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说:真正懂治病的医生,都具备...

 柴胡黄芩图书馆 2020-12-04
中医五脏分阴阳,五脏为阴,六脏为阳;那什么又是表里关系呢?
五脏与六腑是相互表里的,举例,小肠与心、大肠与肺就是表里关系,当心有病时,要看看小肠是否受到了影响,当大肠有病时,还要注意肺的问题。

不把这些整明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那是下医,不是高明的医生。

传统中医老师很注重学生的品德,一个天赋不够,又想拜师学医,还不尊师重道的人,是不会被收入门下的。授技于心术不正的人,必将成为江湖骗子,危害中医药的名声。有些不了解的人,说中医人思想保守,技术不轻易示人,就是没理解到这其中的原因。所以徒弟找师傅容易,师傅找个好徒弟难中之难。

那么,怎么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适合学中医呢?

黄帝内经里说得很清楚:一要眼睛犀利的,传之以望诊;二要听力好的,传之以闻声;三要言辞流畅的,好好传之理论;四要语言和缓而安静,手巧并且心细的人,传之以针刺艾灸,总之,教给徒弟理血气而调诸逆顺的方法,还要教会他们辨识阴阳和运用方药的方法。
对那些骨弱筋柔并且心态调和的学徒,他们适合学习导引行气的方法;有些学生性格强烈,喜好看别人疼痛而有快意者,适合学习针砭之术;还有些喜欢吹牛,夸大形容事物的学徒,他们适合学习祝由的方法;
有些学徒喜欢功夫,手力强体健者,可以让他们学习按摩推拿的方法。

总的来说,师傅教徒弟,要根据他的专长来教,才能让徒弟学有所成。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现在的人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不断的宣传,比如明星请假粉丝,商家请托,生怕别人不知道。徧徧传统中医不是这样,很多老中医都喜欢过隐居生活,喝喝茶,看看书,闲来治几个病能过日子就行了。

《黄帝内经》中强调不是应该传授的人,就不要教他医术,这是传统文化的特点:保守,固执。强调“法不传六耳”,就是传法时只有师徒二人口耳相传,唯恐传人一多,便歧义纷杂,而且是以口诀方式传承,有的徒弟悟了一生也没把口诀了悟,但这不妨碍他以口诀的方式继续往下传。所以他们的书籍至今很难看懂,医学门派固守己见,互不交流,比如温病,扶阳,伤寒各家有其理论让人感觉扑朔迷离。我们只能称其为医道,而很难称其为医学。因为称为“学”,就必须有精确的概念定义和逻辑推理。但在中医中,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
中医的脉诊,历来就让人感到神秘,如弦脉,如抚琴弦。就个就得靠个人的悟性去慢慢手下体会,有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把脉。又如针灸得气,如鱼食饵,学习这些知识,生活经验丰富的中年人,往往更能学习到个中精髓。这也是为什么本科毕业的中医师,反而医术并不精通的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