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脂肪栓塞2例并文献复习

 闫振文 2020-12-04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e mbolismsyndrome,FES)是指血液循环中的脂肪栓子阻塞肺、脑及全身各系统的血管,进而产生一系列脏器损害的临床综合征。脑脂肪栓塞(Cerebral fat embolism,CFE)是FES累及大脑造成脑动脉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组织缺血坏死,从而出现急性脑功能障碍,伴或不伴呼吸功能不全及其他表现。其发生率较低,为0.5%~11%。

例1:患者,女性,69岁,有“高血压病”病史。

因“外伤致左髋关节疼痛、畸形、活动受限10小时”于2015年2月9日入院。

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畸形,余无特殊阳性体征。

诊断:左股骨颈骨折。

2015年2月10日血气分析:氧分压59mmHg,患者无相关不适,胸片未见异常,未予处理。

于2015年2月11日在全麻下行“左髋关节置换术”,术程顺利,术中血压可、出血量不多,术后呼之能睁眼,能点头示意,氧饱和度正常,予拔除气管插管。

但拔管后意识状态逐渐变差,出现呼吸费力,予纳洛酮等处理后未见好转,予再次气管插管,插管后持续处于昏迷状态,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定位体征,并出现高热(最高39.7℃),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71×10^9/L),血沉升高(51mm/h),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70.8μmol/L)。

2015年2月11日头颅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示:两侧脑实质弥漫异常信号(见图1)。

胸片提示:两侧胸腔积液。

考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予甲强龙针500mgqd冲击,甘露醇降颅压,依达拉奉针清除氧自由基、亚低温等治疗。但症状仍迅速加重,2015年2月12日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于2015年2月14日自动出院。

例2:患者,男性,83岁。因“外伤致左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12小时”于2015年5月19日入院。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髋呈屈曲内收、轻度外旋畸形,余特殊阳性无殊。

诊断:左股骨颈骨折。

2015年5月20日血气分析:氧分压58mmHg。患者无相关不适,胸片未见异常。

2015年5月22日全麻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程顺利,术中血压可、出血量不多,术后长时间不能完全苏醒,意识状态逐渐下降,出现少尿,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定位体征。

2015年5月23日MR头颅平扫+FLAIR+DWI示:两侧脑实质弥漫异常信号(见图2)。并出现贫血(56g/L),发热(最高38.4℃),血沉升高(65mm/h),胆红素升高(52.5μmol/L),复查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脑型脂肪栓塞综合征,予地塞米松针15mgq12h静滴,甘露醇降颅压及对症治疗,但病情仍持续进展,2015年5月28日自动出院。

FES常见于骨科手术后,尤其是长管状骨骨折、股骨头置换术等,也可见于髓内手术(髓内钉置入、髋、膝关节置换)、广泛软组织损伤、严重烧伤、抽脂术等,多在骨折后24~72小时内出现。少数非创伤性疾病如重症胰腺炎、糖尿病也可引发。

FES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两种学说:

(1)机械学说(血管外源说):骨髓或软组织受创伤后骨髓腔压力过高,使局部脂肪细胞破裂并进入血循环,栓塞于肺血管。部分脂栓可能经潜在的卵圆孔,或以肺-支气管前毛细血管的交通支进入体循环,部分直径小于7~10微米的脂栓通过其在血管内的可塑性,直接通过肺血管床进入体循环,沉积在组织器官内形成周身性脂栓。

(2)生化学说(血管内源说):正常血液中脂类呈乳糜微粒,外伤应激使交感神经兴奋,在神经—内分泌效应作用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活化腺嘌呤环化酶,继而使脂酶活化,造成机体脂肪动员,使正常血脂乳化状态不稳定,导致乳糜微粒集结成脂肪球,栓塞毛细血管和小血管。

CFE导致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为:

(1)脂肪栓子停留在脑部血管就形成脑栓塞;

(2)游离脂肪酸(FFAs)对于血脑屏障的破坏;

(3)脂肪栓子引起肺栓塞和其他多器官栓塞,产生呼吸窘迫导致低氧血症,从而导致脑缺氧和颅内高压;

(4)可溶性脂肪受到骨折损伤的应激后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脑组织缺氧加剧。

图1

图2

FES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典型综合征包括呼吸功能不全、脑功能障碍及皮肤出血点“三联征”。Sevitt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暴发型、完全型(典型症状群)和不完全型。不完全型按病变部位又可分纯肺型、纯脑型、混合型,其中纯脑型最少见。部分不完全型可转变成爆发型或完全型。神经系统损害多无定位体征,常以脑病形式出现,多表现为突发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特异性低,易误诊为颅脑外伤或休克、低氧等所致的脑病。

目前对FES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最常用的标准是1974年Gurd等提出的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断标准,含主要标准3项(呼吸功能不全、非颅脑外伤的神经症状、皮肤黏膜出血点和淤斑)、次要标准9项(发热、心动过速、视网膜改变、黄疸、肾功能改变、贫血、血小板减低、红细胞沉降率上升、脂巨球蛋白血症)。如符合主要标准2项以上,或主要标准仅1项,而次要考标准有4项以上时,可临床诊断脂肪栓塞。

随着颅脑影像学的发展,MRI已成为评估CFE最敏感的检查技术。T2WI、FLAIR脑实质内可见多发结节样或斑点样高信号影,病变主要分布在皮质下白质或半卵圆中心,也可分布在基底节和丘脑。扩散加权成像(DWI)更敏感,是早期CFE的首选检查。脂肪栓塞所致的急性脑微梗死在DWI上表现为典型“满天星征”,即脑实质低信号的背景上出现弥漫点状高信号,相应病变处ADC值降低。

目前对FES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可选择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高渗盐水、阿司匹林等,但没有一种药物被证明有确切疗效。

预防其发生尤为重要,骨折病人可能出现3种情形:

(1)有FES的风险,无临床表现;

(2)已有FES临床表现,但未手术;

(3)手术中出现爆发型FES,这种术中起病可能是由于术中对骨折部位进行操作或植入假体引起。

针对前两种,应尽早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是降低FES发生率的最有效方法。而第三种情形预后差,早期识别和对症治疗是改善临床结局的主要方法。

回顾本文的两个病例,均有明确的长骨骨折史,起病时间均在骨折后48小时左右,术前无特殊不适表现,术后即出现意识障碍,提示起病可能在术中,病情迅速进展,对照Gurd的诊断标准,2例FES诊断均成立。未发现呼吸系统、皮肤表现,头颅MRI提示典型“满天星样”病灶,且病情危重、进展迅速,提示为脑型、爆发型FES,实属罕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例患者入院后均出现无症状、不明原因的低氧血症,这是否与FES的发生存在某种联系,仍需进一步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