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照片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新冠病毒疫情牵动全世界的人心,特别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

日本很早就给我们捐赠了口罩,昨天《环球网》报道,日本执政党自民党要求自民党内的国会议员每人将向中国捐款5000日元,虽然才300多块钱,但钱不分多少,情意感人。

也可以说,世界上除了日本执政党能做到(我们除外),没有任何一个执政党能这样的做。

昨天一天,有这样几张照片在网上流传。

1

第一张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事务局向河北高校捐赠的物资。

里面是什么东西看不到,但纸箱的标签上写了两句诗: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意思是山川可以不在同一个地方,但风和日月都在一个天底下,天地一家亲。

我们不说日本人要表达的情感怎么样,但能找出两句中文诗来表达情感是不容易的。

你别说日本人,用诗表达情感这种事儿,中国人都感觉挺遥远了,我们现在会用段子或简单的词汇表达情感。

不过呢,我们会用现代化手段,比如满大楼通体的LED灯,在上面打几个字。这一点迪拜也学会了。可LED发光理论是日本人研究出来的。

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日本长屋亲王第八次向大唐赠送袈裟,绣在袈裟上的十六字偈[ jì ]语中的两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偈语佛经中的唱词,后来这四句偈语被收录于《全唐诗》中,起名《绣袈裟衣缘》。偈还有另一个音读[ jié ],是勇武的意思。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主导下编辑的唐诗合集。“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 主编之一就是曹雪芹祖父曹寅。

正是因为日本皇族表达出了这么强烈的对佛教崇信之心,这才让鉴真和尚下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据说鉴真东渡时穿的就是带着日本长屋亲王赠送的有这四句偈语的袈裟。

2

日本人找到这两句诗也不送啥,因为毕竟是日本人写的。

还有一张照片是日本医药NPO法人仁心会、日本湖北总商会和两家日本公司联合捐赠给湖北的物资,纸箱上面写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两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的《风》就是当地的民歌,反映当地的民风,就像陕北民歌《信天游》、东北二人转《小拜年儿》一样。

这首民歌说明了为什么秦国后来能统一六国——民风好战。

谁说我没衣服穿?与你同穿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的戈与矛,和你一起杀敌。

谁说我没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的矛与戟,和你一起作战。

谁说我没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的甲胄与兵器,和你一起勇往直前。

这就是秦国人。

这首民歌后来引申出了两个意思:一是同仇敌忾,勇往直前;二是袍泽之谊,同命相联。

袍是外衣,泽是内衣,袍泽之谊就是穿一条裤子,你上哪儿,我上哪儿,决无两心。

也亏得日本人能想起这两句诗。这说明文化的传播是不受民族、国界、宗教限制的,文化传播依靠的也不是什么国力,而是同理心。

我估计,中国人在这次疫情面前很难想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两句诗。

这就是因为,在这么多年的利益驱动发展中,我们失去了同理心,同一个道理放在别人身上和放在自己身上不一样,最经典的一句话叫——关我屁事。

同理心也叫同情心,没有了同情心之后,我们就只会喊加油!加油是让别人努力去做,而自己只是看台上的观众。这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就完全不一样了。

3

日本人不但找出了先秦的《诗经》,还找出了唐诗。

这些天,我说了两次唐诗了,有可能会有人感觉我很无聊。唐诗现在还有什么用啊,真是穷酸!

唐诗和中药一样有调理作用,中药调整的是你的身体,唐诗调理的是你的情感,让你能体会到感情,不变得无情。

日本京都府舞鹤市和辽宁大连市是友好城市,在舞鹤市给大连市捐赠的物资包装箱上面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句诗。

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一首送别诗。

据《新唐书》记载,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尉。

所谓“不护细行”就是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遭致朝中同僚的谤议非议,指指点点。

其实主要还是他太张扬,个性太强。

开元十五年(727年),王昌龄三十岁,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职,等于是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管理员,但级别是从六品,算是京官。

而龙标尉这个官相当于龙标这个县的巡捕头,你可以理解为县公安局局长。是从县长级降到公安局长。原来是从六品或七品,这个龙标尉基本没品。最关键的是离开了中央,升迁无望。

王昌龄在官场没人喜欢,但在文人圈里,却非常有名,连李白都很佩服他。他被贬的时候,李白正在下扬州,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还写一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在柳絮纷飞布谷鸟叫的时候(也就是春天)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杜甫写了很多忆李白的诗,但李白几乎没有给杜甫写过诗,可见李杜不投缘,李白能为王昌龄写诗,就明两人性格差不多,都是张扬那种。

王昌龄到龙标认识了上面派来的官叫柴侍御,侍御也是官名,就是一个管监察的官姓柴。

大概两个人交往不错,后来这个柴侍御被派到了湖南省西部的武冈,分手时王昌龄写了这首诗。

意思是说,你走了,可沅江水的波浪能从龙标连接到武冈。这样,送你走时就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一路上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日本人写这两句诗的意思也就是和中国人同风雨、共命运、共度难关的意思。

在龙标待了四年之后,王昌龄被调任河南汜水县尉,两年后,他到长安参加国宴,写了一首诗《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里面有这样的诗句: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愚臣忝[tiǎn]书赋,歌咏颂丝桐。

有点拍马的意思,结果拍得很有效,王昌龄被升至江宁丞。

后来,王昌龄又当了八年的江宁县丞,虽然不是知县,但唐代江宁(现在的南京)也是富足之地,县长的职务也能让他的生活逍遥自在。

可后来又出事了,这回一下子被贬到岭南。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看来这位诗人还是不改不拘小节的毛病,屡次遭贬斥,不长记性,仕途极不顺利。

好像还是没什么大事,第二年他就被赦免了。走没走到广东也不知道,就往回走。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秋天,四十二岁的王昌龄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遇到李白,写了《巴陵送李十二》诗。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意思是说李白一到岳阳这个小地方,大家就都传开了,什么山长水短、日落秋色都没人看到,只有你——李白。不过也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思。

王昌龄辞别李白继续往北走,就到了湖北,得知著名诗人孟浩然正在襄阳家中养病,就去拜访。

这里面还有很多诗人故事,孟浩然为什么回到襄阳,又怎么在黄鹤楼遇到李白,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为其送行,后来孟浩然又怎么去荆州找荆州长史张九龄等等。今天先不说。

王昌龄到了襄阳。孟浩然患疽病,就是什么地方长了疖子或毒疮,但已经快好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开怀畅饮,孟浩然由于吃了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

看来,有病不管传不传染,也不能聚会。

现在武汉、襄阳、荆州都是重灾区。日本人却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确实有点意思。

4

2月10日,日本富山县向辽宁省捐赠1万枚口罩,支援辽宁抗击疫情。辽宁省与富山县是友好省县,在装有口罩的纸箱子上绘有中国国旗和日本国旗,并写有: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这首诗不是中国的,是日本人自己写的,写得还不错。

这五张照片能看出一点,文化这东西也传染,哪怕我们自己都忘了,被传染的人也不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