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嫠簋铭文,42,更

 史客郎骑行 2020-12-23

铭文的第42个字是更,更新的更。

更字在铭文第五列的中间,这个字的字体很长

更的演变

甲骨文的更字象手持鞭以驱之,于省吾释:“按更即古文鞭字。”更字上部的丙,表声,下部的攴,表形。更字是甲骨文中的形声字,甲骨文中的形声字不多,更字是其中之一;金文的更字在上部又增加了一个丙字,其义不变;小篆又恢复到和甲骨文一致的形体。

《说文解字》:“更,改也。从攴丙声。”其实改并不是更字的本义,更字的本义是鞭,后来鞭字越来越复杂,加上单人旁成为便,表示人在使用,便字再加上革字旁突出皮鞭的质地。

《说文解字》:“改,更也。”这样在汉代更字与改字的关系是转注,但之前这二个字并非转注关系,它们应该分别有别的意思。

但是从鞭子的本义,很难想象出这个字义的转变,如何转换到更改的意义呢?如何转换到更加的意义呢?

所以另外一种释读比较有意思。这种观点认为更字的上面并非丙字,而是某种石钟,下面还是攴字,整个字表示手持木锤敲击石钟。更字的本义是手持木锤在整点时刻敲钟向公众报时。这个工作叫打更,打更的人叫更夫。因为打更报时是在钟点交替之际,所以可以引申为改变、更替,另外改变词性后引申为又、再、更加之意。这种释读挺有道理的。

本篇铭文中的更字是更替的意思,是周王任命师接替他父亲原来的职位。

鞭子大体上分软鞭和硬鞭二种:

  1. 软鞭主要用来驱使牲畜,柔软像绳子,最早的时候可能就是绳子,鞭子的发明对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2. 硬鞭是冷兵器时代的武器,演义小说中,三国的黄盖、唐朝的尉迟敬德、宋朝的呼延灼等名将的兵器是硬鞭,鞭的好处是不会象刀那样卷刃,可以一直使用。尉迟敬德和秦琼后来成为中国民间的门神,门神画上的尉迟敬德手中拿的就是铁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