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役进行中聊电影《1917》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1

防疫进行中,继续窝在家里,有可能这是史上最长的一个春节假期,难得!

换个角度讲,一个人一生中很难有这么长无非份之想的时光让我们挥霍,值得珍惜!

昨天有个朋友到我家来拿酒,两个戴着口罩的大男人,没有任何接触,没有闲谈,好像彼此身上都有什么不能碰的东西。

那是一种挺奇怪的感觉,也许没有这个疫情,一生也不会体验到这种奇怪的感觉,那是距离和阻隔。

能遇到人生中很少遇到事件是一种福分,至少到老了之后,可以给子孙们讲那些他们不曾经历过的故事。

希望他们不要经历,即使难免遇到,不会犯我们这一代人的错误,或是不知所措。

2

昨天看了两集《切尔诺贝利》,现在谁都知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所生产人间悲剧的原因,当然,我说的不是技术上的试验失败,而是因为厂长、总工程师、值班工程师为了推责,苏联高层的拖拉,故意掩盖事故的真相,最终形成人道灾难。

今天,2020年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让美国人,特别是好莱坞电影从业者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好莱坞电影工会奖韩国人却大获全胜。

韩国奉俊昊执导的现实题材电影《寄生虫》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在2019年7月,这部片子拿了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的金棕榈奖。金棕榈奖算是学术派的最高奖,奥斯卡是市场派的最高奖,很难有一部片子得到学术和市场双方面的认可。基本上是有学术奖的电影不卖座,卖座的电影得不到学术的认可。

《寄生虫》表达了两个宏大主题:一、善良是咋回事,它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是社会的塑造;二、为什么经济、政治、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还会掉进人吃人的陷阱,原因是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个电影我就不讲了,当时我聊过三期,我把链接放在文稿里。

当时韩国人就说要冲刺奥斯卡奖,就和我们说要拿《战狼2》、《流浪地球》冲刺奥斯卡奖一样,但我也没有想到《寄生虫》能拿这么多奖。

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是奥巴马投资的、讲曹德旺在美国办工厂的线上纪录片《美国工厂》。需要说明的是纪录片不是事实记录,也是拍摄者根据事实策划、剪辑出来的电影,同样有导演和拍摄者要表达的主题。

《美国工厂》刚上线我就看了,我也聊过,我把链接放在文稿里。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部反映中美国两国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纪录片,中国人认为是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赢了,要不然也不能快速地引进到国内,并大力宣传,让中国人看。

这是一部两国人都能看出不同味道的纪录片,各说个好。不过,这部片子有警告美国人的意思。

今年奥斯卡奖的另一个大赢家是2019年英国和美国合拍的战争片《1917》,香港译名是《1917:逆战救兵》,《1917》在第77届金球奖上获得多项提名并获奖。

金球奖的举办方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最终结果是由96位记者(其中约2/3是兼职)的投票产生。一般放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为奥斯卡奖投票之日的几天前举行。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中文简称美国影艺学院,是由美国一个超过6000名电影界的专业或资深人士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基本也都是好莱坞电影工会的会员,同时也是奥斯卡金像奖的主办单位

《1917》在第77届金球奖上斩获最佳戏剧类影片和最佳导演两项奖,《寄生虫》获最佳外语片奖。

另外,《1917》在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上提名了9个奖项,成功夺下7个奖项,包括最佳电影,最佳英国电影和最佳导演。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10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音效,最佳摄影及最佳视觉效果3个奖项。

《1917》讲的是一战的事儿,与英美以往的战争片不同,电影里没有宏大的叙事,更没有大规模的战斗场景,并且是一个镜头拍到底。

也就是影片放弃了电影最大的特点——蒙太奇的分镜头。也就是说,电影是跟着主角的一根线拍摄的。这是影片对现代技术派和上世纪意识流派的最大挑战。

今年下午把这部片找出来看了一下,确实与《拯救大兵凯恩》、《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不同,一个镜头拍到底的好处就是好懂,里面没有太多的现代手法特效,广泛应用了道具,比如尸体。

3

1917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在西线,德军撤出法国北部的一个战略据点,其实是个假撤退,德军要集中炮火进行对西线上的联军各个击破。而这个时候距离德军撤出战略据点十几英里的联军德文郡军团的第二营1600名士兵,正准备对德军的另一个阵地发起猛攻,这样就正中了德军的圈套,有被全歼的可能。

英军艾林摩尔将军得到消息后,决定立刻通知德文郡军团不要进攻,但通讯中断,只能派人通过两军对弈的无人区,穿过德军正在撤离的小镇,过一条河到对岸森林里去寻找德文郡军团埋伏在那的二营。

艾林摩尔将军找了两个下士去送信。一个叫布雷克,因为他哥哥就在那个营里,为救他哥哥,他也会冒死前往。另一个叫斯科菲尔德,找他去的原因是斯科菲尔德能看懂地图并方向感强,一战时能看懂地图的人不多。

