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35:祭公谏征犬戎

 闻古博今 2020-12-10
古文观止35:祭公谏征犬戎

穆王将征犬戎,(zhài)公谋父(fǔ)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jí)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则无震。

1、穆王: 西周第五代王,姬姓,名满,周昭王之子; 2、祭公谋父:周公旦后裔,封于祭(今河南开封东北),名为谋父; 3、戢:收敛; 4、玩:戏,戏弄。

[译文]周穆王将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先王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武力应该收敛,适时而动,动用才有威力;炫耀武力等于戏弄,戏弄就没有威慑力。

是故周文公之《颂》曰:戢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yì)于时王保之。

1、周文公:周公姬旦,“文”为谥号,武王之弟; 2、载: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3、櫜:装弓箭的袋子,作动词用; 4、懿德:美德; 5、肆:施予,传布; 6、夏:指中国; 7、允:确实。

[译文]所以周公的《诗经·周颂·时迈》说:将兵器收藏,将弓箭藏在皮囊;我们君王寻求美德,施予华夏之邦。君王定能保持天命久长。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fù)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以文修之,使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大。

1、茂:勉励;正:端正; 2、阜:丰富,作动词用; 3、乡:所在; 4、务:致力; 5、滋:益,更。

[译文]先王对于百姓,勉励他们端正品德,使他们的性情更加纯厚;丰富他们的财源,使他们器用便利;指明利害的所在,用礼法教化他们,使他们追求利益而避免祸害,怀念恩德而畏惧武力,所以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

昔我先世后稷(jì),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稷弗务,我先王(fōu)(zhú),失其官,而自窜于戎(dí)之间。

1、后稷:周人始祖,名弃,传为农耕的发明者; 2、弃:废弃; 3、不窋:后稷的儿子; 4、用:因此; 5、翟:即狄。

[译文]从前我们先王世代做农官之长,与儿子先后服事虞、夏两朝。到夏朝衰落的时候,废除了农官,不再致力于农业,我们先王不窋,因而失去了官职,逃亡到戎狄中间。

不敢怠,时其德,纂(zuǎn)修其,修其训典;朝夕(kè)勤,守以(dūn)(dǔ),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tiǎn)前人。

1、业:指农事; 2、序:传布; 3、绪:事业; 4、恪:谨慎; 5、惇:敦厚,淳朴;笃:诚实; 6、忝:辱没,玷污。

[译文]他仍然不敢怠慢祖业,时常传布祖先的功德,继续完成祖先的事业,研习祖先的训令和典章;早晚谨慎勤恳,忠实地遵守,诚恳地奉行,世代继承祖先的功德,不辱前人。

至于武王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wù)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1、武王:指周武王,姬发,文王之子; 2、昭:发扬光大; 3、帝辛:商代亡国之君纣王的名字; 4、致戎:出兵,用兵; 5、商牧:商朝的牧野,今河南淇县南; 6、民隐:民众的疾苦。

[译文]到了武王,发扬前代光明的德行,再加上仁慈与温和,事奉神灵,保养百姓,莫不欢欣喜悦。商王帝辛,深为百姓所憎恶,百姓不能忍受,欣然拥戴武王,在商朝国都郊外的牧野作战。这不是先王动用武力,而是为了尽力体恤百姓的痛苦,除掉他们的祸害。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yāo)服,戎、狄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译文] 先王的制度:王畿以内五百里的地方称甸服,王畿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称宾服,宾服以外的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称荒服。甸服诸侯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诸侯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宾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要服诸侯供给天子祭祀天地神祗的祭品,荒服诸侯则是朝见天子。祭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祭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见天子则是终身一次。这是先王的遗训。

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1、修意:申明王意去感化; 2、修言:用道理去教化; 3、修文:用政令去教化; 4、修名:竖立声威去感化; 5、修德:修明文德去感化; 6、序成:指把修意、修言、修文、修名、修德依次做好; 7、修刑:用刑法处罚。

[译文]甸服不逐日进贡的,天子就要修意;侯服不按月进贡的,天子就要修言;宾服不按季进贡的,天子就要修名;要服有不进岁贡的,天子就要修文;服有不朝觐的,天子就修德。这几个方面依次做到而仍有不来的,天子就要修刑。这时就有依法惩治不逐日进贡的,讨伐不按月进贡的,征讨不按季进贡的,谴责不进岁贡的,晓谕不来朝见的。

于是乎有刑罚之,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1、辟:法律。

[译文]这样,就有惩治的法律,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准备,有严厉谴责的命令,有告谕的文辞。发布命令,公布文告,还有不来的,天子就要继续加强德行上的修养,不让百姓到远方去打仗。所以近处的诸侯无不听命,远方的诸侯无不臣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jī)乎?

1、大毕、伯士:犬戎部族的两个君主; 2、不享:指宾服不供时享,而犬戎作为荒服,是没有供应时享的义务的,以“不享”征之,明显无理; 3、无乃:只怕; 4、顿:坏。

[译文] 如今自从大毕、伯士两位犬戎君主去世,新即位的犬戎国君按照服应守的职分来朝觐天子,天子却说:‘我一定要以不享的罪名征讨他’,并且向他炫耀武力,这样做恐怕会废弃先王的遗训,而使朝见天子之礼濒于崩坏吧?

吾闻夫犬戎树惇(dūn),能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1、树惇:树立敦厚的德行; 2、帅:遵循; 3、纯固:专一; 4、御:抵抗。

[译文]我听说那犬戎国君秉性敦厚,能遵循先前的遗德,一直坚守不移,他们会抵抗我们的。”穆王不听,去征战犬戎,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带回来了。从此以后,荒服地方的诸侯就不再朝觐天子。

古文观止35:祭公谏征犬戎

《祭公谏征犬戎》全文:

王将征犬戎,祭(zhài)公谋父(fǔ)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jí)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gāo)弓矢。我求懿(yì)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fù)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jì),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fōu)窋(zhú),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dí)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zuǎn)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kè)勤,守以惇(dūn)笃(dǔ),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tiǎn)前人。

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wù)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yāo)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yāo)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jī)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惇(dūn),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古文观止35:祭公谏征犬戎

清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评:

“耀德不观兵”,是一篇主脑,回环往复,不出此意。穆王车辙马迹遍天下,其中侈然有自大之心,不过观兵犬戎以示雄武耳,乃仅得狼鹿以归,不但不能“耀德”,并不成“观兵”矣。结出“荒服不至”一语,煞有深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