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5个月,读过的27本书

 走读生日记 2020-12-11

在单向空间读过几本书,读完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通识》之后,曾经在朋友圈如此感慨:

来看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分析『阅读理解力』投资论,简单、别致,让人茅塞顿开。我个人感触是:最富有远见的投资有两点,一是在孩子小时候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孩子阅读,一是及早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投入时间。这两种投入,获得的回报金钱无法衡量。


然后随手记录读后感 ↓

你为「阅读理解力」投资了多少?

今天想起来,把7月1日之后读过的书简单汇总一下,仅供同样喜欢阅读的朋友们参考。

喜欢一起聊聊阅读心得、体会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ID:zoudu1314),添加时请标注“阅读”两个字。

这段时间读的书侧重“李白”,此外还是依然如故的杂七杂八,毫无系统和章法。

有朋友直言如此阅读之弊:乱读一气,增添了知识,平添了文采,可以写点漂亮文章,有了炫耀的资本……但距离真理却越行越远……容易堕入虚无主义,表现就是愤世嫉俗。

我对此一笑置之。

说实在的,我并不怎么相信所谓的“真理”。在一个真相都很难看清楚的时代,真理这种概念越发显得假大空。

再说,于我而言,阅读也仅仅是如同喜欢喝酒一样的个人爱好。个人爱好,自然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这段时间看过的,自认为值得罗列在此的书罗列如下:


▲据说是抒情十四行诗写得最好的女人。或许是我的品位和品味都太差了,还真没读出据说的好。读完送给朋友了,不知道朋友读后有何感触。



▲因为李白,也特别关注了杜甫。阅读有目的性,通过杜甫来更多一点了解李白,感受李白。毕竟,他们是好朋友。


▲因为宫崎骏,特意买来这本书。当然,也因为自己当年曾经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半吊子广告人。阅读之后,越发羡慕那些拥有默契同频合作伙伴的人。



读《克莱的桥》,读出很多与小说并无太多关联的感触,随手记录下来。这一年,所有脸孔都被口罩遮掩起来了,纯粹的眼神越来越少,单凭眼神很难再判断一个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读后感 ↓

路的尽头,终归难免背道而驰
一个人,可以有多少张脸孔?

▲因为一条算不得新闻的新闻——关于北京市府迁址——梁思成遗言: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历史证明梁思成是对的,这让50年前北京那些拆除若干古建筑的决策者们显得更加鼠目寸光。为此,买来这本书,目的是了解梁启超的家教之道。


出版机构为了销售这本书,声称这是村上春树阅读过12遍的一本书。不喜欢阅读的人,谁会知道村上春树是哪棵树呢?即便喜欢阅读的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村上春树呢?……有时候,阅读一本书也是一件莫名其妙让人痛苦的事。冷暖自知,多少事无须解释。

读后感  ↓

漫长的告别:无法告别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钱穆,是一个符号。了解中国历史,必读这本书。突然就想起曾经荡口古镇之行。此书特别再次买来送给一位喜欢读书的朋友。


读着读着就读出了眼泪的一本书。真希望那些孩子考试成绩好一点就宝贝长宝贝短胡乱夸奖许诺个不停,孩子考砸一次就笨蛋窝囊废的叫骂连声的神经病母亲们,都读一读这本书。期待宫崎骏同名电影早日问世。

读后感 ↓

之前流过许多次眼泪,这次不一样


一本书带给自己启发和感触越多,这本书无疑就越接近一本好书的境界。《曾经少年》就是这样一本书,唯一缺点是作者的表达方式太过『蒙太奇化』,非常考验阅读时候的专注力与随时切换阅读感觉的速度——读一本书让你拥有挑战自己耐性的体验。

读后感 ↓

年轻时,才有不顾一切的自信

曾经少年,速度与激情

你见过父亲的眼泪么?



▲才发现,自己一次又一次感慨过『乌合之众』四个字。乌合之众让保持沉默成为永远的不可能,只是乌合之众的声音永远形不成共鸣。可笑的是,人类因此误解了苍蝇与蜜蜂的集体声音。避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比做人还难!

古斯塔夫·勒庞认为,群体总是无意识的。同时他又认为群体强大力量的秘密就隐藏在这种无意识中。阅读这本书之后,多少会对乌合之众的行为有所了解,有助于避免被时下充斥于互联网的乌合之众轻易左右情绪。

奇怪的是,阅读这本书之后,会自然想起维特根斯坦说过的这句话: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