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得住嘴,才能成得了事

 苍木先生 2020-12-11

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这是长辈们常常提起的话,耳朵都听起了茧子,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很真实的话。只是真正把它当一回事的人却很少,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说话全凭心情。

殊不知,一个人所说的话里,往往藏着他的福气。一个管得住嘴,懂得沉默的人,往往比一个管不住嘴、满嘴跑火车、说话滔滔不绝的人,更能成大事。沉默,有时往往更有力量。

01、口无遮拦,自取其祸

三国杨修,是个才华很高的人,然而他却恃才放旷,口不把门,屡次犯了曹操的忌讳,最终被曹操所杀。本来以杨修的才能,想成就一番事业不是问题,坏就坏在他管不住嘴,结果年纪轻轻就一命呜呼了。

曹操造一花园,花园成,曹操去看了,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令人再筑墙围,把门改大。曹操再看,大喜,然知道杨修理解他意,心中不喜。有一日,曹操在一食盒上写一合酥,杨修与人分食,回复曹操,是曹操所说一人一口酥,结果还让曹操不喜。

如此几次三番,让曹操对杨修有深深的忌讳,可杨修并没有大过。直到曹操进兵被马超拒守,退兵又恐被蜀兵取笑,在吃鸡汤时遂传出“鸡肋”口号。而杨修解读口号,让行军士兵收拾行装,准备回程。由此,惹恼曹操被杀。

一个优秀并能成就大事的人,往往懂得收敛自己。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自己心里都有数;哪些话该直说,哪些话该委婉的说,心里都有底。而不是口无遮拦,不顾他人的感受。

说话不懂得把门的人,往往让人忌讳,也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有时候这不是心胸的问题,而是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麻烦。不是所有人都能容忍一个口无遮拦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不心存芥蒂的。

02、看透不说透,揣着明白装糊涂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流传下来的俗语,也是真知灼见。一个人乱说话,害人害己。一句无心话,得罪有心人,如果你喜欢信口开河,表面上是对别人坦诚,实际上是戳别人的痛处。

聪明的人,说话的时候,懂得拐弯,如果没有想好如何拐弯,就干脆不说。这样反而能保全自己。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以为别人是坦诚相对,毫无顾忌地乱说,结果就容易害了自己或他人。

有人都说三国蜀国后主刘禅是个低能儿,其实是对他天大的误会。当蜀国灭亡,他被晋帝掳到长安。晋帝问他想不想蜀国,他知道这是对他的考验,一个回答不好,那就要人头落地。

所以,刘禅回答:“此地乐,不思蜀也。”这是因为刘禅的乐不思蜀,所以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刘禅看透司马炎的想法,但知道不能说透,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虽然看起来丧失了气节,但却实实在在保住了性命。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别人的想法,却不能去说透,大家虽然心知肚明,但一定要保持那种不说破的状态,这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如果不懂得沉默,就是把自己架在刀口上。

03、少说多做,用实力说话

一个人优不优秀,不是靠说的,说得再天花乱坠,没有实际行动,都是毫无用处。优秀的人,坚持“少说多做”,用成绩和实力来说话。别人真正考量你的价值,是看你做了什么事,而不是说了什么话。

优秀的人,在人群中,总是最安静的那个,别人说什么,他都听着,但是不会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打岔。如果别人观点不对,他也不会反驳。而是通过自己的观点和事实,去引导别人,让别人理解。

世上很多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固定的说法,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有时意见不同,并不表示别人的就不对。所以,不要因为观点不同,就着急地去纠正别人,很有可能你认为的也不对。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的观点,都需要用实践去证明。少说多做,用事实和实力说话,才更有说服力。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从来都是行动派,用行动为自己代言。

想要成得了事,就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有把自己培养成行动派,做“语言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才能取得成功。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只有自己耕耘,才能有收获。

04、管好自己的嘴,才能成得了事

管好了自己的嘴,才能当好“旁观者”。把生活的环境看清楚了,把身边的人看透了,才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聪明的人,往往很糊涂,在说与做当中,语言不多,行动很明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