布雷克接到任务急于出发,斯科菲尔德却不太想去,还想多要点食品或者是其他条件。但布雷克救哥哥心切,完全不顾斯科菲尔德的想法。

可以说斯科菲尔德是个老兵油子,三年多的战争,让他唯一想的就是生存,除了生存他什么都不想,包括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能把自己用命换来的勋章换酒喝,勋章在眼里只不过是个铅疙瘩。

勋章代表荣誉感,军人唯一能炫耀的也就是荣誉。但现在这些在斯科菲尔德眼里不如一块食品或一时的安逸。战争让每一个人除了生存本能之外什么都没有了,包括荣誉、正义和亲情。

但在路上斯科菲尔德还是表现出一个老兵的品质,处处照顾着布雷克,不惜扎伤自己的手为布雷克拉铁丝网。

两个人到了德国的阵地之后发现德军刚刚撤离,但德军掩体里的营房吸引了他俩,条件比联军好得多,老鼠都比他们那面长得肥。

一战最后是进入了相持的战壕战状态,拼的基本是战地条件。在这方面德军占了很大的优势。

可就这个时候,一只老鼠绊到了地雷线,造成埋藏好的炸药爆炸。爆炸造成洞穴塌方,科斯菲尔德被土石方掩埋,幸亏布雷克徒手将他挖出来,把他拉出地窖,他才逃过一劫。

一路上天真乐观的布雷克给斯科菲尔德讲了很多他哥哥的笑话,也说明了联军的条件之差。

之后,他们来到一处废弃的农舍,布雷克十分机警地搜索敌人,而斯科菲尔德却四处找食物,发现了一桶牛奶,并灌满了自己的水壶。

就这时,两架英军飞机正与一架德军飞机在空中缠斗,德军飞机被击落后,正好砸中了农舍。两人一起将飞行员从着火的驾驶舱中拉起出来后,斯科菲尔德说应该一枪打死他,但布雷克要他去给飞行员打水喝。斯科菲尔德拿着钢盔去附近的水井打水,转身就看到飞行员用刀刺伤布雷克,斯科菲尔德紧要关头开枪击杀飞行员。受伤的布雷克奄奄一息,嘱托斯科菲尔德要把任务完成,要找到他哥哥,并想给他妈妈写封信。

布雷克的善良和对亲人的眷顾打动了被战争蹂躏得完全失去爱心的斯科菲尔德,他收好布雷克的遗物和上级的命令,决定一个人去完成这次任务。

这时正好遇到了路过的英军部队,斯科菲尔德被车队带了一段路,在车陷入泥潭时,斯科菲尔德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责任心。车队在一座被炸塌的桥旁停下,河对岸就是他们要路过的小镇,那里还有没有撤离的德军。军队要绕行,斯科菲尔德为了节省时间,通知布雷克的哥哥和那1600人不要去送死,只身一人进入小镇。

斯科菲尔德下车,踩着桥梁露出水面的钢架过河,此时埋伏在桥附近的德军狙击手看到他,接连开了几枪。斯科菲尔德艰难渡河后,躲到一堵墙后,边躲边开枪,最后冲入了楼内开枪打死了狙击手,不过也被流弹所伤。

斯科菲尔德醒来后已经是晚上,德军再度进犯小镇。在一名德军士兵的追击下,斯科菲尔德无意中躲进了一处地窖,遇到了一名法国女性和她路上捡到的婴儿。他把身上所有的食品罐头,还有之前在农场上装的牛奶留给了两个人。

这时他完全走出了战争的麻木状态,他开始想自己的妻儿。战争能灭绝人生,也能召唤人性。为了牺牲的布雷克,为了完成他的遗愿,也是为了让普通人,也包括他的妻儿过上没有战火的生活,斯科菲尔德继续赶路,途中两次被德军士兵发现,都被他解决了。之后又有一名士兵追他,他情急之下跳入河中。

过了河,到了那片森林就是二营的住地。

被唤起的亲情给了他强大的生存欲望,第两天早上斯科菲尔德扒着尸体上了岸,这时离他们发起进攻的时候已经不远了。来到二营的住地后,前期部队已经开赴了战场,只剩下了一个联合军组成的小分队。

斯科菲尔德在战壕中飞奔,身旁的英国步兵敌不过德军的大炮,倒在地上。最终,他找到了二营指挥官麦肯锡上校,麦肯锡读完指令停止进攻。

之后,斯科菲尔德找到了布雷克的哥哥约瑟夫,约瑟夫参与了第一波进攻,但是没有受伤,正在负责指挥伤员的搬运。斯科菲尔德向他告知他的弟弟死讯,约瑟夫听罢非常震惊,不过也感谢斯科菲尔德的努力。斯科菲尔德说想要写信告诉布雷克母亲她儿子的英勇事迹,约瑟夫同意了。

斯科菲尔德走进附近的一棵树,坐在树下休息。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日记本,拿出了夹在里面的照片,照片上是他的女儿和妻子,他们正等他回家。

电影结束。

电影讲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同时也讲了荣誉在人性中才能闪光,离开了亲情、人性、荣誉最多能用来换酒喝。

在其他灾难面前也同理。这也是前两天我讲的韩国电影《流感》要表达的主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