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化的艺术的主页

 红卫zijingyuan 2020-12-11
首先,我认为不管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是存在局限性的。在讨论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之前,我们先把《易经》的定义捋一捋。 我们说的《易经》,是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的 。《经》指的是《周易》,而《传》是孔子所编《十翼》。《经》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每卦系有彖、象、卦、爻等说明,作为占卜之用,为文王始创。《传》共十篇,是解读《经》内容的说明性文章。事实上,《十翼》只是孔子的态度,并不能代表《周易》的态度。 其次,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自定义,也要有一个比照。才好结合《易经》进行讨论。 我们做张表格,先对二者的属性定义做一个对比罗列如下: 通过上图可以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形成对立的。 1、对世界的认知: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不能全知,也不存在全知的“神”。唯心主义也认为世界可知,但唯有“神”是全知的。 2、对世界本源的理解:无论机械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都肯定物质是世界本源,而意识是物质的运动属性。唯心主义要么不承认物质本原,要么把意识区分为高级运动和低级运动,从而强调意识决定一切。 3、对意识能动性的认可还是否定:唯物主义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认为万事万物独立于意识之外,但又无法解释意识是什么。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最后,我们从《易经》的角度来看唯物论和唯心论。 最开始我们已经定义了《易经》是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 我们先谈《经》也就是《周易》部分。周易是研究变化的学问,宇宙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智者却以阴阳八卦的形式,归纳了宇宙变化的基本属性,再以八种基本属性构成六十四卦的所有矛盾转化形式,完全模拟演绎了宇宙。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易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说法。实际证明了《周易》不但认为宇宙世界是可知的,而且是能全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唯心论的。 我们再来看《传》的部分。虽然有“易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的唯心论,但大部分的时候,孔子都是一种探索的态度。《传》中经常发出“幽明”、“鬼神”、“阴阳不测”、“忧患”、“性命”等慨叹,所以才有《论语》中“敬鬼神而远之”的言论。事实上这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庸思想的根基所在。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的部分一定是唯物论的。 对于世界本源的说法,《周易》一定是物质论的,虽然强调变化也就是运动,但没有物质和意识的区分,更没有谁决定谁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由于文王等给六十四卦系上“彖、象、卦、爻”等用于预测的说明辞时,《周易》具有了改变物质现状的趋吉避凶功能,有了唯心论的成分。其实,这不过是“顺其自然”的法则,并没有完全超越意识形态。所以说,《周易》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当发展出奇门遁甲时,才有了改天换命的意识决定物质的趋势。 而《传》中体现的是不能全知的态度,但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所以认为“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就是说要经过预测。孔子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悲观论调,但又希望“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所以对于物质和意识并没有谁决定谁的论断。 极端的唯物和唯心都是偏颇的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出于一体,现在还不能下结论。西方的宗教至今相信上帝的存在,所带来的的问题是信仰和民族间的不包容,怎么看都是不利于人类发展的。而如今的科学也存在着迷信化的趋势,正在撕裂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