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实操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一)

 新师道 2020-12-10

99%的心理咨询师都不知道的心理学秘密

关于心理咨询,你想要的一切本质答案都在这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01


问题1:


我们单位竞争压力很大,有很多人都有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年长的人习惯用老方式看问题。但他们不愿意接受事实,就觉得单位制度、同事都有问题。

小明老师:

对,社会在转型,科技越来越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02


问题2:


我想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我关注这方面,觉得不能执迷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可很多问题就是绕不开原生家庭。

小明老师: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当学校培养失灵的时候,家庭就会变成关键因素。

学校和家庭各占一半,当孩子能在学校获得成就感,无论是学习还是被老师关注,或者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成就感,它就能抵消家庭的不利因素。

如果学校生活是失败的,而家庭生活也是失败的,这种情况下它就会影响一个人。

但凡孩子能在学校或者家庭生活中任意一个地方找到存在感都可以。

在学校里面的存在感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的孩子在学校能获得关注,有的孩子在学校不被关注,没有存在感。

如果家庭不能帮助在学校不被关注的孩子,那这个孩子的性格就会越来越退缩。

我们把性格退缩称为社会退缩,它的意思是对社会充满恐惧,不愿意进入社会。

拥有这类性格的人对社会的开放度不够,进步就会慢一些。

03


问题3:


您说12岁以后家庭教育的作用是非常弱的。

12岁大概就是我们孩子进入中学的时候。学校不可能关注每一个人,总有人会被边缘化,这是肯定的。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选择?如果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寄宿,而让家庭教育退后,这会不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小明老师:

每个孩子区别很大。

我从小学就在外面学习,离开家庭早,我对寄宿学校有很多经验。

有的孩子自制力强很有主见,如我小学初中时也有同学带着我去做坏事,这时我去或不去,这就不是学校能考虑的事情,学校不可能关注这种细节。


这时你要观察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有多少主见。

如果你孩子自制力不强,也没有多少主见,那他跟谁玩就会学谁,比如学校宿舍里面最熟悉的同学就会对他影响很大。

另外孩子性格也很重要,比如说你的孩子不太善于交友,那很可能他到学校之后,他的朋友也是和他差不多的被边缘化的孩子。

马佳爵就属于比较被边缘化的人,他融入不了班级里存在感的主流,他的朋友也是差不多被边缘化的人,或者是没有朋友。

马佳爵就基本上没有一个好朋友,如果他但凡有一个真心朋友,他就不好去撒野。

如果你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当你生气或不高兴的时候,你的朋友会对你说话,他会告诉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朋友特别重要。

我们生命中会有一些特别好的朋友,你不会对父母说的话,但是你会相信他。

如果你的孩子自制力不高,朋友又很少,那他进入寄宿学校遭遇的风险就会比其他人高一些。

我遇到过很多送到国外上学的孩子,他们风险更高,国外对孩子的教育开放程度更高,很多时间是都自己把控,那里的孩子进入社会比我们早很多年。

比如小学阶段就鼓励孩子交友,如果中国的孩子没有接触这种情况,他一下进入这种社会,他的适应度会很差。

结果就是他被这种突如其来的社会生活冲垮了,可能就跟着别人走向歪路了。


其实送到国外去很多留学生都失败了。失败了再返回国内上学又不适应,两头都失败。

国内对学生要求是很高的,接受国外教育的孩子回来跟不上进度,哪里都不能上学。

所以能不能送去学校寄宿决定于你孩子的成熟度。

成熟度意味着它比同龄人成熟一点,但他又能分清是非,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就可以。

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能力,分不清是非,比如说他的同学抽烟,他就会一步步把你孩子带歪。

04


问题4:


我拿自己的孩子没办法,我是一个工作优秀但在孩子面前束手无策的家长。

我孩子觉得读书也没什么用,反正我和我妻子也有工资,可以把他养起来,在我们面前他没有任何的目标感

但我从他同学的家长那里了解的他完全不一样,他搭别人的车的时候非常活跃,还唱歌。

但和我们完全闭塞不沟通,我和他妈妈经常失眠,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完全看孩子脸色行事。

孩子在我们面前展示的就是没理想,什么都不想干,活着都没意思。带孩子去和心理医生沟通过十次,心理医生说没办法,孩子是两面性双重人格

在老师面前表现的很好,说我要怎么样怎么样,其实回到现实完全没有改变。

小明老师:

你孩子对你们家长的态度是:我就是要表现给你看,我要证明你的失败,如果我失败了,就意味着你就失败了。

孩子有这样一套心理逻辑:我知道我也有一套我自己的生活,但在你面前我要失败。

当然你最失败的就是你培养出来了一个失败的孩子

如果你失败了就证明你是错的

孩子是用这种方法在说这句话。就是我要通过我自己的失败证明你是失败的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孩子和你们父母已经处于对抗的状态,所以我要证明你的失败。

你现在想想你的工作单位也是这样。

假如你要管理一名员工,如果这名员工就想和你对着干,那么员工肯定不会好好干活让你成功,他就是要失败才能证明你是失败的。对不对?道理是一样的。

人就是这样的,人就是通过让自己失败,来证明别人的失败。

家长与孩子处于这个状态肯定是家长对孩子有一套自己的要求,而孩子完全拒绝这个要求。

因为孩子年龄小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你,那我就失败。失败就是一种抗争的方法。

孩子需要你承认错了,如果你不承认错了,我就要让你一直失败。

孩子就是要你有一天承认你对他的教育是失败的,他才会过自己的生活,否则我的生活就是为证明你错了而活着。

这个承认错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种长期的改变。不然的话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才会改变吗?

我做过一些心理咨询遇到过这种情况,你知道孩子说什么吗?孩子说:“我看见我爸爸头发白了”

这时孩子才会意识到我不需要和父母斗了,斗争结束。斗争结束了我才开始好好的生活。

赵小明导师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作者:赵小明

文字整理:徐放蕾

图文编辑:段艳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