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根丨孝的演义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古时候,家里老人下逝子女都要披麻带孝给老人送终,丧事办了之后,儿女们还要穿白鞋守孝三年,另有三年内家里不准嫁娶,大年不能贴红色的对联等等。

中国古老的孝道文化一直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人们也一直在传承着孝道之德。大中国解放后城市里先行在胳脖上带黑纱给老人守孝,后来也传到了农村,再后来的今天在送走老人后却有更多人把孝字含在了心里。我个人理解是社会进步了是人们有于紧张的工作压力,不注重孝的外在表现了。我想只要每个子女做到心中有孝就好。说道孝的演义,不免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从朋友子女们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懂孝知恩的当下人。

我老家有位朋友叫张为欣,去年三月听说他住进了洛阳第二人民医院,我和爱人知道后去看过他数次,记得一天晚上去看他,他还是昏迷不醒,监护的仪器全用了上,医生在他的鼻孔里还下了胃管,喉咙处也切了个插导管的手术,看到这些就知道他生的希望不多了,只是每天能注入些流食,维持有口气,孩子们分成四班轮流在医院照顾,受死了病人,累死了孩子们,每去一次,都会让人伤感流泪,吓的自己也不愿再常去看他,每每只要看到病床上的他,心里面就特难受。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一个星期给朋友的长女张爱婷打一次电话。一个月过去了,朋友的长告诉我她父亲已出院了,让人惊喜的是一个没救的病人,在孩子们的齐心协力下,一个生命奇迹真的出现了。

记得是一个双休日,我和爱人乘公交回了一趟伊川老家,带了些礼品专门去看他,屋里孩子们专门为我的这位朋友购回了一张升降床,只见他两眼无光,跟他说话他也没有意识,就是一个植物人。在后来的时间里,我不断的和朋友的长女联系,她总是高兴的对我说:“叔叔呀,现在父亲会搭腔了,每次回到家里,听父亲一次哼咛,喂父亲一次饭,和父亲拉一次手,给父亲擦一次身,替父亲洗一次脚,心里总是暖暖的,有父亲的感觉真好。”朋友女儿的一悉话打湿了我的眼眶。

当下一些人,总认为父母身体健好,忽略了对父母的报答,忽略了自己如何感恩报孝父母,百年之后在父母坟前摆扩让众人看,我想这是做人的一种遗憾。

现在孝道虽不像古时候守孝三年,虽从外表看不出来哪个人在守孝,但在人们心中孝要着重现实,让生者能多陪我们一天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就是做儿女们的最大心愿。我认为,当下丧事简单,是工作、生活所迫,孝文化不是轻了,而是一种不同的传承,仍重如泰山,证明着孝字在时代中的演变之美。

(图片来源网络)

作 者 简 介

     张建根,洛阳市伊川县人,洛阳长篇小说学会会员,洛阳市疾控中心职工,著有小说《人生如梦》,《有风有雨的岁月》,另有诗歌散文发表于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