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乐器世界】芒筒,音最低的竹乐器丨小笛子

 竹笛大学 2020-12-09

        这是一个来自贵州苗族美丽乡村-排牙的传说,苗族的祖先是吹着芦笙、芒筒,举着火把,从遥远的东方迁徙而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苗族民间艺人。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用毛竹制成。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黔东南丹寨县苗族芒筒发音为:大芒筒A、中芒筒a、小芒筒a1、最小芒筒a2。中、小型芒筒,奏者左手提筒,右手执簧管吹奏,可自如跳跃、摆动。大芒筒,需将筒斜置地上,左手扶筒身,右手执簧管吹奏。

      民间芒筒依其大小组合在一起称芒筒队。大型芒筒队由十五或二十一支组成,分为大、中、小和最小芒筒四组。每组三至五支,与各种芦笙组成芦笙乐队。芒筒以圆润雄厚的持续音加强主音,使乐队音响丰满。


        贵州丹寨排牙芒筒芦笙舞表演令人赏心悦目,让人如痴如醉,但说到丹寨人制作芒筒芦笙的精湛技艺更是让人为之叹服。丹寨县芒筒芦笙的制作,以排调镇的麻鸟、羊先两寨技艺最古老,维修芒筒芦笙技巧最高明。丹寨县政府驻地龙泉镇的排牙擅长制作多管芦笙,贵州省内诸多芒筒芦笙都出自该处。


       1958年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团余富文将单管芒筒发展到六、九、十二和十八管。将多管组为一体,用一管吹奏,共鸣筒铜制、横式,以活塞控制气箱。系带挂于右肩,站、走、跳均可演奏。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张式业、李耀新在成都乐器厂协助下,研制出二十九管芒筒,音域D—g2,包括十二半音,保持传统芒筒音色。可奏单旋律和复调性乐曲。


       2007年,在贵州省最高水平的舞蹈大赛首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类总决赛上,丹寨《锦鸡舞》首夺最高奖金黔奖。在2009年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锦鸡舞》被评为太阳神银奖,在杭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锦鸡舞》以最高分被评为中国传统舞蹈金奖。2009年第二届多彩贵州舞蹈大赛上,丹寨《芒筒芦笙舞》再次问鼎金黔奖,奠定了丹寨县在贵州省乃至全国原生态类舞蹈上的突出地位。


《芒筒芦笙舞》

(以芦笙做为主调,芒筒伴奏,低沉的声音就是芒筒的特殊音)

      中国民族乐器经过历代的相传和演变,其形制、演奏手法和形式已基本趋于稳定,传统的审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也已形成其基本的文化形态。民乐自古以来就多以单旋律线条为主,注重音乐的旋律性、线条性和流畅性,注重含蓄和意境之美。可再如何变迁,民族乐器的味道不会变,还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