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金森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都有哪几种?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cxzs1598 2020-12-11

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是大多数帕金森患者的首发症状。常从一侧手部起病,典型者表现为一种搓丸样震颤。震颤频率为4~6Hz。随着病情的进展,震颤逐渐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及头面部。在情绪激动、应激、焦虑时震颤愈发明显。强烈的意志努力可暂时抑制震颤,但过后反而有加剧的趋势。睡眠或麻醉时完全消失。

2.肌强直(myotonia)   锥体外系的肌强直与锥体系的不同,系促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均增高。此时,患者自身的感受是肌肉僵硬感,活动时很费力、沉重和乏力。当患者的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如果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阻力均匀,类似弯曲软铅管时的感觉,则为铅管样强直;如果患者在肌张力增高的同时合并有震颤,则感觉到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的停顿,如齿轮转动,则为齿轮样强直

3.动作迟缓   常常是帕金森患者最致残的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中诸多动作。患者卧床时翻身和从坐位起立均感到困难,系鞋带、扣钮扣、穿脱鞋袜、洗脸、刷牙和剃须等动作缓慢,完成困难,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写字过小征;行走时双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消失,走路拖步、步距变小(碎步),严重者起步困难,不能迈步,双脚如粘在地上似的(冻结步态),而一旦迈步,就以较小的步伐向前冲,越冲越快,刹不住,不能及时停步,转弯困难,称为慌张步态;面部表情肌肉受累,则表现为缺乏表情,瞬目少,双目凝视,呈面具脸;口、舌、腭、咽、声带部位肌肉受累则可表现为吞咽困难、流涎、语音变低、口齿不清等。

4.姿位平衡障碍   在疾病的中晚期,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平衡困难,这些患者或许对帕金森治疗药物仍敏感,但平衡障碍已不能用药物纠正。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应使用拐杖或助行架,避免跌倒。

5.其他    由于四肢、躯干、颈肌部肌肉强直,患者出现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及膝关节均为略弯曲。病情晚期,这些姿势加重,头下低、背部明显屈曲。肌强直严重时可引起肢体的疼痛。

6.自主神经系统障碍  顽固性便秘、大量出汗、皮脂溢出增多。另外,尚有言语障碍、语音变低、发音呈爆发性、咬音不准、使旁人难以听懂。患者大多有情绪低落,甚至忧郁症状。早期认知功能正常,晚期有认知功能障碍。少数患者晚期出现痴呆。

  



帕金森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患有帕金森的患者如果有便秘的情况应多饮水、多进食富含高纤维的食物。绿豆、燕麦、荞麦、黑米。这些就是高纤维的食物,它们是一种营养成分非常高的,又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它们能够防止一些疾病的出现,比如说预防帕金森、预防心脏病、预防肿瘤的发生,常见的高纤食品,比如说绿豆,绿豆里面它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如说蛋白质是小麦的2.3倍,是小米的2.7倍,另外氨基酸的含量是和谷类的二到五倍,营养成分是非常高的,燕麦也是高纤的食品,燕麦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非常均衡,能够增进骨骼的发育,荞麦也是高纤食品,荞麦里面也含有很多丰富的氨基酸,它的营养价值比大米和小麦,面粉都要高,黑米也是高纤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还有很多种的矿物质。

帕金森患者运动事项都有那些:适当的运动对于患者的肌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近年来研究表明,太极拳、瑜伽、散步、有氧运动等对于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帮助。早期患者日常生活可自理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锻炼,坚持服用中药调理控制病情的发展。因为帕金森患者患病会有步态异常,比较容易摔倒的情况,所以在患者做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在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做,比方说可以在家里给帕金森患者康复锻炼的时候配备防滑垫、装扶手等。

如何照顾帕金森患者:患者病情轻微的时候,多和患者交流,多照顾安抚患者情绪,患者如有焦虑、抑郁等情况,应及时给患者关心和聆听患者心中的想法,使患者感觉到安全和温暖。患者锻炼时尽量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不要走太快,不要有急于求成的表现;走路时,尽量保证脚后跟先落地,视线看前方,不要看脚下,同时注意尽量不要带一些不必要的重物去练习,避免摔倒。

患者病情严重的时候可能会伴随交流和进食比较困难的情况,这时候应该关注患者需求,保证其身体所必需的养分摄入。这时候的心里安慰尤其重要,切忌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也不要给患者感觉自己是一个拖累;避免患者出现轻生的想法。

  



温馨提示:帕金森患者的恢复周期一般需要6-9个月左右,时间跨度是比较长的。并且用药忌口、康复锻炼以及情绪管控都是有一定要求的,总体来讲患者在早期有手抖的情况的时候就一定需要尽快治疗调理,毕竟很多帕金森患者都是由年轻时候轻微的手抖慢慢拖成严重的手脚抖动乃至于全身颤抖,一般这类患者长的有30年以上的患病史,短的也有5年以上的患病史。很多病都是由平时的不注意和不良习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以病需要尽早治疗,不要把病情拖的时间久了、病情重啦再去思考如何治疗。切忌:病急乱投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