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悸疏调学派

 经方之道 2020-12-10

特别提醒:

患者情况各有千秋,治疗应从实际出发,在临床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照搬!

吾师张震老认为气机是人体诸气运行活动的机制和规律,其运动特点是循着固有的方式进行出入、升降、循环、转化,籍此不断激发和推动体内各组织器官发挥应有功能,共同维护人体的生命活动。呼吸、循环、受纳、消化、吸收、代谢、生殖及思维意识活动等生命特征均由五脏六腑气机之协调配合而实现,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五脏之中,肝作为主疏泄、调畅人体气机的脏器,在五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知医必辨》曰:“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不病。”在五行之中,水生木,木生火,肝木居于水火之间,阴阳相兼,左右逢源,易发挥相应之调节作用。总之,肝之疏泄调达功能正常,则可疏调、畅人体气机运行活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而藏神。心的功能活动也直接受肝主疏泄功能的影响。《明医杂著医论》曰:“肝为心之母,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论是说心是依靠肝疏畅条达血脉,方能得其所分配之血的濡养而“心气和”,反之则“心气乏”。心病的原因在肝,故治则也先疏肝,临床上从肝论治心病的报道亦不鲜见。

笔者采用疏调气机法治疗心悸、胸痹、不寐、汗出诸症,临床疗效显著,现分享典型病例如下:

患者史某,女,44岁,2020.5.15.首诊

主诉:阵发性心悸、胸闷3月

患者近3月以来自感出现胸闷,心悸,喘促,呈阵发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大约10分钟,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每次发作与活动无明显关系,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双下肢浮肿,无咳嗽,咯痰。曾在外院就诊,经检查后考虑为预激综合征,建议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暂不愿行射频消融术,到我院求诊。

现症见:阵发性心悸、胸闷,发作时伴有气促、头昏,动则汗出,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夜寐欠佳,多梦易惊,纳可,二便调。舌质边尖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

西医诊断:预激综合征;

中医诊断:心悸,证属心肝火旺治以疏调气机,清肝泻热,宁心安神。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牡丹皮10g 炒栀子10g 北柴胡10g

石菖蒲10g 郁金10g 白术10g

当归20g 酒白芍15g 淡竹叶10g

生地黄20g 川芎15g 佛手15g

酸枣仁15g 茯神15g

每日一剂,水煎服,日二次,共七剂。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

2020年5月29日复诊:患者胸闷,喘促,心悸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约3-5分钟休息后缓解。继予上方七剂以巩固疗效。

生地黄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

体会:疏调气机、疏肝解郁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建立在心与肝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心主血脉而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情志,二者的关系体现在五行相生、行血与藏血、精神情志调节等方面。五行中心属火,肝属木,二者生理上相生,病理上有母病及子、子盗母气的现象,如木气旺而心火生,心火炽则肝阳亢。在生理方面,肝主藏血,储存营养物质;心主血脉,推动营养物质运行至脏腑、肢体,起到濡养作用。二者功能正常,则营养物质行而不滞,脏腑、肢体功能得以保障。若肝不藏血,则血脉空虚,脏腑不得濡养,心神无以化生;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则血运不畅,同样影响肝藏血的功能。心藏神,主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二者相互为用,保证精神情志的正常进行。若心不藏神,便会出现精神情志变化,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而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又会出现心神不宁的现象。另外,心与肝的关系还体现在气与血的关系上:气为血帅,可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可化气、载气,二者互根互用。肝不藏血,心无所养,心气不得化生,无力推动血行。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瘀阻,继而病及于心。

该患者为中年女性,平素性急易怒,日久致肝气郁滞,疏泄失司,木郁化火,在五行中,木又生火,乃心肝火旺证。心火炽盛,热扰心神,则见心悸,夜寐欠安。肝郁气机不畅,则胸闷。汗为心之液,火旺迫使阴液外流,则见动则汗出。肝火旺阳亢于上,则见面红目赤、头昏。故予丹栀逍遥散疏肝理气,清热宁心安神,加石菖蒲,郁金,川芎,佛手行气化湿,竹叶、豆豉清心除烦,酸枣仁,茯神养心安神。服用后患者症状最终得以缓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