?

这不,时任杭州通判时,苏轼已经一把年纪了却还“放荡不羁”,写下一首“不知羞”的诗作。诗中的他,醉酒失态做了一个动作,被满大街的人笑话,而这首诗却成了一首千古名作。它就是《吉祥寺赏牡丹》。全诗如下: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公元1071年,即熙宁五年的5月23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跟随知州大人去吉祥寺赏牡丹。或许是因为高兴,苏轼赏完牡丹后喝了许多酒,喝得还有些醉了。酒劲上来,他有些失态,顺手摘了一朵牡丹花插在了头上。

诗作首二句写诗人簪花之趣。在宋代,士大夫集簪花已经很普遍,但一个大男人,一把年纪了,簪着花走在街市上,始终是有些不好意思,所以诗人开篇先抑,说道“人老簪花不自羞”,掀起第一道波澜。

而后,诗人却又笔锋一转,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不知羞的不是诗人,而是不愿上老人的头的花朵。不管花愿意与否,它终究还是上了老人的头。两个“羞”字,一说人,一说花,相映成趣,巧妙绝伦。同时,也展现了苏轼诙谐幽默,潇洒不羁的天性。

诗作三四两句是写诗人簪花醉归遭路人嗤笑的场景。试想:一个一把年纪的大男人头上戴着鲜花,醉步踉跄,头上的牡丹花也跟着摇摇晃晃,真是让人忍俊不禁。一路上,路人看到他的样子,大笑不止,连那楼上的佳人也半卷珠帘偷偷探头观看。

可苏轼不仅“不知羞”,还发出会心的微笑:人老簪花有什么可害羞的?要说害羞的应该是那朵花呢。这里,诗人巧妙地借用了杜牧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一句,写出了自己醉酒失态,头上簪花的滑稽样子,真是浪漫又诙谐。

整首诗充分运用夸张和拟人约修辞手法,通过几个动词的连用,写出了一种极强烈的喜剧氛围。它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还表现出诗人豁达乐观、狂放不羁的天性。这样“不知羞”的苏先生,童真未泯,天真可爱,试问:谁不喜欢呢?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