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秦川半夏 2020-12-03

本次新媒体征文大赛系列活动由光明日报教育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承办,北京龙诚自然科学研究院、山西昂生医药集团张仲景学院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协办。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长期以来,对于中医疗效的评价问题一直是中医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许多人认为中医取效并无客观标准可言,全凭患者主观感受,事实上,对于中医疗效的判断问题,早在《伤寒论》中仲景便设了许多标准,值得深入研究。就仲景在《伤寒论》“方后注”中所设的疗效标准而言,取汗而解的内容所占比例最大,足资后人效法和进一步探讨。今笔者不揣浅陋,就《伤寒论》药后取汗的意义和相关内容探讨于后,不妥之处,尚希指正。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01《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相关条文简述

《伤寒论》中通过药后取汗而解的条文颇多,例如《伤寒论》第12条“方后注”所载“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即是明例,同样,仲景在其后的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五苓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甘草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枳实栀子豉汤等方后注中均相继出现“取微似汗”、“汗出愈”、“汗出便愈”、“微发汗”、“复令微似汗”等论述,亦即是言,仲景认为,当病人在服用完以上诸方后,理论上应当出现“微汗”的正当药后反应,甚至从某些层面来说,患者药后出现“微汗”,疾病方有向愈的转机。

除以上所举诸例之外,论中还出现一种特殊的药后汗解方式,如论中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误下后柴胡证仍在,因知邪未内陷,虽然误下,不为逆候,所以仍然可用柴胡汤治疗,当服用扶正祛邪的小柴胡汤后,正气得药力而奋起抗邪,于是蒸蒸而振,随之发热汗出而解,这种特殊的汗解方式,后世医家称之为战汗,应该说,这同样是《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的明证。至此而言,《伤寒论》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关于药后取汗的相关论述,若对如上诸例加以分析,大约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仲景以“取汗”作为如桂枝汤等解表方的疗效标准,诚如《内经》所言“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当人体感受风寒之邪,邪气郁表,仲景以桂麻诸品开泄腠理,调畅营卫,从而达到祛邪外出,正气调和,疾病向愈的目的,前文所举之桂枝汤、麻黄汤以及其相关类方皆属此类范畴,因此,一直以来,发汗法广泛运用于中医治疗外感六淫邪气所致的表证。

然而,通过进一步研究仲景药后取汗而解的相关条文可知,许多方剂事实上并无直接解表的作用,这里仅举《伤寒论》劳复篇枳实栀子豉汤为例说明,是方出自原文第393条,“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大病初愈,正气不足,余邪未尽,因为劳力过甚,导致病证复发,名为劳复,仲景以枳实栀子豉汤治疗,该方清宣郁热,实际上并无直接发汗解表的作用,是证也无明显的“发热、恶风寒”等表证,何以仲景仍以“微似汗”作为判断药后疗效的标准?再如柴胡桂枝干姜汤、甘草附子汤、麻黄升麻汤等,一般而论,我们认为前言诸方同样没有直接发汗解表的作用,甚如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本即经过发汗而不愈,况且是证已有“但头汗出”的临床表现,既然如此,仲景何以一汗再汗?再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服药前后的汗出何以进一步加以辨析?此二者关系又当何如?诸类疑问,亟待究之。然而可以明确的是,《伤寒论》药后取汗的意义并非为单纯的解表得汗,邪随而解。

02《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机理浅析

(一)《伤寒论》药后所取之汗当为正汗,并非邪汗

中医认为,汗是阳气蒸化津液玄府达于体表而成,诚如《素问·阴阳别论》所言“阳加于阴谓之汗”,阳化气,阴成形,人体正常的汗出是阴阳运动和调的表现,而异常汗出则为营卫不和、阴阳偏颇之象。因此汗液的形成和人体阴阳活动的正常与否极为密切。应该说,人体正常出汗应当具有以下特征:遍身微微汗出,持续不断,汗出无异味,无特殊颜色,汗出热退脉平等,某些因为气温升高、体力活动或者情绪亢奋等情况出现的短暂性汗出异常,亦为正汗的范畴。而邪汗的特点为:局部汗出,以头部、胸部、手足的异常出汗最为常见,大汗如水流漓或汗出不畅,汗后热不退、脉不平。若医者审证精当,处方用药准确,药后患者取得正汗,自然疾病随之而解,反之,药后得邪汗而出,轻则病证如前不解,重则变证丛生,甚成危侯。实际上,《伤寒论》中同样也记载了大量药后得邪汗不解的相关论述,例如桂枝加附子汤,正是过汗而致汗漏不止,大青龙汤因为发汗过多而亟待温粉粉之等即是药后邪汗的范围。

中医经典征文大赛作品展播(37)|《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意义探析

(二)《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乃是“表和故也”

第93条“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实际上,对于论中药后得正汗的机理,仲景已有阐释,仲景示人以理,用“表和”概之其要。太阳表证,因为误用汗下,其人表里俱虚,邪仍郁滞,病人从而发生了头目昏冒不清的表现,假如此时病人里虚不甚,那么仍有奋起抗邪的转机,即汗出自愈,其然者,乃为“汗出表和”。此虽为仲景就昏冒得汗解而论,实际上对论中其他诸方得正汗而解的机理同样具有揭示意义。对此,后世医家亦有发挥,程郊倩言“此之谓和,和者,和正气也”,可谓一针见血,极有见地。正气谓何?营卫二气也,因此,此之和正气,换言之,即为和营卫。卫为阳,营卫阴,卫行脉外,营行脉中。正是因为卫气的外固,营阴方能安守于内,同样也正因营阴内守,卫气方不至散越无依,中医学认为,只有人体营卫和调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营卫和调对于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而正是因为腠理开阖有度、汗出正常是营卫和调最直观的表现,因此仲景以药后取正汗而解作为诸多病证向愈的指征。

(三)《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乃系机体三焦调畅,阴阳致和的结果

如上文所述,论中除却诸类解表方之外,亦有许多并无直接发汗解表,调和营卫作用的方剂仲景同样以药后取汗而解作为疗效评价的指征,值得研究。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是证为阳明少阳兼病,而治从少阳,服用小柴胡汤后得汗而解。众所皆知,小柴胡汤乃和解少阳枢机不利的经典方剂,并无直接的发汗作用,何以服用后能汗出而解?此外,本条亦无如桂枝证、麻黄证等表证可寻,其机制究竟如何?事实上,结合小柴胡汤的相关原文便不难发现,小柴胡汤在论中所治诸病十分广泛,并不仅限用于治疗少阳病,它同样能用于229条及230条阳明病、144条热入血室证、148条阳微结证、100条杂病腹痛、99条三阳合病、394条瘥后发热、379条厥阴呕吐等,因此,实际上小柴胡汤更具有良好的通调三焦,升清降浊的功能,本条药投中病,上焦气机调达,则津液自能敷布全身从而中焦和畅,所以能濈然汗出而解。诚如刘渡舟先生评价小柴胡汤“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故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故无麻桂而能发汗……”。

03总结

综上所述,《伤寒论》药后取汗而解的机理并非为单纯的表解汗出,药后正汗的出现更是人体三焦调达,营卫自和,阴阳致中的反应,是“五脏元真通畅”的直接表现。《素问·玉机真脏论》在预后五脏虚实危候的时候,也有“……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的论断,足可见正汗的出现对于中医预后疾病的确至关重要。而现代医学也认为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极其关键,而正汗是人体皮肤功能正常的重要标志,因此,从诸多层面来谈,仲景以药后取汗而解作为判断疾病向愈的标准确实精当而便捷,笔者认为,这对于探索中医疗效标准研究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