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厨眼中的传承之魅题

 浦东作家图书库 2020-12-06

总厨眼中的传承之魅

     如何要让绍兴菜在上海饮食市场得以传承?绍兴饭店行政总厨高岳青他从专业的视角来解读。

    跟随余国潮董事长来上海创业多年的高岳青先生,是地道的绍兴人。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绍兴小伙成长为国家一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名厨、上海市技术能手、静安工匠、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获过2001年第三届烹饪艺术大赛-上海银奖、2002年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特金奖、2003年第五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银奖、2004年第五届世界中国烹饪大赛美食展台赛金奖、2015年浙菜文化研究会万达杯金奖。并于2013年被上海市有关部门评定为首席技师工作室、静安大师工作室曾主持接待中国支线大飞机落成典礼的庆功晚宴,主持进入市府小食堂推介浙江菜等重大项目。

    高岳青是在绍兴味道的熏陶下成长的。绍兴人饮鉴湖水,更用鉴湖水酿制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黄酒,高岳青的性格诚如鉴湖水所酿的黄酒,不急不慢,温婉有度,却又极富内涵。谈及做菜,他会详细地介绍菜肴的原材料以及制作方法,还能说出一长段有趣的菜肴故事,这与他平日里爱看书,爱查资料分不开,故事中更是不乏他的亲身经历。来到绍兴饭店多年,为人谦和的他,对于烹饪始终抱着好学的态度。难怪,高岳青说起绍兴菜,如数家珍。

1991年,高岳青在绍兴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手艺,有人泼冷水:“小小年纪学厨师,天天围着刀砧板,有什么出息?!”

高岳青从小沉浸在绍兴味道之中,被源远流长的绍兴饮食文化所感染说折服,他将此视如一种文化的传承。那天,正巧被熟人推荐给董事长余国潮,“这个孩子吃苦耐劳,做事认真,是个厨师的料!”

高岳青满怀憧憬,一个心眼儿跟着董事长来到了上海泰山支路上的绍兴饭店。

学厨艺,必须吃“三年基本功饭”,这是行当里的规则。他从洗碗开始学起,洗菜、切菜、做冷菜、在到烧菜。

那个时候,他刚刚到上海,满眼都是新鲜,但是,学艺的道路是艰辛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炉灶旁要不烟熏火燎,要不大汗淋漓。切菜时,因为自己手脚生疏,尖刀碰到手指,鲜血染红菜台。不小心,刀握得时间长了,手臂酸了,刀掉下来,碰破手指脚背。他咬咬牙坚持下来,没有打退堂鼓。

那个大师傅是位苏北人,他的一口苏北话开始听不懂,有时候大师傅叫他做事情,高岳青听不懂,一个迟疑,大师傅一着急,炒菜的铁勺“啪”的一下打来了。那个师傅脾气大:“你笨头笨脑,听不懂我的?”训斥之下,高岳青依然踏踏实实去干活,回头,师傅有点歉意了。但是,高岳青以为,严师出高徒,正是这样的艰苦磨砺,成就了他以后的技艺。

    几番春秋,几番风雨。高雪青终于挑起大梁,成为绍兴饭店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厨。

    然而,高岳青深深地为传承绍兴文化及绍兴菜而不懈努力着。因为,他深感自己是来自绍兴的,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饮食文化这就是自己的责任。

作为绍兴味道的后代青对绍兴文化中的美食文化最为顶礼膜拜历史上绍兴出过不少的烹饪名家,他们为绍兴烹饪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他们曾经的努力,为现今的绍兴烹饪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历史上的春秋越国大夫——范蠡范蠡是个奇才,除了智慧,他身上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精神,有不断奋进、掌握时机的精神,诚信经商、富而好德的精神等。范蠡是我国第一部《养鱼经》的撰写人,讲述人工挖塘养鱼,并总结了养鲤鱼的经验是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他上奏越王勾践鼓励百姓养鱼,并给予其利不租的优厚待遇。如今在诸暨境内还有蠡湖,据说就是范蠡养过鱼的地方。养鱼为绍兴烹饪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烹饪原料,为绍兴菜擅长烹饪河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高岳青最为崇敬的是南宋的烹饪专家、美食家——陆游

    陆游不仅仅是著名诗人更是一位烹饪专家和美食家。陆游一生写过9900多首诗,其中有很多是酒诗和饮食诗。高雪青特别喜欢陆游《稽山行》一诗,以说明南宋绍兴的烹饪。

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千里亘大野,勾践之所荒。

春雨桑柘绿,秋风粳稻香。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

陂放万头鸭,园覆千畦姜。舂碓声如雷,私债逾官仓。

禹庙争奉牲,兰亭共流觞。空巷看竞渡,倒社观戏场。

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

星驰入侯家,那惜黄金偿?湘湖莼菜出,卖者环三乡。

何以共烹煮,鲈鱼三尺长。芳鲜初上市,羊酪何足当!

