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中小学教育》10月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讨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胡兴 邮编:445000 摘要:数学教学工作中,其重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数学类问题进行解决。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分析思维,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对于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义务并且有必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并且通过对于数学思想的不断渗透,让学生更好的对于数学知识深入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课堂内容设计,并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结合,让学生通过对于概念以及公式的应用,有效的达到完成数学学习目标,培养理性思维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新课改理念 高中生面临着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此时学生学习的好坏,影响学生之后的发展和生活。因此,高中各学科教师都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不仅要讲授给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在高中数学试卷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题型占据着大部分的分值。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一定的转变,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更好的提升,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善用思维导图,理清知识结构 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其中的知识点纵横交错,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很容易在后续的学习中出现知识点遗忘、混淆、乱用和混用等问题。而思维导图正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区分不同知识点的特性,明确相似知识点间的区别,熟悉不同题型的解体方法的重要法宝。思维导图也在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被众多教师广泛使用。 虽然当前教师都深知思维导图的在教学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自己带领学生做思维导图,让学生去理解,这就大大限制了该教学方法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做思维导图,教师在该过程下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改正,这就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比如,教师在讲完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中的《导数及其应用》一章中的“导数的计算”一节后,就应带领学生做出关于不同函数的求导的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写出导数的计算公式,继而在该公式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一次函数的求导公式,学生写出后,教师让学生写出二次函数的求导公式,之后再依次写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不同函数的求导公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求学生的每一个求导过程都要用导数的定义计算出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理清导数部分的核心知识结构。 二、导入生活实例,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很多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学习期间经常会遇到困难,此时教师要抓住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机会,在教学期间导入生活案例,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问题当中,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还可逐步培养自身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内容教学期间,教师可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6根长短相同的粉笔,怎样将他们摆出4个完全一样的等边三角形?之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小组配备6根粉笔,让组内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利用组内的粉笔工具对上述问题进行操作,进而实现组内讨论与探究。而学生在没有空间立体意识情况下,很难找到相应答案。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做出演示,通过电子白板展示6条线段构建出来的空间几何体,这让学生恍然大悟,并认识到之前自己数学思维的局限性,并积极打开思路,实现数学思维拓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会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如,在教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关于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数学知识点,就将学生所在的教室作为了参考案例,对学生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如,在教授“空间直角坐标系”这节内容时,在讲述完基础的数学知识后,笔者就引入了有关路桥施工建设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先进行施工前的定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巩固本节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科学安排学生习题练习,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够让学生快而准的解答数学问题;同样,在科学合理的数学习题练习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不断得到强化。数学思想是学生解题的灵魂秘钥,学生的心中有无数学思想的形成,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程度。数学思想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运用的较为普遍,例如常用的分类思想、整体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等,学生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可以在解题时准确快速的找到切入点,破解难点。由于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思维未曾有过思考,因此学生对于已知的数学思想掌握程度不高,脑海中的数学思想没有达到最优状态,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解题时容易碰到壁垒的情况发生。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该科学安排学生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练习中逐步掌握速度快、准确率高的解题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稳步提升。由于许多数学思想就暗藏在数学课本知识点中,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到了然于心,在固定的知识教学活动中,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添加其他元素进行拓展扩充,让学生能够在教师为其创设出的直观感知的教学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将数学思维进行优化,并努力将优化值最大化。 五、应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在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方面会有所不同。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接受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大帮助。而如何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安排科学的习题练习强化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式,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做好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工作。教师在高中学段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要以使用思维导图、善用数形结合、巧用联想思维为原则,全方位多角度的完善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条件。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要教师顺应当下高中数学教学大趋势去不断的改进与更新其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傅雪青,方向东.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几个高中化学问题[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07):101-105. [2]杨柳.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0):62.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