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外险进入全面整顿,监管:6个月内把问题全部除掉!

 今日说保 2020-12-04

本文大概
1513字
阅读需要
3分钟


近日,银保监会向寿险和财险公司下发了《关于印发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

为什么要去整顿看起来不起眼的意外险呢?这时候发这个通知又有什么用意呢?

意外险是所有保险产品中,不折不扣的"小"保险。和重疾险、寿险相比,其保费要低很多。

但是意外险的保险金额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寿险还是财险,意外险保单的件数都排在第一名。2019年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达到1175.16亿元,同比增长9.26%。所以说,意外险虽小,但"小"保险却有"大"市场!

其实所有人都有保险需求,只不过较高的保费会让一部分人望而生却。意外险低廉的保费让所有人都买得起,而且应用场景也比较多,磕磕碰碰、烧伤烫伤、猫爪狗咬等意外事故都能够涵盖。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保险就是从购买一份意外险开始的,高保险杠杆让意外险极具性价比

由于意外险很可能是老百姓购买的第一份保险,因此购买意外险时的感受,很可能会决定消费者对整个保险行业的整体印象。

可是,就算是这样的一个险种,行业内也存在一些乱象,对意外险进行全面整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此次监管下发意外险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是对今年3月《关于加快推进意外险改革的意见》的一次呼应

《意见》指明了意外险市场化定价改革的发展路径,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完善意外险定价假设规定、建立保险行业意外险数据库、编制意外险伤残死亡等发生率表,并在明年年底前基本形成意外险费率市场化机制。

简而言之,监管要建立意外险数据库,打造统一的经验发生率表,这就决定了市场上现存的意外险必须进行清理整治,有暗礁的得全部除掉,不合理的也得改掉!这样才能确保意外险基础数据库的准确性,才能制定出准确的经验发生率表,才能让意外险市场化改革变成现实!

经过前期调研,主要存在五个大类47项问题,分别是产品管理、销售管理、渠道管理、理赔管理和内部管理,清理整顿工作也将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有些问题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

  1. 强制搭售和捆绑销售:比如销售火车票、飞机票的第三方平台会搭售乘意险,有的平台默认选择就是捆绑意外险,一不留神就强制消费了;再比如有现金贷平台捆绑销售借意险,所借款项要先扣除不菲的金额,用于购买借款人意外险;再比如一些个人寿险、健康保险产品会强制搭售意外险销售,包括一些知名险企都在这么做。

  2. 手续费畸高:第三方平台借助渠道优势,捆绑搭售意外险,很大原因就是可以收到畸高的手续费,如银行借款意外险、旅游意外险在个别地方手续费率高达50%,航空意外险手续费甚至有的超过90%。

  3. 产品管理不合规:意外险采取的是备案制,而非审批制,有部分保险公司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审批或备案的条款费率,或费率浮动违背精算原理的情况。

  4. 变相突破手续费水平:由于监管对保险产品的手续费有限制,因此不少险企会通过虚列业务及管理费的方式来套取费用,变相突破手续费,因为这个原因被处罚的险企不在少数。

  5. 销售误导:未对消费者做明确的投保提示告知并有本人确认,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知情权。

  6. 理赔管理缺失:部分险企存在拖赔、惜赔、无理拒赔的情况,损害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次整顿工作长达六个月,共分为三个阶段,从6月至7月是自查自纠,从8月至11月监管开始抽查,12月形成最终的总结报告。

在整顿过程中,所有的寿险和财险公司都要对照五大类47项问题逐一核实、全面排查,集中整治查出的问题。

如果有保险公司藏着掖着,不通过自查暴露自身问题,一旦被监管查到,将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比如罚款、撤销高管任职、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等。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意外险市场的全面整顿,不仅对推进意外险市场化改革有益,也能够带动其他保险业务共同提质增效。长远来看,有利于净化整个保险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