镜湖滀众水,自汉无旱蝗。重楼与曲槛,潋滟浮湖光。

舟行以当车,小伞遮新妆。浅坊小陌间,深夜理丝簧。

我老述此诗,妄继古乐章。恨无季札听,大国风泱泱。

此诗反映了绍兴山川的秀丽,物产的富饶,人民的殷实,生活的和乐。其中写到的桑柘、粳稻、杨梅、荔枝、生姜、莼菜、羊酪、螃蟹、鲈鱼、鸭等烹饪原料,至今依然是绍兴厨师治菜的擅长项。

    “如何来传承绍兴味道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绍兴厨师的历史使命”这就是高岳青的理想和追求。

这些年,绍兴饭店的霉干菜扣肉,成为一道招牌菜,高岳青是如何去努力的呢?

此道菜又叫“干菜焖肉”,绍兴饭店的这道菜,是地道的品牌特色菜肴,干香酥糯,入口不腻,非常受客人的欢迎。说起这道菜,且听一段佳话。

    相传此道菜是由明代的徐文长首创,话说这徐文长虽然诗、文、书、画无一不通,但到了晚年,还是家境衰败,穷困潦倒。当时山阴城内弄口新开了—家肉铺,店主请徐文长书写招牌。招牌写好后,为了表达谢意,店主以一方五花猪肉相酬。文长谢过,出得店门,心中高兴,心想自己已有数月未曾沾得半点荤腥,今日能得此肉也算口福不浅。回到家中,赶忙烧柴上水,正要烧饭,这才发现家中盐酱均已用尽,无奈此时身无分文。正在懊恼之时,突然想起床头甏中尚有一些霉干菜,心想就此将就烧在一起吧。他赶忙取出洗净,铺于盆中,将肉切成快状,迓于干菜之上,隔水蒸煮一个时辰左右,待取出时感到香味扑鼻。文长夹一块肉送入嘴中,顿觉香气扑鼻,十分可口. 心中大喜。后来,文长将此肉的做法,教给了左右街坊,不久“干菜焖肉”这道菜,也成为当地人爱吃的农家菜肴了。

    流传在家乡的传说,使高岳青更加感受到肩上的重任。

为了确保霉干菜的质量,改善原先偏咸口味,使之适应上海市场。他们来到绍兴农村,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去考察农户家里制作霉干菜的质量,特别注意要农户不能将霉干菜扔在地上晒干,工序不变,但农户的制作习惯要改变。尤其是放多少盐,告诉农户要控制到多少?这样的霉干菜没有了杂质,咸度上也控制好了。对猪肉的原料,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寻找,要尽量保持原先的绍兴味道。对猪肉的加工方式,从切成方块形状到改成条状,再到片状,试了多少次,这样才能确保同霉干菜在蒸之后的融为一体。

     无数次在灯火阑珊时,无数次在热气腾腾的锅台旁,高雪青为了菜肴的质量和口味,反反复复在寻觅那个技术的“点”。

多少年的不离不舍,多少年的孜孜以求。他找到了绍兴味道的“根”。

    他说:食材要选优,仅以店里的酱油为例,是余总带着他们,走遍绍兴的酱油厂和作坊,一家一家实地考察、品味,最终是选定现在这家厂,是保留了绍兴当地手工制作酱油的工艺,原料是黄豆,在酱缸里发酵,由大自然阳光空气自然酝酿晒制,绝不用其他原料调和的,没有任何添加剂,成本高,比一般酱油要贵2倍。但用其烹制绍兴菜,这是原汁原味的家乡传统,现在已经很难得了。

