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诸病食治方

 经旨传习 2020-12-09

陈令尹书,精细哏(很)好处,在食治诸方。然老人晚景,儿孙眷辑,团栾侍奉;诸妇妊娠,望得雄之喜;诸孙襁褓,快含饴之乐。其间或有疢疾者,在目前岂不索怀?余畴昔闻见所抄,有妇人小儿食治诸方,用之良验,今附益于编末,亦以资耆英闲览,且以备用云。

四米汤:治小儿泄注。粱米,稻米,黍米,各三合;蜡,如半弹丸大。右以东流水二升,煮粱米三沸,绞去滓,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用汁煮黍米三沸,绞去滓,置蜡于汁中,候蜡消,每服半合,空心、午后各一,随儿大小增减。(按:小儿泄注,水泻也。泻下稀水,如水下注,故又称水泄、注泄、泄注、注下。此多因脾胃虚弱,感寒停湿及热迫肠胃所致。论曰小儿下痢不止,食已即泄,名为洞泄注下,此由风邪客于肠胃所致,盖方春之时,为风冷所伤,藏在肌肉,至长夏阴气方盛,或因饮食居处不慎,复被风冷入于肠胃。其病下利,冷盛则重,故为洞泄注下,俗谓之水谷痢是也,病本于风,若甚则变胃风证。)

牡丹粥:治小儿癖瘕病。牡丹叶,漏芦(去芦头),决明子,各一两半;雄猪肝,去筋膜,切,研,二两。右以水三升,煎前三味,去滓,取一升半,入猪肝,及入粇米二合,煮粥如常法,空腹食之,随儿大小加减。(按:小儿癖瘕,症见两胁下出现结块,时痛时止或平时摸不到,痛时才能触及。)

扁豆粥:治小儿霍乱。扁豆茎,切,焙,一升;人参,二两。右以水三升,先煮扁豆茎令熟,下人参,煎至二升,去滓,取汁,煮粟米三合为粥,与乳母食,临乳儿时,先捋去少许冷乳汁。然后,乳母常食此粥,佳。(按:小儿霍乱,是指病儿吐泻并作,腹痛,转筋,来势迅猛,症起骤急,发于卒然之间的一种病证。多发于夏秋季节。《证治准绳·幼科》:“凡小儿吐泻,皆因六气未充,六淫易侵,兼以调护失宜,乳食不节,遂致脾胃虚弱,清浊相干,蕴作而然。”即所谓:“内有所积,外有所感,致成霍乱”。本病由于上吐不止,下泻不住,津液顿亡,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未长,更易导致筋失濡养,发生转筋,或皮肤松弛,眼窝凹陷等严重危象,年龄越小,预后越险恶。

猪子肝:治小儿久痢。猪子肝(子肝没那么多血管,比较嫩,口感比较细腻),一具。右切作片,炙熟,空心食之。(按:《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夫小儿久痢羸瘦者,由因乳食不节,脏腑风挟疳气,肠胃冷热不调,变为下痢,经久不差,则脾胃虚弱,谷气减少,气血不荣,故肌体羸瘦也。”疳指小儿肠胃病(实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俗称疳积,泛指小儿因多种慢性疾患而致,形体干瘦,津液干枯的症候。表现为慢性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大便泄泻而酸臭。多与哺乳不当、饮食失节、病后失调及虫积等因素有关。疳气乃疳病初期,脾失健运,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食欲不振为特点的疳病。

鸡子饵:治小儿秋夏中暴冷,忽下痢,腹胀,乍寒乍热,渴甚。鸡子,二枚,去壳;胡粉,半两,炒令黄;黄蜡,一枣大。右先下黄蜡于铫子内,微火上熔,次下鸡子黄及胡粉,调和候冷,作饼,与儿空心、午后食之,量儿大小增减。(按:《千金要方》:“夫小儿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儿阳气在外,血脉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时有暴冷,小儿嫩弱,其外则易伤,暴冷折其阳,阳结则壮热,胃冷则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儿多壮热而下痢,未必皆是中客及魃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气温凉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则多患壮热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杀毒后下之耳。”胡粉,铅粉也,含碱式碳酸铅。辛寒,无毒。

牛乳饮:治小儿哕。牛乳,一合;生姜汁,半合。右于银器中慢火同煎至六七沸,一岁儿饮半合,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按:小儿哕,指小儿呃逆(哕,呃逆)。《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胃受邪气则呕,脾受邪气,脾胀气逆,遇冷折之,气不通则哕也。”小儿哕多因于食滞胃脘而致。《医林绳墨》谓因于食而致者,脾胃不能健运,食阻气而不行,宜以温中消导为治。

甘草豆方:冬月小儿解诸热毒,老人亦宜服之。大黑豆,三升,净洗;甘草,三两,细剁。右用水六升,煮令烂熟,时时以三五十颗与小儿食之,汁亦可服。又可用已煮过黑豆,入香药末和匀,甑上蒸令香软,尤佳。(按:小儿热毒的主要表现为咽干喉痛、舌苔较红,大便秘结等。热毒又名温毒,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也可以说是疔疮、丹毒、热疖等急性热病的统称,还有一个名字就是“火毒”。它的症状是壮热口渴,焦躁,脸部发红,口舌生疮,疹色紫暗,口、咽、眼亦可出现疱疹溃破,有便秘和尿黄,舌苔发黄干燥,脉洪数等现象。)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四时调摄食疗秘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