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学生说,本来想全力以赴,却感到力不从心

 静听涛声依旧 2020-12-07

有一个高一的学生告诉了我这么一件事:

由于以前没有住校的经历,刚上高一的这个女生非常想家。当她下了晚自习给母亲打电话时,说着说着,她情不自禁地在电话里哭了起来。

母亲安慰着孩子,担心着孩子。第二天,因为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当,这个女生很郁闷。晚上又一次给母亲打电话,还没有和妈妈诉说自己的苦闷,母亲先向孩子开始诉苦,妈妈说:你昨晚打完电话,我一宿没睡着。

孩子欲言又止,但是,最终还是告诉了妈妈自己和同学的矛盾,妈妈劝她要和同学搞好关系,不要因为这个耽误学习。

再后来,这个同学遇到困难想和妈妈诉说的时候,就想起了妈妈说的一宿没睡着的话,终于忍住了。但是,排解不掉负面情绪的她,学习上开始退步,因为白天上课的时候精力很难集中到听课上。

她告诉我:自己刚上高中的时候,曾经下决心,高中阶段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但是,现在,自己却很难做到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每天生活在负面情绪中,一点也不开心,学习也是被动应付。

在这个案例中,有一个细节,孩子因为想家在电话里哭泣后,母亲因为担心孩子肯定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但是当母亲把这个担心传达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内心其实也在担心着母亲。

这种互相担心的结果,就是孩子以后需要妈妈帮助她排解情绪的时候,会顾虑妈妈的感受,于是就会刻意压抑自己。

其实,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家长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有多爱他,总在和孩子说一些自己为了孩子如何付出、怎样奉献的话。

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有些孩子在特定阶段,需要来自父母的爱,帮助她面对一些困难,即使她只是在父母面前哭一场,情绪就能得到释放,然后可能就有了力量继续面对自己的生活。

所以,作为父母,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父母包容博大的关爱中,释放调整情绪,实在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如果父母急于向孩子说自己有多么担心孩子,那就等于在关掉孩子想向父母倾诉的开关。

学习是一项综合工程,孩子每天的情绪,对学习的效率至关重要。所以,关注孩子情绪,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学习本身,是当一个好家长需要经常注意的内容。我记忆中有很多次,有精神状态不好的学生请假,没有别的理由,就是想家。然后,从家里回来后,整个人都变得精神焕发了,学习也格外有了劲头。

关注孩子情绪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让孩子向你表达他的感受,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怎么做,也不要急于否定孩子的情绪。

每当孩子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困难的时候,家长经常用自己的经验来为孩子支招,列出一大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遗憾的是,这里面很少有孩子能够做得到的。

有的家长会说这样的话,“这算什么大事啊,没事,你只要专心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管。”有的家长没有耐心,会直接用烦躁来回应孩子的倾诉,或者说一些指责孩子的话。

最可怕的,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显示父母自己对类似事情的处理是如何成功,甚至带着夸大的成分,以此来证明孩子遇到的问题是多么容易处理。

孩子本来是要家长抚慰的,结果一下子就感到家长根本不理解自己,不懂自己的情绪。甚至感到,向家长诉说的结果就是换来一些被责备。这样的情况多了,孩子遇到烦恼和郁闷,就不再愿意和家长说了。

家长与孩子关系的疏离,是家庭教育中比较严重的问题,而疏离的根源,在与家长很难理解并抚慰孩子的情绪,难以做到共情。

共情最重要的是转换看问题的视角,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这件事的大小,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可能就是不可逾越的一道坎。家长需要努力架起亲子之间共情的桥梁,才能营造顺畅和谐的亲子关系。

一个有了和谐家庭做后盾的孩子,才能较快地处理掉负面情绪,然后,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所以,一个好家长,必定首先是一个关注孩子情绪并善于疏导孩子情绪的家长。当然,做这个功课并不容易,需要懂一点心理学,需要修炼自己调整情绪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