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安书院蒙学馆开馆

 陇西文学 2020-12-11
南安书院蒙学馆开馆
王长华

7月16日,由甘肃壹玖柒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南安书院蒙学馆”在陇西正式开馆,首批12名“蒙童”入馆接受国学教育。这标志着,书院教育这一悠久的教育形式,在古老的“南安福地”有了新的传承。

南安书院蒙学馆使古老的书院教育形式在“南安福地”有了新的传承

书院之制始于唐代。宋代书院崛起,官学相形见绌,书院作为一种制度化的私学趋于成熟。“书院之盛,莫盛于元”。明代书院的真正振兴是正德年间,自由讲学的风气盛行不衰。至清代,书院呈现出两大特征:建设规模发展到历史高峰,官学化问题愈加突出。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月下诏改书院为学堂。一两年间內,全国各地书院大多陆续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古代书院制度终告结束。

陇西书院的历史,当远推于元明之际。曾经的历史遗迹“万卷楼”,即为斯时书院的雏形。在后来的历史中,陆续形成了崇羲、崇文、南安、襄武四大书院

此其中,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南安书院!

清宣宗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陕甘学政张岳嵩捐俸集资,由知府满珠择新址,于仁寿山麓重建南安书院,遗址在今南山寺附近,尚存残垣,民间称为南山书院,后毁于同治战乱。

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府周景曾请准学政蔡金台拨款,在今定西工贸中专(前陇西师范学校)东北、原东街游击署所在地重新改扩建,历时二十多年始就。

南安书院声播远近,一时之间,如安维峻、周景曾等名儒在此讲学,近百年历史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且与金城兰州五泉书院互为影响,相得益彰。

面对书院这一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发掘、继承、弘扬并丰富它,使之更富于时代内涵,在国人共同努力于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之近日,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必须担当的大任!

基于这样的认识,南安书院蒙学馆发起人、甘肃壹玖柒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子林筹措资金,建设平台,延邀贤达,复兴南安书院,传播优秀传统国学文化,集诗词赏读、美术学习、书法培训、陶艺体验、太极强身为一体,使祖国的未来,全方位地浸淫于博大精深的国学厚养之中!

书院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下设国学馆、美术馆、书法馆、陶艺馆、太极馆等5馆,建设了系统完备的教科研机构,延邀域内外国学深厚的师长、造诣一流的文学艺术老师5名,为蒙童们进行多层次的国学精粹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