绍兴饭店的看家菜,由此也是高岳青手里的“定海神针”,更是“镇店之宝”。

当然,烹饪技术更是绍兴饭店的看家本领,这道笋干菜扣肉,经过30多年10多次的改良创新继承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理念,在酶干菜在制作中加入春笋腌晒制,使笋干菜即有酶干菜独特有香味有增加春笋的鲜嫩更加美味, 同时对第5代改良笋干菜扣肉,为了凸显这道地道的绍兴菜的色香味及造型,他们特意定制了专门的瓷器,还要设计了舢板船式样的托盘,将瓷器正正好好搁在“船舱”里,不过,这笔器皿足足花费了二三十万。但这样一来,这盆菜肴平添了几分绍兴地方风情,不吃笋干菜扣肉,等于没来过绍兴饭店。笋干菜扣肉放在小船里,耳畔似乎响起了乌篷船的摇橹声。为喜宴讨口彩:一帆风顺。

    要说这个“酥皮臭豆腐”,却是在绍兴饭店里现做现卖的菜肴。因为如果是从绍兴农村做好现存的臭豆腐,运到上海的饭店,容易变质不新鲜,影响口感。

    隔夜将黄豆浸泡12个小时。第二天早上九点开始将浸泡的黄豆,舀起放入磨浆机里磨,这样出来的是浆和豆渣的分离。

    对豆浆需要两次加热处理,这就得凭师傅的经验,从豆浆的起泡的泡沫,判断加热后豆浆里的蛋白质组织的变化,是否达到最佳。

    以手工工艺,对豆浆进行过滤,虽然磨浆机已经过滤了一遍,但人工再过滤一遍,这样就是豆浆非常纯了,以证吃口更细腻。

    开始点卤水,将卤水用一比三的比例调制好,然后装入师傅自己制作的容器中,这是一个可乐瓶,瓶盖子上戳了几个小洞,便于控制用量。

    师傅一边用大勺缓缓搅动豆浆,一边用卤水瓶里的卤水撒入,慢慢的使之凝结。

准备好豆腐板的模型,将已经凝结的豆浆舀入其中,铺上细纱布,盖上豆腐板,一层一层摞起来。

    二十分钟后,豆腐已经沥干水分,师傅用自制的刀将一板的豆腐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至于何时放入臭卤水中浸泡,这要根据每批豆腐的冷热温度来控制,过热则容易造成“散块”。

    现在进入用臭卤水浸泡阶段,师傅事先准备了一大盆的臭卤水。至于这个臭卤水是怎么制作的,这就是独家配方了。这位夫妻档的臭卤水,不同一般,他们是每年在白露后将野生海菜梗采集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然后存入专门的容器里腌起来,慢慢的发酵,在合适的时候,加入一定比例的盐,起码要发酵一年时间。当这些野海菜梗腌制出臭烘烘的臭卤水后,观之成黑灰色的水状时,臭卤水便成功了。这是天然食材制成的,没有任何添加剂。

    有了这个自制的天然臭卤水,师傅将能“点石成金”,将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浸泡在臭卤水里,一个多小时,当然,这其中需要根据每批豆腐的干湿程度,来掌控具体时间,这是师傅自身的功夫所在。

    至于,臭豆腐的油炸过程,怎么样才能形成酥皮的外观,这又是夫妻档的秘诀了。他们仅仅透露里一句话:需要实时控制油温和豆腐的水分。这是变化无穷的,只有因“时”制宜,没有固定模式。这恰恰就是“酥皮臭豆腐”制作的技术难点。

    师傅这样总结道:豆腐是基础,卤水是关键,油炸是技巧。这就是酥皮臭豆腐的成功之道。

   高岳青如数家珍说到绍兴味道的特色之一:那就是一个“臭”字。绍兴三臭是绍兴乡村的传统风味菜,绍兴的土特产有三绝:霉、咸、臭而闻名。霉豆豉、咸冬瓜、臭霉豆腐具有一定营养功能。这三绝是乡民农家长时间准备的风味土菜。历史上有这样的说法,看看不上相,吃起来真够味。一日三餐少不了。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每次来上虞故乡,每天少不了这三绝,吃了不算数,还要带回上海去。

  望着绍兴饭店来来往往的客人青自豪感油然而生绍兴饭店把家乡地道的风味菜带到了上海,保证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在上海奔波奋斗的绍甬人士可以品尝到家乡的味道这就是绍兴味道的魅力。

    林林总总的绍兴特色菜肴,在高岳青的眼里就是一种绍兴文化的符号,就是一种乡土情缘,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绍兴味道。

    他颇有底气的坦言:“上海绍兴饭店,正是以这种敬畏传统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来传承绍甬菜系,保存了一批顾客喜爱的绍兴宁波菜,由此成为上海滩颇有特色的一块“金字招牌”,而且还勇于引领上海餐饮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高总厨的眼中,绍兴味道魅力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